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可怜天下父母心(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9958 字 10个月前

盛夏,汴梁城热闹非凡。

天气暖和了,人们也就愿意出来转转,尤其是夜里凉风袭来,州桥下的夜市生意格外的好。

“好久没逛过州桥了。”

秦为感叹一声,身后跟着乔风段玉,二人可以拉开了些距离,好让他可以独自享受这难得的静谧时光。

看着秦为有些消瘦的背影,乔风轻声道:“郎君太累了……”

段玉点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之意。

“是啊!这些年秦记、朝堂、司事局、国子监……郎君的步子太快了,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

乔风沉默中笑看向段玉,饶有深意道:“最近北伐军又要扩招了,你要不要去参军?”

“不去。”

段玉想都没有就摇头,乔风轻笑一声。

“郎君是个重情义的,你的身手不错,若能参军想来郎君会给你一个较好的前程。”

段玉笑着骂了一句,“老子那也不去!你休想独占秦家第一护卫的名头。”

乔风也在笑,可脸色却有些落寞:“只可惜我们帮不上郎君太多……”

秦为的发家史可谓传奇。

这些年汴梁但凡有些话题,似乎也都在围绕着他。

作为秦家人,没人比他们更清楚秦为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外人只看到了他平地起高楼,却没有看到他的付出和面对的危险。

步步血泪、如履薄冰……这是王臻对秦为这些年经历的总结。

现在看来可不就是这样吗?

从创建秦记开始,秦为就一直陷身与漩涡之中,无数的明枪暗箭让他每天都得提着心气儿,生怕一个不慎就会跌落尘埃。

段玉刚想说些什么,脸色蓦地一变,警惕道:“有人来了。”

乔风却拉住了准备上前的段玉。

“那是开封府的庞籍……”

“开封府的人来找郎君?这是准备要报复了吗?”

秦为前些日子因为赵允让的事儿大闹开封府,可算是把之前王臻在时的那些好人缘儿败干净了。

这时候庞籍找上门来,应该是没好事儿。

秦为也有些意外的看着迎面而来的庞籍,笑道:“庞府尹这是专程来找秦某的吗?”

庞籍是个工作狂,平日除了工作,很少看他出来闲逛的,大半夜的出现在州桥这种糟乱的地方,肯定事出有因。

“庞某与你并无恩怨。”

庞籍有些古板,标准的直男性格,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秦为却只是笑笑没有答话。

说什么呢?

大家之间本就没有恩怨,不过是当初因为张士逊的事情有些踟蹰罢了。

这在跌宕起伏的官场上,并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若不是庞籍专门提醒,秦为早就将这些忘到九霄云外了。

“所以……你是因为庞某的关系,才不愿收我儿为徒的吗?”

庞籍脸上看不出息怒,只是淡然看着他。

原来是因为这个。

秦为恍然,不由得摇头笑笑:“秦某要说是……那庞府尹是会当即翻脸,还是会与我求情讲和?”

昨日宗升来了秦家。

历来圆滑的他竟然一本正经的,说了一大堆开封府的好话。

还当是庞籍有意求和,所以这事儿秦为并未放在心上。

还是那句话,大家本就没什么深仇大恨。

他是睚眦必报,可也不是那种逮谁咬谁的疯子。

只是没想到竟是因为这事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庞籍没有翻脸,也没有为了儿子而选择恳求秦为,只是认真的看着他。

“庞某与张家并无利益纠葛,你信吗?”

“信!”

秦为不假思索的点点头。

他信我?庞籍有些疑惑的看向秦为。

可在这个少年的脸上,他看不出任何情绪,甚至就连他脸上的笑容,都看得那么随意,就像是老友寒暄那般自然。

“为何?当初你提议要以工代赈,我也是反对者之一。”

秦为笑着反问道:“那你为何没有和那些人一起上书弹劾某?”

“因为你做的是对的!”

庞籍认真的看着秦为,淡淡道:“大宋隐患愈深,想要长治久安却也不能一味地求稳,有些事情该做的就要有人去做。”

秦为也回以正色,道:“这还要多谢庞府尹的那封奏疏。”

庞籍有没有站队张士逊这事儿不得而知。

但当初张士逊联合满朝清流上书弹劾自己,庞籍却没有随波逐流,他只是在最后尘埃落定后,才单独给刘娥上了封奏疏。

里面明确提到了以工代赈的弊端,和大宋现如今的境况。

这是一封很中肯的奏疏。

所以刘娥并未因此嫌隙庞籍,反而在是张士逊一党悉数下台的情况下,庞籍仍然稳居开封府尹没有丝毫影响。

那封奏疏后来传到了赵祯手里。

小皇帝仔细研究了一晚上后,派许茂则抄录后送去了秦家,并在其上附带了一句‘庞籍眼光独到,可为良臣’。

这是提醒秦为莫要杀红了眼,误把良臣牵连了。

到底是一封什么样的奏疏,能让帝后在大战之后非但不清算,反而大肆褒奖。

可当秦为仔细研读后那封奏疏后,他唯有苦笑。

庞籍在奏疏上说,大宋之祸在于内患,权贵势大威胁超纲,可却不能下手太重,以免引发党争之祸。

初看这封奏疏时,秦为讥笑庞籍这是在婉转为张士逊等人求情。

可后面,庞籍却历数了以工代赈的诸多好处,并且注明了许多细节应该如何处理,地方上遇到阻碍后,又应当如何安置。

很详细,连秦为这个提议者都没有想到这般程度。

这也是为何以工代赈施行一年之久,那些权贵却找不到任何理由反对。

以至于他们还要靠天狗食月这种滑稽的理由,去逼迫赵祯收回成命。

可以说这一仗之所以能赢,庞籍的那封奏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所以秦为并不讨厌庞籍,反而他认为,大宋就该有几个像庞籍这样的官员,不仅能做到耿正不阿,还能不偏不倚,一心只为了家国着想。

“令郎的脾性太过偏激,这不是好事儿……”

他并没有直接拒绝庞籍,只是点出了庞世英身上的一些缺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