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崆峒印再度消失,始皇帝坚定信心(2 / 2)

大汉封神榜 文学幽灵 6733 字 2个月前

太白金星说完,变化作一阵烟雾消失不见。张道名等人也只能悻悻而回,向始皇帝复命。

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依附嬴政不是最好的选择。可就算结果再坏,呀好过没有选择。

他们担负的,不止是自身的使命,还有天下修行之人的未来。若要重新打开那升仙之路,必须有所取舍。

单东海一战之后,他们的名字必将传遍三界。九人九剑,竟然能抵挡得住东海龙王。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敖广在与宗布神的对抗之中耗费了不少的法力。

但不管怎样,双方确实是打成了平手。那些人间的好事之人,只会记住十大剑仙的丰功伟绩。

在他们眼中,神仙是无比强大的,凡人与他们一战,就如同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一样。

这一战,虽不至于将龙王打败,但也算是平分秋色。这样的战绩,对一个凡人来说,足够耀眼。

从此三界之中,谁也不敢小视人间。茫茫华夏,人杰地灵,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隐士高人,他们的修为足以比肩天人。

东海附近的人,都盯着东海之上的异象,看着仙人在此斗法。也看到了十大剑仙联手对抗龙王的场面。

从此,十大剑仙之名响彻九州。百姓口口相传加上说书人的夸大其词,这一段被传的神乎其神。

张道名临走时,目光看向正在观战的张良。对这个年轻人,他有些好奇。

他觉得张良根骨奇佳,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是个练武的奇才。

他是十大剑仙之首,修行百年,眼光自是独到。武学奇才他见得多了,但此人不一样。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数月之后,张良将会作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差点毁掉人间修行之人,苦心经营的计划。

张良也看着十大剑仙,他此时没有武学加身,也不知道对方的根基所在。

他只是对这些深厚的武学充满着好奇,若是能向他们一样,御剑飞行,也是一件乐事。

他转头看向背后这把时而凌厉,时而笨拙的锈剑,无奈的摇了摇头。以这样的剑纵横江湖,估计会沦为笑柄。

刚才还是乌云骤雨,硝烟弥漫,剑拔弩张。转瞬之间,却是天气晴朗,化干戈为玉帛。

众人都在议论,这人间剑士与龙王之间谁胜谁负。也想看看龙宫与天庭之间谁强谁若。

谁知太白金星短短几句话,便将战事消弭于无形。

可不管是天庭、冥界,还是东海龙王所在的四海阵营,都有所顾忌。不到不得已,不会贸然开战。

神仙都不敢如此行事,身为一介凡人的始皇帝,又如何能轻启战端?

冥界行事,本就是为他创造机会,若是张道名等人,真的伤了龙王,那四海势必要寻仇,秦国海岸将生灵涂炭。

虽然冥界有意襄助,但嬴政也并不知道,他们会帮助自己到什么程度。难道真的会为了人间,与天庭和四海开战?

以秦国现在的实力,无疑是几大阵营之中最弱的那一个,虽然国中有不少得道之人存在,但人终究是人。

不管什么样的境界,终究有自己的极限。在与龙王的战斗之中,十大剑仙显然是占便宜的那一方。

但这样的情况,不会再有。他们面对的敌人,远比东海龙王更加的强大。

当他决定抗旨不遵的那一刻,无疑是赌上了赢氏的未来和秦国的国运。

咸阳宫中,嬴政看着暮霭沉沉,夕阳西下。任凭刺眼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

久居深宫的他,浮生哪来半日闲?他无数次的想,当初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是错,也只能将错就错。

“小高子,若是朕同意做大秦天子,现在秦国处境,会不会不像如今这么艰难?”嬴政目光犀利,向身后站立的赵高问道。

赵高躬身说道:“当年孝公曾言,秦人硬骨,不能折腰。陛下是赢氏子孙,绝不会就此妥协。臣跟随陛下数十年,看到的都是处事时的坚毅果决,陛下做出的决定,从来都是一往无前,誓死不悔。”

嬴政阴沉的脸上渐渐露出一丝微笑,对赵高说道:“知朕者,莫过于你。当年,若不是你,这可能会死在赵国。算起来,你还是朕的恩人。”

赵高俯身下跪,诚惶诚恐,连忙说道:“陛下是赵高的恩人,若不是陛下的恩典,又怎会有如今权掌机要的中车府令?”

赵高见到嬴政真情流露,知道自己在陛下的心中还是有些许位置的,谁料嬴政话锋一转,说道:“朕听闻,你麾下的暗影,网罗了不少一品的高手?”

赵高连忙解释道:“暗影虽然是臣的麾下,却是陛下的臣属。陛下曾经说过,四大玄门终究是外人,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嬴政目光深邃,赵高跪在地上,不敢直视。对于赵高的野心,嬴政一清二楚,但对他的性格,嬴政也知之甚深。

对于挟制赵高,嬴政有信心。他明白赵高这样出身底层的人,会不择手段的往上爬,对于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嬴政也会适当的给他一些阶梯。

想到此处,嬴政说道:“暗影交给你,朕十分放心。你要继续的壮大暗影的势力。你要知道,我们的对手,异常的强大。”

赵高心中窃喜,却不表于行,正色道:“臣,遵命。”

“暗影”之中,究竟有多少高手,始皇帝自然是不知道,这些高手究竟是何种境界,也不为人知。

但他们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觑,在之后的战争之中,势必会影响战局的走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