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三人 行,找老师!(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10097 字 10个月前

利益使人面目全非。

宰辅们此刻早就忘却了那些忧虑,一心憧憬着如何能得到那些巨额的好处。

秦为很是笃定的道:“那边就只有些土人,他们甚至连铁器都不知如何锻造,真正的原始部落……”

宰辅们随即就问了皇城司,得到了差不多的回答。

双重肯定!

“好!秦为此事筹划得当。”

庞籍毫不吝啬的赞道:“若是大宋能从海外获得大利益,你就是首功。”

“进宫去见陛下。”

这事儿波及不小,必须要慎重。

赵祯觉得水师的事有些繁琐,秦为会折腾很久,弄不好要明年才有定论,可当宰辅们来告诉他,说这事儿该马上就办时,他不禁看向了秦为。

“诸卿谨慎谋国,朕深知。秦为,你是如何说动了宰辅们?”

他真的很好奇,以至于忍不住要当着宰辅们问出来。

秦为认真道:“陛下,相公们日理万机,柄国之笔重若千斤,自然不会轻易决断政事。他们忙碌,可臣却悠闲,于是就去询问了那些出过海的人,更是和几位友好的大食商人秉烛夜谈,获得了海外的许多消息,归纳之后发现,此时海贸大有作为啊!”

吕夷简看了他一眼,觉得所谓的‘友好的大食商人’,还有什么‘秉烛夜谈’都是假话。

所谓的友好,铁定是威胁拷打。

所谓的秉烛夜谈,定然是秦为连夜审讯。

可大有作为却是真的。

叶双愁接着说道:“陛下,秦为说的没错,那些大食人各个都富得流油,尤其是在泉州和广州最多。”

前唐时大部分海贸都在广州进行,可等黄巢造反后,广州被攻破,番商被杀十余万人。

从此番商们就把广州视为不祥之地,开始转向泉州,这也为后续泉州成为重要的海贸港口打下了基础。

富得流油啊!

赵祯很想说和为贵,可看看宰辅们吧……王臻老迈眼睛显得有些浑浊,可紧握的双拳代表了他的态度。

弄他们!

庞籍双目有神,恨不能马上召集枢密院用兵,派大军赶到海边去,带着船队出海。

吕夷简则沉声道:“陛下,既然已经有了确凿证据,那就不该错过。毕竟大宋处处缺钱,等不得啊!”

困扰大宋的就是钱,只要有钱,宰辅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施政也会轻松许多。

赵祯暗叹一声,说道:“如此……水师就开始吧。”

随着这句话,三司沸腾了。

不,是爆炸了。

“挤一挤!各处都挤一挤!总是有钱的。”

“什么?挤不出来?”

王尧臣大怒,须发贲张的喝道:“挤不住来老夫就把你挤成肉糜!去找钱!还有,造船……战船的打造还得要问枢密院,去找人来。”

枢密院的人一听就乐了。

合着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于是他们就屁颠屁颠的去问话,可更奇葩的是,整个枢密院里都没找到一个懂打造战船的事儿。

“不懂?”

庞籍瞬间就怒了,“堂堂枢密院,天下兵马总统衙门,你们竟然不懂造船?都是一群猪吗?”

玛的!

这就是文恬武嬉啊!

“若是此刻有外敌自海外而来,大宋如何抵御?”

他的愤怒在有些人看来却不是问题。

“相公,若是有外敌从海外来,大不了把海边的人都迁进来,那些外敌无法取得补给,自然就会退了回去……”

禁海政策提前被人发明出来了,虽然只是个官员,可却代表着一种苗头。

懦弱!

遇到事不是去想如何解决,而是逃避。

可这官员全然没有半点羞耻心,反而还有些得意洋洋,只觉得自己的智慧能俯瞰一众同僚。

他正在得意,只听一声暴喝:“滚!”

谁叫我滚?

他偏头,就看到了怒不可遏的庞籍。

“一旦迁移海民,那就是生民离乱,而且那些迁移来的百姓如何安置?内地可有那么多的土地收拢他们?”

庞籍怒其不争的骂道:“海边一旦无人,广州,泉州……那些地方怎么办?只有畜生才会想到这等主意。”

那个官员面色惨白,知道自己怕是要完蛋了……被庞籍挂一个畜生的牌子,以后谁敢重用他?

“去找!”

庞籍的怒火很大,因为许茂则来了。

“三司的王相公说钱在筹集,就算砸锅卖铁也会筹措出来,可现在……没人懂打造战船,陛下就令某来问问,可是属实?”

这话打脸啊!

庞籍本以为打造战船不算什么,毕竟千百年来南方的战船就要比北方的厉害,这是地域差别产生出的优势。

可现在!

三司的钱都要到位了,他却找不到一个会打造战船的官员。筚趣阁

打脸啊!

“谁懂造战船?”

战船和民船不同,构造有差异,而且最关键的是,此刻大宋的造船能力不强,甚至要向大食人学习。

等到了南宋后,海贸对大宋的影响越来越大,朝中对海船的重视程度提高不少,于是大宋的造船能力飞快进步。

所以还是那句话!

只要给出利益牵引,华夏人就有本事把不可能化为可能。

可现在却没办法,庞籍硬着头皮去请见赵祯,老脸臊得简直无地自容了。

“我泱泱大国竟找不出一个会打造战船的人?而且还只有大食人懂?”

赵祯也有些傻眼了。

的确。

和大食人相比,大海对于大宋来说还是有些陌生。

“陛下,师夷长技以制夷不算丢人。”

秦为一上来就帮庞籍解了尴尬。

至于怎么向大食人学习,赵祯觉得还是他更有主意些。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吕夷简沉吟着,王臻更是毫不吝啬的赞道:“这话说得好,大宋就该这样,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