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辽人的威胁(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119 字 10个月前

城外,北伐军营地里的操练声响彻天空

一百余人排列整齐,面色漠然,脚步声渐渐沉重。

“腿要伸直,保持住!”

“对!就是这样,站直了!你们莫以为上了战场就能百战百胜了?不可能!没有更加严苛的训练,你们便随时可能被打败!”

秦为扯着嗓子喊着。

脚步声越发的整齐了。

三百余人在秦家的庄子里列队向前,人数不多,却气势如虹。

这里经过几轮的扩建,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村镇,人数比一个普通的村落还要多出许多。

庄子南面是北伐军的军营,紧挨着就是火器坊和香露作坊,然后就是烈酒作坊,北面则是成片的田地。

足有数千亩!

如今秦家的庄子里住着的人,有些是作坊里的工人,还有些是北伐军的亲属,剩下的则是秦记在城里不少伙计、掌柜的家眷和亲人。

他们陆陆续续的都在这里安家。

而为了安置这些人,秦为不得不频繁的向外扩建,直到现在这里俨然成为了汴梁城外的一处世外桃源。

折继祖本来不赞同这些北伐军在庄子里操练的。

毕竟军人就该待在军营里,而不是在这里和一群百姓伙计生活,这样会磨灭他们的斗志。

可秦为却说……

军人保家卫国,但他们少有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意,而庄子里的这些人,大多是他们的亲人。

他们或许还不能明白什么叫家国大义,但却明白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就要努力训练奋勇当先!

至于这项操练队列的方式。

狄青作为北伐军的主将,他觉得走路的整齐与否,对于军队来说就是个鸡肋。

毕竟当下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刻意要求士兵操练队列的习惯,这东西上了站场根本没什么用吧。

军队存在的最终意义就是杀敌。

只要能杀人,只要能以最小的代价杀最多的人,那么这只军队,就足以称得上是精锐了!

杀对手,杀敌人,保家卫国,这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走路干啥?走得再好也不能助你多杀人,这本就是花架子而已。

可当这个阵列渐渐成型时,那种整齐划一而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势,却让他不禁为之震惊。

狄青赞叹一声,道:“走路还能走出这等气势来?先不说杀伤力如何,就只是气势便足以震慑许多人了!”

气势很重要,一般都是经过鲜血洗礼后才会展现。

可现在,秦为仅用一个队列操练便让这只军队有了气势。

秦为却摇头道:“还不够好,要走出所向披靡的气势来,而起还要有杀气!能让敌人望风而逃的杀气!一支军队没有杀气怎么行?告诉谢挺他们几个,老子要看到杀气!”

有人跑去通知谢挺等几个领队。

稍后,喊杀声更加响亮了。

秦为接着说道:“让他们锻炼队列不只是为了这些,而是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服从军纪,明白什么叫令行禁止……只有一只军纪严明的军队,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实力。”

“其二就是凝聚力,当你在这个群体里,一起走出了气势磅礴的阵列时,你就会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军队里最需要的东西。

这就和他之前要求这些军士在庄子里的道路上训练队列一样,在自家亲人家属面前训练,还有比这更让人有归属感的办法么。

“军纪严明,操练严格!兵器锋锐,指哪打哪!这样的军队,天下何人能敌?”

折继祖点点头,说道:“秦兄,阵列那么整齐,以后是要用长枪吗?还是准备让他们训练弩阵。”

军队里,唯有长枪阵、弩阵,才需要保持整齐。

“不管是用什么,排列整齐总是有好处的。”

秦为不肯透露未来的走向,他在等待着时机。

随后他又去了火器坊。

一进去就有些呛人的味道。

硫磺那股子隐隐约约的味道很是刺鼻,让人不自觉的就像退出去。

火药,不,现在更应该叫做炸弹。

看到秦为来了,管事儿的工匠有些紧张,就说道:“还得等等,您说的那种黑火药配方实在难以掌握,我们已经试了无数次了,可只有十次才成一次。”

“不着急。”

秦为真的不着急,现在弄出好东西来太早了些。

尤其是黑火药这种大杀器,一旦现世,那就是提前结束了冷兵器时代,到时各种掣肘都会纷至沓来。

从古至今,什么最难?

做事最难!

无数的制约让人不得不随波逐流,但凡有一点儿违背规则的事情初现,顷刻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