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九章 增援(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9068 字 1个月前

李秀成十几岁就参加了太平军,十年来,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战斗。

他的兵法都是在战斗的过程中学习的。

加上他勤奋好学,在太平军中当上军官之后,他给自己的请了老师。

据说他空闲的时候手不释卷。

成功的人都有其各自的成功原因,但是总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努力。

南疆军团的背刺,彻底将沙俄人给搞乱了。

彼得罗夫斯基原本还在为喀什河防线头痛,想着如何守住这条防线。

他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依靠尼古拉要塞,还有强大的兵力。因此他将大部分的兵马都调到了喀什河防线来。

现在惠远城的南方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他自然是不敢轻视的。

在惠远城原本还有五个师,但是现在有两个师在伊犁河南被护卫军歼灭了。

剩下三个师,出城作战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胜算。

彼得罗夫斯基站在要塞上,看着东边的护卫军阵地陷入了沉思。

难道眼前的护卫军只是为了迷惑他们?

伊犁河南的那支军队才是对方的主力?

“元帅,刚刚一名通讯兵从前线回来了。”一名参谋走了过来。

彼得罗夫斯基问道:“从哪个前线回来的?”

“是喀什河防线上的叶戈罗夫师长派回来的,他们还有两个团的兵力,依然依托喀什河坚持战斗,叶戈罗夫师长询问什么时候派遣援军去支援他们。”

“支援,又是支援。”彼得罗夫斯基骂道。

惠远城在喊他增援,那些被围困的军队也再要增援。

他到底应该增援哪边?

要是放弃前线的部队,自己无疑是要受到处分。

但是增援的话,自己手中的兵马已经不多了,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从战斗打到现在他已经损失了将近六个师,其中有两个还剩下一点残兵苟延残喘。

沙俄什么时候遭受过这样的损失?

最重要的是,这些损失掉的师基本上都是成建制的。

这谁受得了啊。

这场战争进行到现在,沙俄已经输了,最好的结果就是彼得罗夫斯基能够挡住护卫军的进攻,然后将背刺到后方的那支护卫军给消灭掉。

那可是六个师啊,他现在集结不出消灭对方六个师的兵力了。

后撤吗?

彼得罗夫斯基思考着。

他将前线的高级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大家的意见是留下两个师防守尼古拉要塞,剩余的部队退守惠远城,同时从后方继续调集军队过来。

在后方的运输线上,沙俄人还有十几万的军队。

彼得罗夫斯基现在还不知道,阿拉湖要塞已经丢了,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得不到阿拉湖要塞以北的那些支援。

阿拉湖北侧雅儿湖畔,一支千余人的土尔扈特游骑兵追上了逃跑的哈萨克队伍。

这支队伍跟随沙俄军队后面行动,他们赶着牧群跟着沙俄人后方,为他们提供肉奶等后勤补给。

“冲上去,杀光他们。”西土尔扈特部勇士赛罕举起手中的骑枪大声呼喊道。

他经常听族中的长老讲述百年前的事情,他们从伏尔加河东归,那是一场已用族人的鲜血铸就的归途。

这些哈萨克人帮助沙俄人一起对他们围追堵截,只要被他们抓住的人无一生还。

现在,风水轮流转,他们强大起来了。

复仇的时刻来了。

那些哈萨克仆从兵已经慌不择路,他们扔下牲畜,骑着自己的战马狂奔。

土尔扈特人的骑术一点都不比他们的差,他们一边追击一边用手中的骑枪射击。

这些依附于护卫军的土尔扈特游骑兵,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但是他们的枪法却非常好。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站在奔驰的战马上射击。

当他们的双脚踩在马镫上直立起来的时候,就像是装上了平衡仪,枪口可以稳稳地指向前方。

战斗没多久就结束了,赛罕在前方埋伏的骑兵杀出之后,那些哈萨克仆从兵被包了饺子。

第七军控制了阿拉湖要塞之后,将破损的地方进行了修缮,将这里当做了大本营。

单耀东带着一个师坐镇在这里,剩下的几个师都被派出去攻打周围的堡垒。

沙俄人沿着夷播海的东侧修建了一系列堡垒线。

这条堡垒线并不是为了攻打伊犁河谷而修建的。而是沙俄人为了侵占哈萨克草原而修建的。

这条堡垒线沿着哈萨克草原的北侧,一直延伸到草原的东侧。大致勾勒出了哈萨克草原的版图。

现在护卫军在夷播海的东边将其切断了。

不过沙俄人的堡垒线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由大堡垒搭配小堡垒组成,在小堡垒的周围还有一些放牧的哈萨克仆从。

