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二章 政府论(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8502 字 1个月前

总司的大楼总会被人戏称为六角大楼。

这栋楼并非是董良设计的,而是华族的工匠借鉴了西方棱堡和中式堡垒的结构综合设计出来的。

作为华族军方的总部,这里充分考虑到了防御功能。

要是华族的都城被进攻了,这里随时可以变成一座无比坚固的要塞。

西北的事情安排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等待左季高那边传来最后胜利的消息。

至于中亚的几个小国,倒是要从长计议,浩罕汗国距离华族最近,如果要动对方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不然就会引起几个中亚国家的警觉。

到时候他们要是联合起来,直接倒向沙俄,那么对华族也是一个大麻烦。

主持会议的赵烈文将议题切换到下一个。

他拿出一份文件宣读道:“根据我们最新的情报,英国人组建了一支新的东方舰队,这支舰队包括其全部四艘铁甲战列舰,每一艘的排水量都有上万吨。另外他们还有八艘木壳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列舰,是他们用风帆战列舰改装的,这些战舰在黑海曾经重创了沙俄舰队,除此之外还有十二艘全蒸汽动力护卫舰,其航速比咱们的巡防舰差不了多少。这支舰队的吨位已将远远超过了我们第一舰队和第三舰队的总和。”

随着赵烈文将英国东方舰队的情况一一道来,会议室中的气氛立马变得凝重起来。

“来者不善啊!”不知道谁感叹了一句。

“他们来多少,我们海军都会誓死将他们挡在南海之外。”海军司令郭有语气坚定地表态。

还有人想要接话,被赵烈文的介绍打断了:“另外根据我们的情报,法国人也派出了一支舰队到马达加斯加,这支舰队中包括两艘铁甲战列舰。除了舰队之外,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的仆从军数量也增加了很多,根据我们的调查,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的仆从军数量已经有将近三十万人。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见到赵烈文说完了。

暗部总长徐萧海补充道:“根据新加坡传来的消息,英国人正在扩建军港的仓库区,最近一段时间从英国本土到新加坡的军用运输船数量也大为增加。”

孙延平道:“英国人估计是想趁着我们跟沙俄人动手的机会趁火打劫。只是他们估计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将沙俄人给击败了。”

“哈哈……是啊,那么他们会不会白跑一趟,最后再退回去呢。”康老八笑道。

董良却笑不出来,因为他认为,华族击败了沙俄之后,英国人可能更会动手。

因为击败沙俄的华族会让英国人更加的忌惮。

而英国人一向对自己的海军充满信心。

除非彻底击败英国皇家海军,才可能让英国人退却。

他们一直没有对华族动手,只是为了想要通过最小的代价来削弱华族。

当他们觉得需要自己上场的时候,他们绝对会自己上场的。

这个时候的大英帝国,左翼势力的思想还非常流行。

至于后世那种孤立主义思想,那都是大英帝国被掏空之后,不得已才产生的。

一个国家的政策最终还是要从它的基本实力出发的。

董良看向众人说道:“马上入秋了,西北将要进入休战期,我准备去一趟南方,到时候中枢的军务交给烈文主持,政务还是老周负责。八爷跟我一起去交州。”

“嗯,好,许久没出去转转了。”

康老八自然是高兴跟着董良出去转转的。

现在华族人才济济,一身武力值爆棚的八爷其实没啥事情做,有时候去军事院校检查一下体能课。有时候出去视察一下,抓上几个贪官污吏。

真正需要他去伤脑筋的事情,确实没有多少。

赵烈文道:“元首,您准备在南方坐镇指挥对英国人的战事?”

董良道:“有些不放心,今年不一定能够打得起来,不过南方的事情有些乱,我们必须先要将当地的管理给理清楚了。”

董良确实不是奔着打仗去的。

虽然说英国人的舰队已经到了开普敦,但是说不定他们就仅仅是远洋试航呢?

