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感慨了已经感慨过多次的感慨(2 / 2)

至于最终做出六分仪,那要到十八世纪中期,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但是,有刘伟超的这个金手指在,加上玻璃厂从崇祯十五年就设立了,六分仪上最为关键的反射玻璃,大明早就能做出来,这个六分仪,自然就不存在难度,让它提前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出现了。

不过因为刻度上还没达到后世那样精密,因此只能增加六分仪的大小来增加精密度,看起来就比后世的六分仪要大不少,但是一个人操作也是足够,也不复杂。

本来的话,六分仪要是提前到征讨吕宋远征军那时发明出来,那是最好的。只是很可惜,那个时候忙,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刘伟超,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陆地上,而忽视了海上。

如今,陆地上的动乱基本已经荡平,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海上战事,出海船队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个六分仪就终于被想了起来。

杨展这支海军,就是中了头签,第一个使用六分仪,回头还要交报告上去的。

因此,杨展这边的战船上,火长一边用原有的航海知识,使用罗盘等等来估算舰队的位置,同时也要使用六分仪来确认位置,两者进行核对,积累使用六分仪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增加对六分仪的了解。

此时,火长听到杨展的要求,便又取出罗盘来盘算,口中喃喃自语着,又抬头看看海上有无参考物。甚至到船头,丢了块木头下去,然后人往后走,再去观察木头到了什么地方,一番计较之后,他便兴奋地向杨展禀告道:“大帅,还是很准的,和前几次一样,都是大差不差。”

事实上,根据前几次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还是六分仪定位出来的结果更准确。

杨展一听,非常地高兴!

一路从福建过来,走走停停,浪费了好多时间,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验证这个六分仪到底行不行!

从这一路上使用后的结果看,绝对行!

作为大明海军统帅,杨展再清楚不过,有了这个六分仪,对于大明以后海上的远征,会有多方便了。

要知道,如今大明海军还只是在大明沿海活动而已,最远也就是倭国而已。

但是,就算是倭国,大明这边也能找到不少熟悉海路的火长。但是,一旦再远的话,熟悉海路的火长就非常难找了,甚至都找不到。

这么一来,大明的海上远征军就会因为不知道身处何地而遇到很多困难。海上航行,最怕的就是这个!

可以后,基本上就不用怕这个了。

想着这些,杨展就不得不感慨,皇上的格物学,真是能格万物,太有用了!

感慨了已经感慨过多次的感慨,杨展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事上。

一想到这,他就看向了船上换装了的线膛火炮,想着那么远的射程和射击精度,他不由得又想感慨了。

火炮方面的优势,能让他这一次的任务变得非常简单。要不然的话,这次任务就绝对不轻松的。

如今有了朝廷的线膛火炮,只要在敌人的射程范围之外轰击敌人的阵地,然后喝喝茶,看看邸报就可以了。

杨展正在想着这些时,忽然就听到有手下喊道:“看,陆地!”

他闻声转头看去,果然看到前面的远处,隐隐约约的看到了落地。

这时候,边上的火长也向他禀告说道:“如果定位没错的话,那前面就是红河河口,我们的目标所在了!”

杨展一听,很感兴趣地一挥手说道:“全体战备,靠过去。”

安南的北部,是后黎朝的地盘,当然,这个时候其实权臣郑氏控制了后黎朝,皇帝只是一个傀儡了而已!

根据之前的消息,北方郑氏是和荷兰勾结在一起的,而红河流域是安南郑氏控制地盘的最主要农业产区,也是人口最多的区域。

他们的都城,就在红河边上。大明称之为东关,安南人自己称之为东京,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还会有北城,升龙,河内的名称。

这次杨展所部海军虽然只有一百来艘战船,但是他却是决定,一定要把这红河流域闹他个天翻地覆,让这些安南叛贼知道,就算他们勾结了荷兰人,也是没有一点鸟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