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牢固基石用力夯(2 / 2)

z大学物理系让周老师担任物理教育(1班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力学》的教学工作,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让广大学生尽快进入自己专业领域,从周博士身上学到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情怀。

周老师在教学中也非常耐心平和,没有一点大博士的架子,他上完课,经常走到学生中间,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与同学们聊新闻、谈理想。

张力量和全班同学都很喜欢这个博士毕业的大哥哥。

周老师在讲解《力学》这门课时,常常高屋建瓴,非常注重物理模型与物理思想的教育,他常常提醒同学们《力学》这门课,主要学习力学上的两种运动模型:第一种质点模型,就是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只考虑物体的质量,该模型主要用于物体的平动上;而第二种刚体模型,就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分布,但不考虑物体的形变,主要用于物体的定轴转动问题上,更复杂的空间运动可以看成是质心的平动+绕质心轴转动的组合。

张力量在高中就学过物理,做过很多物理题目,但是在周老师的仔细讲解下,他方才明白每一个物理公式都是从数学上严格推导出来的:只要知道质点的初始状态和加速度,就可以精确预判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质点运动学的精髓;而质点动力学则解决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由neton第二定律f=mdv/dt可知:“力f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dv/dt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是由惯性质量m来衡量的!”

张力量通过学习“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点系动能定理”,终于明白了用整体的观点、系统的概念求解多质点的运动,要比分别求解多个单质点运动要简单的多,这是因为放眼整体,可以忽略系统中各质点的内力作用,而个体的运动内力和外力是需要同时考虑的,因此求整体的运动可以忽略整体内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优于分别求解个体的运动。这与哲学上“整体法可以忽略次要因素,可以简化问题,放眼大局;而个体法,却要纠结个体间的细枝末节,主次不分,不能迅速抓住主要结论!”是相通的。

张力量将自己学习《力学》的心得,与周老师交流时,周老师听完了,先是惊讶,后又鼓励说:“力量,你说的都对,看来你不但物理学得好,你的哲学也不差吧?”

周老师刚说完,冯山就插话道:“周老师,我们班长入学成绩可是我们班的第二名,他各门功课都是我们班最优秀的!”

王磊也笑道:“是啊!班长可是一个大书虫,他的哲学、历史学知识也丰富的很,他最喜欢去图书馆,钻研他的c国历史!”

周老师笑道:“张力量,你们班是我带过的学习气氛最浓的一个班级,以后你毕业了,就继续跟我搞科研吧?”

张力量推辞道:“周老师,我还是一个学生,哪懂什么科研啊!”

周老师安慰道;“这有什么,不会可以慢慢学吗!你这股钻研劲,将来不做科研,太可惜了!”

除了数学课、物理课外,张力量特别喜欢上《哲学》课。这主要是《哲学》课堂非常轻松,教《哲学》的周老师是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上课喜欢与学生就某一个哲学观点,进行辩论,因此他的课堂充满了刀光剑影,辩论时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也要求学生有清晰的思维,不能犯逻辑错误。

有一次周老师上课,提出了两个哲学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提问了很多同学。

同学们都被这个问题给绕晕了,纷纷表示这两个问题就是诡辩,没有任何意义。

周老师见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得意地问道:“有没有同学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戴秋首先提醒道:“让我们班长来回答,他很具有哲学头脑!”

戴秋的提议,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附和,同学们纷纷提议:“周老师,让我们班班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周老师听了大家的意见,转向张力量道:“张力量同学,你来问答?”

张力量思考了一会,回答道:“第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它主要说明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如人先后踏入的河流是变化的,不是一层不变的!”

周老师点头道:“力量你说的有道理,那第2个问题呢?你怎么看?”

张力量又回道:“周老师,我认为第2个观点有问题,它夸大了变化的绝对性,河流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自然界的变化是缓变,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质变,所以那条河流大体上还是原来的那条河流,虽然它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但是它的本质是不变的,因此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论断是不对的!”

周老师赞道:“张力量,你很具有哲学头脑、思辨思维!你好好学习,这个学期我根据你的平时表现,平时成绩给你高分,1分!”

张力量笑道:“谢谢周老师!”

周老师又鼓励道:“只要大家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平时成绩都可以跟张力量一样得到1分!”

大学课程有一门体育课(男女生体育课是分开的,是张力量最为畏惧的,因为他从小身体不好,又喜静不爱动,所以四肢无力,跑步、单双杠、篮球、排球各项运动都不行。

体育老师吴老师是一名身高1米8,帅气活泼的大男孩,他大学刚毕业,就来z大学任教,因此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体育课,吴老师都要全班男生排成军训的队列,先完成一系列军训动作,再学习其他体育技能。

原体育委员卢大军因为旷课的原因,被郭老师撤销了职务,让爱表现的王建军担任了新的体育委员。

吴老师见张力量身体柔软,本想让他站在队列前面喊口令,督促大家做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正步走的,可是张力量在空旷的操场上,有些不好意思,喊的口令声音很轻,又很无力,全班同学都朝他直摇头。

正当吴老师很尴尬和无奈时,王建军却主动要求道:“吴老师,我是体育委员,由我来喊口令吧!”

吴老师答应了一声:“好,张力量归队,王建军同学出列!”

王建军将口令喊得很卖力、通天响,全班同学按照他的指示,也做得格外认真。

吴老师见大家完成队列训练后,又让大家绕操场跑上1米,这可是要了张力量的命了,最快的同学已经跑完了,张力量、王磊、冯山三个同学还有大半圈没跑完呢!

只有五十米跑和立定跳远,张力量凭借自己的爆发力,还能勉强过关。

还好吴老师期末并没有为难张力量,给了他体育成绩6分,这也使得张力量大一上学期凭借数学1分、力学92分,英语64分,哲学89分顺利获得z大学的二等奖学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