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国也要发展“产学研”(2 / 2)

当天,一些晚报和电视台就率先报道了此事。

1986年,万元户都十分稀少。

无疆集团捐1所教学楼,价值1亿人民币,这绝对属于特大新闻。

随着消息的传播,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议。

“无疆集团真是大气啊,1亿人民币都捐出去了,要是我,我就舍不得!”

“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疆集团不愧是国内有担当的企业!”

“……”

此刻最高兴的莫过于无疆集团捐赠名单上的大学。

无疆集团捐钱还不说,还准备拿钱给他们,配合无疆集团开发技术。

这对大学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借助无疆集团的资金培养学生,让他们能够接触最前沿最贴近市场的技术。

而且无疆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的提出,也引起了国家的研究和重视,不少领导表示,“这个产学研一体化”可以尝试一下。

上面的领导发话了,下面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再无顾虑。

眼下,不少科研机构嗷嗷待哺,非常渴望无疆集团合作。

第五十四研究所。

所长刘安看着报纸上所提到“产学研一体化”,他登时激动起来。

“哈哈哈,研究所终于有救了!”

“所长,你咋了??”

门外路过研究所所长办公室的一名科研人员郭墨,一脸诧异和不解的看着刘安。

刘安大笑道:“咱们第五十四研究所有救了,报纸上提到无疆集团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计划,将由无疆集团出钱,让高校或科研机构为其研发技术。我们第五十四研究所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电信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基础通信技术研发。我想,无疆集团一定会跟我们合作!”

郭墨闻言,随即也变得激动起来。

他们第五十四研究所处境艰难啊,上面给的研发资金太少,杯水车薪,连很多研发设备也没有,这怎么搞研发。

很多项目,研发到一半就夭折了。

没办法,资金有限,只能有所取舍。

郭墨走进所长办公室,管所长要那份报道“产学研一体化”的报纸看。

不一会儿,郭墨看完报纸,忍不住对所长刘安建议道:“所长,国内恐怕有很多科研机构想要跟无疆集团合作,咱们得率先启动起来啊,要不,你现在赶紧联系一下无疆集团?”

刘安一听,觉得郭墨说的有道理。

“还是伱小子脑子灵!我现在就联系无疆集团!”刘安夸了郭墨一句,然后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开始拨打无疆集团的电话号码。

……

……

不过短短两天时间,全国上下有一百多家科研机构主动联系无疆集团,表达了想要合作的强烈意向。

8年代,国家发展经济,推进改革,国有企业纷纷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倒闭,科研机构没有资金再进行研发。

“造不如买”思想在国内,甚嚣尘上。

并非科研人员不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实在是没钱。资金短缺,研发自然是跟不上,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就落后,不具备竞争力。恶性循环,导致国内企业对科研失去了希望,自己研发制造,还不如直接买国外的产品。

赵烨觉得自己以前的格局太小了,总想着把人才挖过来,才算安心,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发展时间。

目前,由于游戏大卖,无疆集团拥有着非常庞大的资金流,正好可以投入到研发当中,深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倪院士,把你叫来,是想问你,有没有兴趣接手负责‘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赵烨看向坐在他对面的倪广南,开口询问道。

倪广南对此颇有兴趣,立马点头应道:“有兴趣!”

“那这个计划就由你来负责了。你作为负责人,需要统筹各个项目开发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任务繁多且重要。”

“我知道,老板你放心吧,我会把这件事做好!”倪广南自信而笃定的说道。

“嗯,那就好。”

“老板,集团打算拿出多少资金用于这次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计划?”倪广南问。

赵烨闻言,略作思考,回道:“上不封顶,只要无疆公司能够坚持下去!”

顿了顿,赵烨忽然道,“哦,对了,在跟高校一级科研机构合作时,注意拉拢人才,我还是希望人才能够直接加入到无疆集团!”

倪广南闻言一笑:“老板,只要高校和科研机构跟我们合作,那么平时两边的人就会有所接触,以无疆集团的薪资待遇,岂会不吸引高校学生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想过得更好,所以,我敢推断,大量的人才今后会源源不断加入到无疆集团!”

“哈哈,确实如此啊!”赵烨闻言,不由开心大笑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