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莫急,慢慢来(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193 字 10个月前

一粒沙子里就有一方世界,这个比喻很有诗意。

赵祯感慨道:“原先举手投足都不在意,可此刻想来,身边处处皆是细微处,秦为,这可是杂学里的吗?”

宰辅们都在看着他,大抵希望不是。

杂学大伙儿没当回事,可随着一件件发明被推出来,一次次的震撼人心之后,谁也无法忽视这些上古传下来的学问。

这是颠覆医术的观点啊!

可为什么以前没人发现呢?为何秦为就能从那些上古杂书里明悟出这些东西呢?

这年头一般难以解释的事情都会被人神话掉,秦为就是被神话了的,大家觉得这就是天才的本事。

在大家的注视下,秦为微笑着点点头。

“是。”

“杂学……”

宰辅散去,赵祯叫来了叶双愁。

“皇城司监视秦家多年,你们可知秦为口中的那些‘典籍’?他说杂家学术是从那些典籍上明悟出来的,可那些杂家学术的书籍朕也看过,却觉得很一般……”

他的神色淡然,眼睛微眯,让人看不到任何情绪。

叶双愁心中凛然,说道:“皇城司在秦家周围常年有十余人监视,哪怕是风雪交加也不停止搜寻……他们是从秦家的书房中搜出了不少关于杂学的书籍,但更多的是秦为写的那些手稿……臣问过他,他说是自己闲暇时看书琢磨出来的,臣看不懂那些文字,甚至有些符号见都没见过……”

上面没有声音,叶双愁有些不自然的活动了一下手腕。

他的手就像是被风干的一样,只是一动,就有些阴森森的气息散发出来。

赵祯微微眯眼,淡淡的道:“不少人说杂学无用,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科举,科举不考杂学,自然无用。可千里眼、神威弩,金肥丹……包括今日的酒精杀毒,这些东西让人震惊……”

“震惊之余,我在想……秦为弄出来的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宋,从军中到农户……”

叶双愁微微抬头,眼中有些冷色。

赵祯笑了笑:“他很聪明,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也知道什么不该做,这样的人才能长久。”

“陛下,皇后来了。”

郭皇后进来,见他精神不错,就笑道:“陛下,这几日太后的身体看来恢复了许多,可喜可贺。”

赵祯点头道:“这么说那几个新来的御医医术不错,那就该赏他们。”

朝廷就是要赏罚分明,郭皇后也是大家族里出来的,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她坐在边上,赵祯看了她一眼,说道:“刚说到秦为,你对他怎么看?”

“秦为?”

郭皇后迷惑了一瞬,然后浓眉微微一挑,想起了他这些年和自家舅舅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

不过中肯的说,秦为并没有主动招惹过游昌道,反倒是自己这个舅舅……

哎!

郭皇后有些无奈,然后爽朗笑的道:“那人是个狡黠的,开始是拿刘家人立威,这是知道刘家是后戚不敢太过招摇,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可见他平日里的纯良大多是假的。”

“哈哈!”

赵祯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他那时在汴梁孤立无援,就认识一个王臻。找一个人来收拾,也是想告诉汴梁人,秦家的胆子大的没边了,还不知道天高地厚,这叫做什么?”

“肆无忌惮!”

“不,叫做心有沟霍……”

赵祯笑了一阵,就说道:“殿试在即,希望今年的学子们能出几个好的,上次殿试……那个韩琦、欧阳修就很不错。”

殿试在即,汴梁城中大多欢欣鼓舞。

陈英坐在殿内,题目出来时他只觉得脑海里平静如水。

到了此时,成绩并不是第一位。按照秦为的说法,你得把自己的政治观点通过文章表达出来。

陈英闭上眼睛,静静的想着……

殿内的国子监考生们几乎都是这个模样,赵祯低声问道:“这是为何?”

这姿势就像是得道高僧,这个秦为不会把国子监的学生们教的心如止水吧?

“这是在想题目吧。”

稍后国子监的考生们睁开眼睛,纷纷拿起毛笔书写,他们的神色严肃,仿佛是在写着关于大宋前途的文章。

“太严肃了些。”

宰辅们偷空也来了,想看看今年可有哪些年轻俊彦。

赵祯也是这么觉得的,只是不好问。

一直等到考试结束,许茂则谄笑着说去问问,然后恰好抓到了陈英。

稍后他回来了,说道:“臣问了他先前为何这般严肃,他说秦为说过,如果说省试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那么殿试就要抛弃名利之想,扪心自问,把自己对大宋的看法通过文章写出来,去告诉陛下和宰辅,去告诉天下,国子监人是怎么看这个大宋,是想为这个大宋做些什么……”

赵祯心中一动,就问道:“他想告诉朕什么?”

许茂则说道:“他说道和术当并存,当道不可为时,则用术。什么……把道供起来,用术即可,慢慢的再去改变道。臣不懂这话。”

“朕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