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669章 长安之变(2 / 2)

贞观无太子 赴醉人 279 字 3个月前

只是脸上都流露着失望的神色。

而在后厅,房玄龄却是一脸的冷笑。

“这些家伙,居然和崔家那些人勾连到了一起,当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不成?”

说罢,房玄龄摇了摇头,也是颇为无语。

一旁的老仆却是笑道:“那位在大明如此杀伐,不管是不是那位的意思,但薛仁贵作为当事人,连罢官都没有,那些家伙怎么可能不怕。

毕竟当年是他们把那位逼出了长安城,他们也怕那位将来清算他们。

比起陛下,那位似乎更加狠厉一些。”

“这里就搞错了。”房玄龄却是笑道,“你以为他们真想和那位作对?只不过是一种试探罢了。

五姓七望啊,这些家伙凑到一起,谁敢妄动?要不是有这个底气,你以为他们敢去触怒那一位?

说白了,他们只是给自己找替死鬼罢了,结果这些家伙居然还上赶着往前凑。

这样,你通知一声,即日起,房府闭门谢客。

这趟子浑水,咱们就别掺和了。”

老仆闻言,点了点头,刚准备回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问道:“如果是齐国公等人呢?”

“无妨。”房玄龄摆了摆手,道,“他们支持蜀王,就是明着跟齐国公作对,你以为齐国公会容得下他们?

这些人,都精着呢。”

他不在意,也无所谓,反正对他房家的影响不大。

加之他如今赋闲在家,其实也是对他的另一种保护。

就如他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如今只会盯着科举。

“先去忙吧,之前给陛下的奏章,陛下提了些意见,今日刚好修改一下。”

老仆闻言,这才躬身离去。

而刚走出房府的众人,无不是摇了摇头,道:“看样子梁国公是铁了心不想掺和这档子事儿了。”

“这不废话。”有人说道,“人家房二郎如今在大明那也是一时无两的人物,未来不管是什么结局,还能影响他房家不成?

要是我家有后裔在大明能有房二郎这样的成就,我也不惧!”

他这话倒是不假,当初虽然长安各家勋贵都弄了子嗣去大明发展,但真正能冒头的还真没几个。

再说了,又都是家里的次子或者庶子,就算冒头了,还能都指望这些人?

他们又不比房家、长孙家、家大业大的。

“哎,都叫什么事儿啊……”有人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就他们如今,最是尴尬,不上不下的,都不知道如何自处。

“行了,别感慨了,蜀王那边还等我们的信呢,也不知道其他人那边如何。”

此番可不止他们在为李恪努力,说起来,人数还着实不少。

不多时,众人来到蜀王府。

李恪这会儿坐在上首的位置,眉头紧皱,看他这模样,众人就猜到了,大家估摸着都无功而返。

其实也正常,这时候站出来支持李恪,那是真的在赌。

但那些人又不需要赌,何必在这个时候冒风险呢?

加之朝堂里,支持李承乾的人也不少,这时候做出头鸟,不是自找苦吃么?

他们也是没办法,但凡有点儿办法,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表态。

“吾等无能。”众人齐齐躬身道。

李恪虽然恼怒,但也没生气,闻言倒是从上首走了下来,将众人一一搀扶了起来,说道:“言重了,诸位能在这个时候,为本王奔走,已是不易,本王又岂能苛责诸位?

说起来,也是本王怕了,想本王那王兄,转瞬之间坑杀十数万人,眼睛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若是未来王兄回朝,本王当如何自处?

不管怎么说,都是本王窃取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他说的位置不是太子之位,而是长安府尹。

当然,在场的人也都是他的心腹,他才敢说这些。

这些年,他其实也笼络了不少人,当然,能被他笼络的,其实都是些难有寸进的家伙。

对于这些人来说,选择李恪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李承乾的大船,他们不够资格爬上去,那就试试背水一战了。

当初房玄龄那些家伙不就是因为正确的选择,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至于说李恪,他倒不是说一定要争,其实在一开始,他是断了这个心思的,可直到李二将长安府尹的位置给了他,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加之这些年李承乾愈发强势,大明也愈发强大,李二似乎有意培养他一般,这让他无形的看到了希望。

这也是众多官员选择下注的原因。

“殿下,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啊。”杨德说道,“如今那位虽然人不在长安,但长安支持他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如今硬碰硬,于我们而言,并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本王说,本王从未想过和他硬碰硬,诸位信否?”李恪摇头苦笑。

硬碰硬,开什么玩笑,自己几斤几两他还不知道么?

只是走到这一步,有些时候真不是他的本意。

他也是被人推着,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这时候,他反而羡慕起了李泰。

李泰自当年摔断了腿,留在大明休养以后,倒是真的躲了过去,如今虽然也回长安了,但长期都以腿疾为由闭门不出。

他反而卷进了这漩涡之中。

但说到底,还是贪婪,他从李二几次对李承乾的态度中,看到了李二的不满,他其实也是在赌。

奈何,实力不济也是事实。

“其实,我们可以争取一下齐国公。”就在这时,有人说道。

“齐国公?”那人话刚说完,有人就摆了摆手,道,“你是不是忘了,齐国公和那位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就算齐国公不满那位,他会支持殿下么?”

长孙无忌支持李恪,他们想都不敢想。

自己几个外甥不支持,支持别人,怎么想的?

“对于齐国公而言,支持谁真的重要么?”那人却是继续说道,“到了这一步,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就像崔家、卢家、郑家,他们为什么支持殿下?不就是因为当初他们将那位得罪很了么。

齐国公这些年可没少开罪那位吧?”

他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利益跟前,哪儿有亲情,只要李恪能给足利益,长孙无忌未必就是坚定的皇后派。

杨德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说道:“齐国公的确可以争取一下,不过在争取齐国公之前,一定要知道越王的态度。”

作为李恪的幕僚,杨德还是很负责任的,这些年,李恪能拉到这么多支持者,杨德可是没少出力。

尤其是当年的前隋旧臣,几乎都是杨德给拉拢过来的。

“以老夫来看,越王似乎是铁了心不掺和朝政了。”有人说道,“据悉,之前齐国公府邸有人去过越王府,但出来的时候,脸都黑了。”

“这是为何?”有人不解地问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