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二章:大宋儿郎的忠勇(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344 字 10个月前

秦为却觉得他就是当了‘那啥’还想立‘那啥’。

赵祯羡慕看向秦为:“你冲阵了?”

“是。”

秦为很是老实的说道:“那一刻臣什么都没想,就只是想着杀敌报国,战况胶着自后,臣就想着,杀一个不赔,杀两个赚了!”

冲阵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所以弥足珍贵。

尤其是当战况胶着后,还能够保持住视死如归的悍勇,这样的人更难得。

赵祯颔首赞许道:“勇气可嘉,不过却莽撞了些,你是文官,以后还是少些冲杀吧,在后方掠阵就好。”

这话里带着关切,宠臣做到这份儿上,秦为也算是大宋头一个了。

宰辅们羡慕的眼神就快要实质化了。

而秦为却说道:“陛下,军中那些军士,小的也就比臣大一两岁,可他们早就在沙场拼杀,为我大宋效命。他们能如此,臣为何不能?”

你可别剥夺了我以后上阵的机会啊!

秦为是真的喜欢上了那种铁与血的世界。

在那里,阴谋诡计要靠边,你能信任的就是手中的刀枪,以及你的袍泽。

战马疾驰,前一刻还在活生生的人,稍后在呐喊声化为血肉,最终剩下一地的尸骸。

他的眼神中多了狂热,赵祯见了就看向王臻。

王臻干咳一声道:“陛下,这是杀人了……杀人之后就这模样。”

成为枢密使后,他曾经见到第一次杀人的军士,那模样比秦为现在还不堪,行尸走肉般的。

可他仔细看看秦为,觉得这娃不大对。

他好像没有畏惧,而是兴奋,就冷着脸问道:“杀了几人?”

从王臻本意上来讲,他是不希望秦为杀人的,或者说杀人可以,但却不能传扬。

一个手上沾了血的文官,用大宋朝臣们的话来说就是——你不纯粹了!

这就代表着一旦有天秦为跻身政事堂之列,那么他将会被人揪住此事大做文章。

可是王臻失望了,他眼看着秦为伸出五根手指头。

嘶……

殿内一阵惊呼。

张之白讶然道:“你真杀人了?”

赵祯也有些不敢相信,甚至还有些兴奋的道:“你……为何,不,你怎地杀的人?杀人什么感觉?”

别怪他们好奇震惊。

武人上阵杀敌是本分,可文官亲自去冲阵,跟着去突袭敌军……

你这不是文官,而是武将啊!

你这是觉得文官当腻了想转投行伍?还是想要文武全才。

文武全才是很好,可大宋却不需要这种人。

大宋不是大唐,随便拉个文官都能上阵去砍两刀。

大宋的文武阵营泾渭分明,双方皆不许越过雷池半步!

这也就是大宋名将种师道后来为何一心想要转投文官的原因,因为他知道,想要种家在大宋朝堂立住脚,唯有弃武从文!

谈什么文武皆能,那是在想屁吃。

而且……

“真的杀了五人?”

一瞬间赵祯觉得面前这个秦为有些陌生。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这一点赵祯清楚,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才能获得自己的信任和依托。

他极力鼓动灾民就地安置开始,又几番平叛却不肯那些造反的百姓充入厢军。

他没有一次守规矩的。

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毕竟改革是需要人来改变的,秦为的性格恰好适应了改革的基调。

现在他还学会了杀人。

朝堂上谁会杀人?

赵祯看了看宰辅们,悲哀的发现都是一群温文尔雅的君子。

就低眉顺目的秦为……他无比庆幸,改革选择秦为是对的!连人都不敢杀,怎么改革?靠用嘴皮子讲道理吗?

“陛下,这个……那等时候,你不杀人,人就会杀你啊!”

秦为觉得有必要给这群君臣普及一番沙场知识。

尤其是小皇帝赵祯。

试想一下,一个习惯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儒雅皇帝一旦蜕变成功,大宋将会迎来一个更崭新的明天!

“陛下,当时折继闵带兵冲阵时,他们陷入了敌军的围困……可那些落单的将士们并没有退缩,更没有哀求!他们的悍勇不比任何人差……”

秦为想起了那些哀嚎和血勇,眼中不禁一热。

“那些兄弟哪怕是死也没有跪地投降……那些战死的大宋将士们,他们全都是死在了冲锋的路上,没有一个临阵退宿的!更有很多人抱着必死之心,与敌人同归于尽……陛下,他们才是我大宋的好儿郎!若是没有他们在边境上的悍不畏死,没有他们的英勇就义,大宋谈什么安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