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陛下也是人(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213 字 10个月前

赵允让最近又火了一把。

原因就是他拒绝了赵祯封赏的官职。

皇帝最亲信的堂兄弟,堂堂的宗室郡王……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不思进取,竟不肯接受陛下钦封官职。

这叫什么?

给脸不要脸,不识抬举……狗肉上不了筵席!

赵允良兴奋的说那天和赵允让一起喝酒时,就亲耳听他说过他胸无大志并不想争抢什么,只想一家人简单过活什么的……

这次可是他自承不学无术的,你们听到没?

陛下,这厮就是个棒槌,而且胸无大志一心只想苟活,这样的人……你重用他也是白搭,还不如看看我们这些能力强的宗室子弟呢,大家都是兄弟,又不是只有他赵允让一个人能为陛下效忠。

没错,现在的宗室终于发生了变化。

谁也没想到把持朝政多年的刘娥会突然决定放权,赵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清洗了朝堂,将皇权牢牢地握在了手里。

所以,这些宗室权贵们没有了插手朝政的理由后,便迅速改变了战略了,讨好!

全世界都在讨好赵祯。

恨不得夜夜守在宫门外,只等赵祯能不小心看到他们的勤快与忠诚,然后稍施恩雨露,这些人就能草鸡变凤凰了。

可惜赵祯并没有看到,反而选择了让赵允让挑起了这赵家宗室的大梁。

所有人大失所望……他们觉得赵允让这样的纨绔,根本撑不起偌大的宗室一族,若他们以后都要在他的带领下过活,想想都让人心塞……

赵允良引颈观望,就像是一只乌龟在吸收日月精华。

他的脖子都酸了,宫中终于来了消息。

“陛下写了手诏令,内侍带去汝南郡王那里,可郡王还是以德不配位为由,又上了辞表。”

赵允良的眼珠子里都是欢喜,问道:“陛下可怒了?”

幕僚摇摇头,“没听说官家生气,倒是听闻赵允让请人写辞表,一份十贯钱,这会儿甜水巷里还挤着不少代书先生呢……”

噗!

赵允良郁闷的想吐血。

想要权的人只得了两个闲职,而不想要权的却被硬塞了两个权职,问题是人家还不想要……

这叫什么事儿!

若是让我来遥领杭州御使、知宗正寺,我在就欢喜的答应了,然后换身崭新的新衣服去上任。

这可是肥差啊!

杭州那地方历来都是鱼米之乡,每年的税收数百万记,就算只是遥领,那也能刮出来不少的油水儿。

那个傻子竟然拒绝了?

人家站队都是为了前程利益,你站队却是为了能安稳的苟活,这……

难道赵允让是真的没有野心,不想要这个肥差?

庞籍也是这般想的,所以等休沐时就把准备往外跑的儿子给抓了回来。

庞世英老老实实地站着,可脚尖却磨来磨去的,显然失去了耐心。

这个儿子怎么就野了呢?

庞籍心中不悦,问道:“那个……汝南郡王为何不肯受职?难道他真的甘心做一个太平郡王?”

大宋的郡王不算少,而且大多都是富家翁。

不是他们不想要权,而是老赵家自江山正统以来,就一直在防范着宗室篡权,尤其是赵光义老兄从大哥手里接过了这天下共主的位子后,就更担心日后有宗室一脉的人会窃夺自家江山。

所以赵氏一族从建国伊始,就一直对宗室子弟们保持着超高的戒备。

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帝的手足亲兄弟才有机会掌握并参与朝政的权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实权。

其他的堂兄弟们,他们只能是保证衣食无忧,最不济多给些银钱而已。

就比如赵元俨。

他是真宗赵恒的亲弟弟,所以身份地位自然不能和普通的郡王想比,就算赵恒对他一百个不代价,也要将一部分实权交给这个兄弟。

这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不管赵恒愿不愿意……否则大臣们就会在心里嘀咕,你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信不过,那咱们你还能信得过谁?

当然,这也仅限于亲兄弟能有此待遇。

而赵允让,作为赵祯的堂兄,能被委以重任,足以看出赵祯对他的优待和信任了。

“谁?”

庞世英想装傻,被自家老爹一记眼镖飞过来,在被罚和坦白之间选择了坦白。

“爹爹,赵允……不,汝南郡王说他不着急。”

一个不着急就完美的解释了原因。

庞籍却有些不满的道:“所说宗室掌权不稳定因素太多,可这毕竟是陛下的一片好意……也是陛下想借此向朝臣们表明他赏罚分明的态度……汝南郡王不接受,却是辜负了陛下的好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