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忠心的赵允让(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9356 字 10个月前

当夜色降临时,驿馆里的灯笼随风轻摆,光晕也跟着摆动起来。

驿馆外面是大宋军士在看守,他们站在灯笼边,渐渐的就靠在了木柱子上,昏昏欲睡。

汴梁没人会对驿馆下手,长久的无所事事让他们学会了偷懒。

几个黑影从侧面悄然摸了过来,到了围墙边上,两人弯腰,可等了半晌却没同伴踩上来,就抬头看去。

两个同伴呆呆的站在那里,正看着左边。

黑影随着同伴的视线看过去,就在左边的围墙下,几个黑影正冲着这边招手。

“谁?”

有人低声问道。

那几个黑影招手的姿势实在是太猥琐了些,让人不禁火冒三丈。

“还能是谁?能在今晚出手的,肯定是邙山军的那些兵痞。”

那边的黑影没有弯腰,而是马步扎稳,双手十字交叉放在身前,然后两个同伴踩在他们的手上。

双手用力往上,同伴马上就上了墙头,快的让人无语。

两个上了墙头的北伐兵伸手下来,同伴跃身而起,双手抓住对方的手,然后就这么拉了上去。

最后一个北伐兵冲着皇城司这边做了个猥琐的手势,然后才悄无声息的翻身下去。

“玛的!”

几个皇城司的密谍被这些兵痞气得无语。

“赶紧进去!”

于是两个密谍再度弯腰。

可想起刚才乡兵们只是蹲个马步就完事了,不禁有些唏嘘。

他们踩着同伴的背,两个密谍翻了进去,然后悄然潜入。

驿馆里构造简单,使者的居住地外面挂着灯笼,很明显,两人相对一视,然后从左右分开。

他们一个摸到窗前,一个摸到了大门侧面。

里面隐隐有声音传来。

“宋皇不肯见某,这是执意要和咱们为敌……此事难办了!”

大门侧面的黑影紧贴着墙壁,看似融合在了一起,而在他的对面,一个黑影也在偷听里面的动静。

密谍真想丢颗石头,提醒里面的西夏人,外面有北伐军的人在偷听。

这当然只是开玩笑的想法。

但和对头近距离一起窃听,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别扭了。

对面的张勇带人悄然往后撤离,密谍心中冷笑,心想一点耐心都没有,果然是蠢货。

大门猛地被拉开了,光线倾泻出来……

密谍的第一反应就是糟了,两个西夏人从里面冲了出来,光线在他们的身后被阻拦,变得有些散乱。

阴暗和光明之间,密谍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跑。

这是被发现了。

西夏人肯定在侧面有人蹲守。

……

“吕夷简要发狂了。”

狄青拎着酒壶在秦为的边上转悠,而在对面,林小北正在活动身体。

“他发什么狂?这事儿和他又没关系……”

林小北的身体恢复能力让所有人都艳羡不已,当初看着奄奄一息的模样,现在已经能打一套拳法了。

狄青琢磨了一下这套拳法,然后微微颔首表示赞赏,说道:“在京的禁军都被他踢着操练,还放话说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哪怕是得个逆臣的名头,也得把军队操练好。”

“他是首相,首相和军队的接触太过亲密不是好事,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吕夷简的急迫。”

秦为点头笑道:“这是好事,只是军队并非只是操练……一味操练而不走心,最后还是外强中干。”

“愿闻其详!”

赵允让溜出来了,见林小北的拳法凌厉,就想切磋一二。

不过在此之前他想听听秦为的分析。

秦为想起了以后的那些强军,就觉得现在的军队有形而无神:“军队首要在思想,要先让将士们知道为何而战。比如说大宋的将士要为何而战,你得说出来,让将士们信服,听了就嗷嗷叫,恨不能马上去厮杀。”

“没有灵魂!”

秦为摇头道:“辽军做惯了老大,先天有优势。西夏人地处西北,贫瘠困乏,周围都是敌人,晚上睡觉都得枕着长刀。这些都是为何而战的理由,铭刻于每个将士的心中。他们有了理由,大宋的理由是什么?”

赵允让毫不犹豫的说道:“大宋的外敌强大。”

秦为点点头:“辽人,西夏,还有交趾,大宋的敌人是很强大,可将士们凭什么为国拼杀?凭什么?”

狄青叹道:“武人的地位低下,自己把自己当做是牲畜,哪来的灵魂。”

赵允让若有所思的道:“军队得有灵魂……”

“没错。”

秦为在给他灌输这个理念,期待他登基后能支持军队改革:“一支军队它得有灵魂,也就是信念。比如说为了大宋开疆拓土。咱们的土地不够耕种,得用长刀去为大宋夺取耕地,夺取河流和山川……”

赵允让微微垂眸,喃喃的道:“大宋的土地是不够耕种,一直以来都无人提出解决之道,用长刀去夺取……”

他忘记了找林小北对练,急匆匆的去了宫里,并且第一时间面见了赵祯。

赵祯在看书。

这些书大多是宫中的秘藏,里面有些秘辛和帝王之道,这就是帝王传承的一种教育方式。

听到内侍的禀报后,赵祯放下书,眉间多了威严:“允让今日怎的进宫了?可是有什么事?”

赵允让行礼,然后说道:“爹爹,先帝时大宋的土地还够用,农户们都有田地可种,可如今人口日繁,这天下的田地却依旧不变,那些农户破产的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孩儿以为不是好事。”

“是不是好事!”

赵祯淡淡的道:“农户要有田地种,大宋不抑制兼并,那些失地的农户许多都进了城,大多做工,倒也合适。”

这是变相的驱赶农民进城。

赵允让有些不解的道:“陛下,田地不够,粮食就会不够吃……到时候上面就会加税多征收粮食……那些农户的日子就会越发的艰难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农户过不下去就会借贷,高利贷滚动,最终大多破产,然后田地会被豪绅夺了去……不少豪绅从不交税,于是每年征收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延续下去,爹爹,大宋的天下能煎熬几年?”

历史上到了徽宗时,大宋的商业高度发达,但因为赋税的缘故,农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