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二章:总得做些什么(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344 字 10个月前

张长山的话让王臻渐渐冷了脸色。

秦为跟着道:“张县男这是怕家中土地落了他人?”

“这位是?”

张长山只是轻微瞥了眼秦为,目光中的不屑就像是看一个普通百姓。

“在下秦为!”

这就是那个深得小皇帝信赖的少年?

张长山这才有些明白,朝廷为何要以工代赈了。

这那里是赈灾,这是要革新啊!

他苦笑一声道:“真定府耕地不多,秦大人若是想要以工代赈,恐怕有些人不会同意,就算他们同意,那这些土地到最后算谁的?”

这是自觉不敌,所以要摊牌了?

秦为不禁失笑道:“秦某懂规矩,而且真定府这么大,几千灾民而已,张县男不会连这些人都容不下吧?”

“大人确定只是几千灾民?”

张长山的山羊胡子翘起,声音有些阴冷,如同数九寒天般阴测测的道:“秦大人,此事一旦成了惯例,厢军怕是就要没了……”

看来这真定府还是有聪明人的!

秦为不禁为之变色。

张长山有些恨恶的瞧着他道:若此后遇到灾荒要先赈灾,朝廷还会先想着原地安置……以后的军士要少了,军士少了百姓就多了,可大宋的土地就这么多,秦大人虽没有与我等交恶,却是钝刀子杀人……高啊!”

可秦为哪里会听他的这些闲话,而且大宋的军队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张某言尽于此,还望秦大人能够好好考虑,毕竟……这天下还是姓赵的,权贵不知我一个,他们会不会出手,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长山临走时朝秦为露出一抹笑容,那笑容格外渗人。

……

真定府以工代赈的地策略实施的很好,无数的百姓得到安置。

甚至连这些回归于朝的土地,也被重新安置了。

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

以后的灾民优先考虑原地安置!

三司的官吏们差点要疯了,王尧臣也要疯了。

“这是个好消息!再好不过的好消息!”

一向稳重的王尧臣也欢喜的忘形了,“每年养军要花费多少啊!这下总算是好了,至少以后不至于再多了。”

三司管财务,每年为了养活那庞大的军队,不知道愁坏了多少人。

他欢喜之后就叹道:“满朝相公却比不上一个少年,力挽狂澜之力舍他其谁!”

在他看来,能做成这事的只有宰辅。张之白不可能,吕夷简没这个魄力,而他和王臻又距离宰辅还有些细微的差距。

边上的官吏不禁笑了,心想这是太欢喜了吧,竟然连力挽狂澜这等词句都用上了。

可他们不知道王尧臣正在审视着这个大宋,在发掘着这个大宋的毛病,其中冗兵的毛病最让他头痛。

如今取消灾民编为厢军,以后冗兵这一块就算是好了不少,是一个大进步。

稍后有小吏,来报信道:“相公……王相公和秦大人回来了!”

……

秦为回来了,但该有的功劳却没有落实。

此等大功就算官升一级也不过分,可偏偏刘娥却沉默了。

赵祯也许是想给他升官的,只是老娘在上面看着,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定是朝中有人构陷与我!老许,这太过分了,我要去求见陛下,要申诉,要……”

许茂则在边上冷冷的看着他,等他讪讪的停了咆哮后,才说道:“你在司事局太扎眼了,本就是大权在手,如今还有了直学士的名号,你还想要怎样?再封赏就只能将你调离司事局了,可现在的司事局若是没了你……还有,太后之所以没有封赏,不是有人压你功劳不放,而是怕你木秀于林……”

秦为什么都知道,可他却不能什么都不做。

不管是给外人看,还是给刘娥、赵祯看,他都要做些反应出来……比如表现的很委屈,又比如大闹一番。

少年成名天下知,这不正是狂傲不羁的时候吗?

若他表现的太过淡然。

有人难免就会说他少年城府。

所以他不仅要闹,还要闹得人尽皆知!

然后秦为怒了,大声道:“凭什么?这功劳是某光明正大挣回来的,不偷不抢何必怕他人说项!”

哥就是不服气,怎的?

许茂则冷冷的道:“那你先把王相公说服了再说。”

王臻都知道你此番得罪了不少人,这个封赏就算能给,也不能是你的!一个以工代赈坑了多少人,你觉得他们会让你好过吗?

你现在不好好地待在家安生几日,反倒是埋怨起来了。

他起身往外走,边走边说道:“你好歹谨慎些,连陛下都说你没城府,被别人一激就会动怒,这不好,要改……”

……

如果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那皇帝定然不在其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