第一〇四〇章 局势纷乱(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9260 字 1个月前

他的驻地在昆明,不过他管辖的范围却是很大。

北到四川,东到贵州,西到高原,南面一直到缅甸藩属国都是他的辖区。

之前的一年多时间,林岳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剿匪上。

西南这里山高林密,民风彪悍,逃窜的清军躲进山中的寨子,蛊惑那些土司出来作乱。

正好华族的土改政策也侵犯到了这些人的利益。

这个时候最不缺的就是无脑的野心家。

一时间真的有很多人出来造反。

他们从山中冲出来,攻击华族控制的城镇。

杀害华族派下去组织土改和移民的工作组。

高层决定对这种行为组织一次严打。

林岳将自己手中直接指挥的两个军拆散了撒了下去。

一年时间,一共打了五百多场小战役,歼灭匪军两万五千余人,俘虏六万多人。

这六万多人全都被华族流放到海外。而且都是南洋那些最偏远的岛屿。

到了那里,他们可以随便折腾。

一时间整个西南都消停下来。

那些没脑子的都被消灭了。剩下的聪明人见识了华族护卫军的强大,自然不敢再跳出来。

随着土改的推进,华族对基层百姓的掌控能力增强。这种事情也就不会再发生。

土司贵族阶层成为历史。

现在的昆明城已经成为了西南的商业、经济和文化中心。

华族的强大,吸引缅甸王国北部的土司主动前来投靠。

茶马古道得以发展壮大。

尤其是孟养地区进入南亚的道路通常之后,西南的茶马商人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各邦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幅度增加。

就连盘踞在阿萨姆地区北部的东印度公司都与西南的商人开展茶叶和丝绸贸易。

另外,昆明大学堂、西南师范学堂,西南医学院等学校相继在昆明成立,也让这里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

华族现在的战略就是重点建设北平、南京、上海、福州等主中心城市,然后再发展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

比如在西北的迪化城,辐射西域,也是华族文明进入中亚地区的桥头堡。

山西的太原府,辐射整个漠南草原地区。

长安城辐射陕西、甘肃、汉中地区。

南洋的坤甸城辐射兰芳诸岛。

远东的庙街城,辐射远东和北境地区。

这些城市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确保华族文明能够将所有地方都覆盖到。

昆明城西南军区大院。

林岳站在作战室的地图前,若有所思。

作战室的边上就是电报室,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就能够传到他的手中。

副官走了进来,脚上的皮鞋将地板踩的啪嗒作响。

“司令,孟养土司和蛮莫土司又干起来了,似乎是因为一处翡翠矿。”副官递上来一份报告。

“这些家伙还真是不省心。”林岳啐了一口。

缅甸王国北部的土司之间很多都有世仇,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干架。

现在他们将华族当作老大,于是林岳就成了他们之间的调解者。

“回头将孟养的思勇和蛮莫的思南找过来,我跟他们说道一下。”林岳道。

“这些都是小事情。”

其实这种事情解决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将这个矿承包给华族商人开发就好。

到时候,两家只要从中间拿钱。

这些土司目光短浅,注重小利。

而他们治理的地方都是穷山恶水,开发的程度又低,赚钱的门路确实少得可怜。

华族控制云南之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原本穿过横断山脉的古道进行了修缮。

又疏通了瑞丽江与下游的水上交通。

这些缅北土司可以将自己辖区的柚木和矿石卖到华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副官继续汇报:“我们这边的情报人员跟随商队去了哲孟雄,见到太平军的人。”

“哦……”林岳顿时来了兴趣。

他知道石达开带着一部分太平军跑到了哲孟雄,自称太平王。

而且已经上表向华族称臣。

元首还卖了一批武器给他们。

听说他们买武器的时候,全都是用金佛支付价款。

大的金佛有数百斤重,小的也有数十斤。

这些都是他们在高原上一路搜刮的。

因此,这支太平军在高原上成了人人喊打的公敌。

他们到哲孟雄一年多时间,似乎没有做什么别的事情,集中兵力对付各路僧兵的围剿。

东边的不丹和西边的廓尔喀都派兵攻打他们。

石达开竟然顶住了。不仅仅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还俘虏了大量的劳动力。

哲孟雄境内的寺庙也被废除。

现在石达开已经完全掌控哲孟雄。

他给那些农奴分配土地,这些人只要将一半的粮食交给政府,便不需要受到其他任何盘剥。

一时间太平国的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这里的山地不是很适合耕种,限制了太平国的发展。