当然了,英国人备战的事情是真的。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华族从收复交州开始,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将南海周边地区收入囊中。

这个过程确实走的有些快了。

在此过程中,南方的很多问题其实都被华族用武力给压制下去了。

原本华族可以将当地的这些矛盾给慢慢化解掉。

但是现在英国人可能要来了,这个时候那些被压制的问题就会突然跳出来。

董良非常清楚靠武力只能治标不治本。

每年到了冬季,华族与沙俄人都会休战。

不管是谁都会从进攻转为防守。在这样的天气中,进攻一方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防守一方则能够得到天气的帮助。

华族真正意义上新占领土主要是南北两块。

北方领土其实就是北海、北境、远东、阿拉斯加等北方领土。

北方的领土虽然很大,但是现在只能给华族带来战略纵深。

那些深埋在冻土之下的矿产资源,那是董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华族的子孙后代以后就不用花费巨大代价去从人家那里买资源了。

本来就是咱自己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抢了去,以后还要去花钱买着用。

这钱难道不是咱辛辛苦苦赚的吗?有人还在歌颂这种关系。

人家熊大熊二干架,有人还在选边站,这有意思吗?

南方扩张的领土主要是南洋诸岛,后世这些岛屿上生活着数亿人口。

说明这些地方能够养活这些人。

首先这里地处热带地区。只要能够解决灌溉的问题,种粮食几乎不需要挑选季节。

其次,很多岛屿因为火山喷发,土地非常肥沃。

华族的农民移民过去之后,都对这里的土地爱不释手。

华族历史上实际控制的土地,最远到过越南的中部。

并没有继续向南深入,主要原因就是热带地区的疫病问题。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气候潮湿,生产出来的东西很难保存。

所以当地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有什么吃什么,吃多少生产多少。

所以你会发现热带地区的人通常比较懒惰。

原因就是他们没必要太勤快。

然而华族现在电力应用技术一日千里。电风扇让北方的华族人能够适应这里的生活。

冰柜的发明,解决了食物保存的问题。

大量的南洋土地分给了华族的移民。还有一些则封赏给了有功的将士。

已经有一部分退伍士兵或者军官到南洋去经营自己的封地。

当地的华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人家是不会给你做工帮你耕作土地的。

而这些分地的士兵和军官,自己又没办法独立耕种自己的土地。于是他们就将主意打到那些当地土著的身上。

一些居住在林子里的土著,没有得到华族公民的身份,并不受华族律法的保护。

董良准备用几个月时间将南洋的几个主要行政区走一走,亲眼看看那里的情况。

要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天天坐在南京城中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是现在有电报可以快速知道各地的消息,也不行。

当然也有人对董良出去这么长时间持反对意见。

自从华族完成一统之后,董良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在外面。

这就像是以前的皇帝不坐朝一样。

要是换在以前,那些御史言官还不要疯了。

华族的官员已经算是包容的了。他们大都是与董良一起打下这个江山,相互之间的感情像是兄弟一般。

不同的官员派系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董良不像古代的那些帝王一般,总是喜欢挑起臣子们之间的矛盾。

还美其名曰帝王之术。

针对这些劝言,董良的回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华族,不能将自己的发展寄希望于某一个人身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为华族建立一个能够持续健康运行的政府,为百姓们培养出专业的行政服务机构。官员的职责应该是为百姓服务,而不是所谓的牧民。”

董良展开来说道:“打个比方,地方警察厅,他们的根本职责是为百姓的安全服务。民政部门是为民政事务服务的。交通部门管理修路、养路,那是为百姓出行服务的。不能说警察厅能够抓人,就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必须要清楚,他们去抓人,去侦破案件目的为大部分人的安全服务。你去将无罪的人抓了,或者是谁得罪了我,我就去将谁给抓了,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董良今天是第一次将自己对政府的理解讲述给华族的高层听。

在华族的历史上,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官府是用来管理百姓的。

天子的权力来自于天,天子授权百官去管理百姓。

正所谓代天牧民。

百姓就跟牛羊一样,要由牧人来管理。

当然了,这些牧人自然是有权力去处理这些牛羊的。

但是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王朝更替。

因为哪怕是牛羊,当牧人对它们太过暴虐之后,也会站起来反抗。

牛羊同样是有反抗的权力的。

要想让牛羊一直听话地生活,那么牧人就必须要清楚,自己是为牛羊服务的,要去倾听它们的声音。.总司的大楼总会被人戏称为六角大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