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章:开一派之先河(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8461 字 10个月前

不过竟然是国子监?

那地方还需要投钱吗?

“国子监怎么了?”

国子监火了!

大儒的到来为国子监的科举考试提供了超高的上榜率。

而秦为要传授秦家不传之秘的心算,和各种杂科学术,这消息更是让人趋之若鹜。

入学考试?没问题!

咱们又不是来坑蒙拐骗的,既然敢保命,那多少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棒槌敢来国子监?

国子监的甄良不是吃素的,秦为更不是吃素的。

经过半个月的选拔之后,不少人被筛了出来。

最后共有三百余人进入了国子监。

“这些都是有底子的,而且学问不差,只要教的好,科举有望。”

国子监的操场上,新生们站在一起,看着蔚为壮观。

“住宿呢?”

秦为问了这个大问题。

学生是招来了,可不能让他们睡大街吧。

以前国子监散漫的时候,学子们是可以回家住的,但现在既然要重建,那规矩就要严格起来。

“钱。”

甄良简单的说了最关键的所在。

说破了天,没钱也是不行的,就算来的都是天才,可天才也是要吃喝拉撒的吧?

“有钱好办事。”

秦为淡淡的道:“回头叫人去找三司。”

陈昂低声道:“之前咱们国子监的人已经去找三司多次了,后来甄祭酒都亲自去了,可还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你别忽悠咱们行不行?

你说要钱就要钱,三司是你家开的?

到时候没钱,这些学生可就散了。

三司是财神爷没,可王尧臣对钱袋子却看得很紧。

而大宋的书院不少,各级学校也不少,地方上的官家学院更多。

国子监和太学因为之前太宗、真宗两朝的恩科次数太多,从而名额也越来越少,所以没落至今。

现在国子监除去每年统一的那点拨款,再想要钱却是没有的。

秦为随口说道:“去就是了。”

甄良听出了些话外之意,就问道:“难道你提前去三司了?补贴谈妥了?”

秦为点点头:“妥了。”

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以前是按人头有伙食补贴的,只是后来没了辉煌,三司那边也就不再重视了,要个钱比西天取经还难。

民以食为天,天才更要好生优待。

这一下算是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问题。

“哈哈……”

被外界称为一代儒士的甄良竟大笑出来,幸而及时止住了。

他瞪了一眼那些愕然的学生,然后板着脸,装着严肃的模样。

“王相那里……”

开心过后,甄良更加疑惑了。

三司那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把王尧臣搞定的?

“王相很理解咱们国子监的处境,秦某只是略微阐述了一下咱们的境况,王相就同意给钱了。”

放屁!

王尧臣若是那么好说话,这三司使他也就不用干了。

可看秦为的模样不像是撒谎,甄良又有些信服了,反正不管怎样,有钱就行。

当下就欢喜,就忍不住嘀咕道:“你怕是要少了,国子监的校舍也得重新弄弄,至少……几千贯吧!”

“放心,只多不少……”

秦为的语气很笃定,好像三司就是他家开的。

然后甄良就以为王尧臣的确很好说话,便自告奋勇,雄心勃勃的跑去了三司。

“见过王相。”

“何事?”

王尧臣在算账,算大宋的总账。

就目前来看,大宋的财政情况还算中规中矩。

可这平静背后蕴藏着的无数隐患,却让他愁白了头发,这些问题却不能妥善解决,就算三司再能挣钱,大宋也总会有天入不敷出的。

所以他很忧愁。

然后甄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等门了。

文化人一般情商都低,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王相,国子监的校舍破旧,下官想着……是不是……拨些钱粮下来修整一番。”

这钱不多吧,而且秦为说了他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

你既然好说话,那就痛快点拨下来,咱们国子监也趁机过过好日子。

王臻慢慢抬起头来,那眉心处皱出了三道深深的痕迹,这是发飙的前奏。

“王相……”

甄良觉得不大对,就笑了笑。

这气氛怎么看都不像是好说话的啊!

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