石达开将目光瞄准了南面。

恒河流域他是不敢想,那里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核心地区。

但是东南面的阿萨姆邦,乃是英国人刚刚从缅甸抢过来的。

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是阿萨姆人,与云南的傣族是一个民族。

这些人在样貌上与汉人区别不大,而与印度当地的土著大不相同。

但是阿萨姆邦位于孟养的西边,而孟养现在其实就是护卫军的势力范围。

所以石达开想要动这里,需要跟护卫军沟通好。

他现在只想带着手下的人在这域外建立一个太平国度,让手下的将士都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好生活,也不枉他们拼上一场。

副官将石达开的想法告诉林岳。

林岳砸吧着嘴道:“这石达开的野心不小,哲孟雄太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还要从英国人手中抢食,他准备好承受英国人的反击吗?”

“司令,这种事情不需要咱们考虑。属下觉得石达开此举倒是符合咱们的利益。印度地区是英国人的后院,要是石达开将那里给搅乱,咱们在缅甸方向的压力将会小很多。”

副官分析的不无道理,但是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

“英国人可不会这么想的,他们只认肤色。这事情还是上报给元首吧。由元首定夺。”

阿瓦城华族公使府,郭嵩焘刚刚送走缅甸王国太宰孟栋。

这位太宰是贡榜王朝实际上的掌权者,国王敏东就是他扶持起来的。

风雨飘摇的贡榜王朝,在经历了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精锐尽失,本来只能等死了。

现在他们榜上了华族。虽然华族人也不厚道,用缅北土司来制衡贡榜王朝。

但是华族到现在至少还没有灭了缅甸的意思。

孟栋经常跟郭嵩焘见面,什么事情都要请教一下郭嵩焘。

在阿瓦城,有人私底下称呼郭嵩焘是缅甸的太上皇。

这一次,孟栋提出了一个计划。

贡榜王朝在华族的帮助下编练了五千军队,现在这支军队已经成军了。

他们也知道华族不允许这支军队对北边用兵。

于是缅甸人就想着将下缅甸给夺回来。

现在下缅甸被英国人扶持的孟人土王控制。

孟栋觉得孟人应该挡不住缅甸的进攻。

郭嵩焘并没有直接答应孟栋。

涉及到与英国人的关系,那关系到华族整体的外交战略。

缅甸现在是华族的藩属国。

双方可是签订了军事保护条约的,要是缅甸擅自行动,很可能将华族都拉进战争的泥潭。

郭嵩焘还不知道太平军的计划。

要是知道的话,就会觉得两者同时发生,真的是太巧了。

现在这两份报告都送到了董良的案头上。

但是董良也非常头痛。

华族在西南明明距离印度洋那么近,但是却没有一个出海口。

英国人只要在马六甲部署重兵,就能够将华族给拦在南海。

这实在是太气人了。

董良将手中的报告放下来。

他也难以做出决定。

就在这个时候,徐萧海匆匆走了过来。

张孝达见到徐萧海来了,拿着文件走了出去。

房间里就剩下了徐萧海跟董良。

“什么事情,这么着急。”董良看向徐萧海问道。

徐萧海的脸色一看就有些慌张。

“元首,英国人的战列舰离开母港南下了。不知所踪。”

情报的内容有些模糊。很显然传递的有些仓促。

英国人的战列舰自然是指那四艘新式战列舰。

对方离开母港,也可能是出去训练了。

“就这……”

“元首,这一次不一样,英国人之前出海训练都会提前公告,还会弄个仪式。这次这支舰队出海实在是太奇怪了,什么消息都没有。还是暗部在普利茅斯的一名内线发现的。也就是说,就连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舰队去哪里了。”

董良皱着眉头。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确实是有些蹊跷了。

“让我们的人非洲西海岸的港口以及开普敦盯着,要是他们到印度洋的话,肯定要在那几个港口补给的。”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

徐萧海一般都是将情报确定好了之后才会跟董良汇报。

但是这次的事情干系重大,他不得不将模棱两个的消息告诉董良。

董良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能乱。

英国人早晚要对华族动手,这一点他们一直有心理准备。

他们只不过是在积蓄力量。英国人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指挥挑动别人之间的争斗。

一旦他们自己要下场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足以将自己的对手干趴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