现在阿拉湖要塞拿了下来,周围的七八个小要塞还要由护卫军去攻取,而那些游牧的哈萨克则交给了土尔扈特。

沙俄人有自己的仆从军,护卫军也有。

这些土尔扈特人本部都生活在华族治下,所以他们的忠诚是可以保证的,而且他们与哈萨克人以及沙俄人都有深仇大恨。

夷播海的东北方向一时间战火四起。阿拉湖要塞丢失的消息也被送了出去。

先得到的消息的反而是北边的巴尔纳阔和托木斯克。

因为沙俄人刚好将电报线路修建到阿拉湖要塞。

在受到攻击的第一时间,要塞长官就将消息传回去了。

位于托木斯克的北路军指挥部,派出了两个骑兵师南下支援。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阿拉湖北方各个要塞的防御,防止护卫军一路杀过来。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沙皇陛下在冬天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搬了过来。

年轻的沙皇对这场战事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要听取前线情况的汇报,得益于电报的接通,消息总能够及时传回来。

米留金急匆匆地走进了沙皇的办公室。

沙皇为了更快地了解到情况,给了米留金特权,他可以不需要通报便进入沙皇的办公室。

米留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人。在他的规划下,沙俄的陆军渐渐走上正轨。

“陛下,有一个坏消息。”米留金通常都是直接汇报消息,但是这次他却提前做了一下铺垫。

亚历山大二世放下手中的文件,皱着眉头看向米留金。

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除了前线的战事,他还要处理海量的政务,尤其是现在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

正是关键的时刻,改革的红利已经显现出来,上半年,光是地方放贷的印花税就收了两亿卢布。

这些钱放在那些贵族庄园主的手中一分也不会交给国家。

现在这些钱以债务的形势转移给了农奴。这些农奴获得了土地,耕种的积极性增加,这些钱也盘活了。

对于国家来说好处非常大。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并不在意那些贵族和农奴主如何用债务去继续剥削农奴。

见到沙皇看向自己,米留金继续说道:“阿拉湖要塞被华族人占领了。”

他现在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并不算是明确的消息。

“巴尔纳阔和托木斯克呢?”沙皇脸上的表情还算是镇静。

“这些地方倒是没有什么动静,华族人的骑兵依然躲在萨彦岭没有出来的意思。我们会密切监视他们。”

去年夏天,华族突袭占领了巴尔纳阔,随即又撤走。

不过华族人还是在西萨彦岭的许多交通要道上建立了堡垒,似乎随时可能从那里面冲出来。

沙俄人也进行了防范,在巴尔纳阔和托木斯克布置了重兵。

这里的华族军队主要是骑兵,只要坚守住城池,对方很难有所作为。

“他们什么意思?”沙皇问道。

华族为何会去进攻阿拉湖要塞呢?

巴尔纳阔和伊犁河谷不是更加重要吗?

“伊犁河谷失去了联系,臣已经派人去联络伊犁河谷前线,臣以为华族此举是想要包围伊犁河谷的大军。”

亚历山大二世起身走到了办公室的地图前。

他看了一下地图说道:“也就是说他们要在阿拉湖将我们的补给线给分成两半。那么现在伊犁河谷的战事已经打响了。”

“陛下圣明,但是也不用太过担心,彼得罗夫元帅手中有将近二十万军队,而且过去一个冬天我们在伊犁河谷储备了大量的弹药物资。”

“哎……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从奥伦堡再抽调五个后备骑兵师,从哈萨克草原南面进入伊犁河谷,作为支援。另外要尽快恢复与前线的联系,巴尔纳阔等地也要加强防守。”

“对了,乌斯季诺夫那边有消息了吗?”

米留金摇了摇头,乌斯季诺夫的第十三步兵师恐怕已经凶多吉少,那么多人根本无法度过北境的冬天。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要是有幸存者,早就逃回去了了。

“并没有,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派人去雅库茨克?”米留金请示道。

亚历山大二世叹了一口气道:“算了,暂时先不管北方那些地方了,关键的战场还是在南方,只要我们在南方能够取得胜利,北方的土地自然能够拿回来。”

反之,南方的土地都丢了,北方那些暂时没啥价值的地方拿回来也没有太大的用途。

亚历山大二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阿拉湖要塞丢的太快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回陛下,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华族人采用了一种新的装备,士兵带着武器从边上的山峰上直接飞到了要塞上方,守军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亚历山大二世一脸疑惑:“飞行?”

“是的。就像是鸟一样,从山顶上滑翔下来。看来他们早就开始准备了。要塞在被攻破的情况下,我们的士兵还坚守了五天。只是我们的援军赶不上,现在我军在阿亚古孜和谢米两座要塞重新布置了防线。只是这样一来我们从这条线路通向伊犁河谷的道路就断开了。”

米留金也不知道华族人是怎么在天上飞的,正值晚上,要塞的守军都没有看清楚。.李秀成十几岁就参加了太平军,十年来,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战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