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特别的关爱(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549 字 10个月前

“稳妥?还望先生解惑……”

苏洵最近在研究兵法,所以对这等事兴趣很浓。

“五服之后就是百姓,百姓要学什么?”

“谋生之技。”

苏洵的这个回答得到了秦为的赞同。

赵允让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科举呢?读书然后科举。”

秦为摇头道:“可以,他们考中了为官也没问题,可身份摆在那儿了,陛下不会给实权的,所以终究走不稳,走不远。”

赵允让佩服的道:“是了,他们毕竟是宗室,除非是再过几代,否则等他们做了重臣,朝中就会忌惮。”

曾经的亲戚,还是皇族,如今做了宰辅……这个有些膈应啊!

弄不好以后就成了权臣,重演当年兄终弟及的一幕。

所谓兄终弟及,指的是当年赵匡胤驾崩后,不是儿子接班,而是由弟弟赵匡义登基为帝。

“正是。”

秦为觉得这个赵允让越来越稳重了,假以时日,等他的儿子进了宫,至少也能在外帮衬一把。

“若是宦途不顺,他们去苦读作甚?难道就是为了做个小官?”

秦为指指桌子上的一本书说道:“淮南郡王赵其的儿子赵允弼,如今就在燕山书院读书……”

他就说了这个,赵允让第一个反应过来,躬身道:“秦兄高明,某懂了。”

“某也懂了。”

苏洵丝毫没有反应慢的羞愧,兴奋的道:“赵其那等老谋深算的都要把儿子弄去学杂学,可见杂学才是真本事……学了杂学,身上有了本事,那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苏洵倒吸一口凉气,看着秦为说道:“宗室去学杂学,那把儒学置于何地?”

“儒学科举。”

秦为很简单的说了答案。

“科举是科举,本事是本事,科举维系大宋,杂学兴盛大宋,各有分工,并不冲突。”

秦为说完拿起了那本书,看着那些数据,觉得大宋如今渐渐呈现了勃勃生机,让人心情愉悦之极。

而在外面,赵祯的那番话已经引发了不少波澜。

有人说宗室会去闹事,可却不见人影,有人说宗室会绝望,可有人却在饮酒作乐,欢喜不胜。

“这是好事。”

赵元俨举起酒杯,看着管家说道:“不要鼠目寸光,要看远些。

赵元俨给人的感觉就是随时便要嗝屁的感觉,当年他曾经不知天高地厚想要争夺公器,好在兄弟赵恒是个心善的,留了他一条命。

赵祯登基后,也碍于礼法和关系对他手下留了情。

结果被夺了一项虚衔,可赵祯登基后依旧给了他。

赵元俨打个嗝,缓缓说道:“五服之后变成百姓,这不是玩笑,那些蠢货怎么说的?”

“主人,那些宗室先是怒不可遏,后来又平静了下来,据说不少人都在买礼物……”

“知道这是为何吗?”

“小人不知。”

“那是因为他们都感到了切肤之痛,却无能为力。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

赵元俨有些惆怅的道:“宗室要怎么做陛下才满意?如今看来就是别添麻烦,自生自灭。既然如此,聪明人自然会为了子孙寻求后路……”

“求后路?”

“对。”

赵元俨有些意趣阑珊的道:“子孙……人一死,子孙什么的都看不到了。但依旧要安排好他们。”

“主人,您的意思是说要买入学资格?”

管家觉得自己怕是理解错了。

先不说赵元俨怎么想的,就说他现在的处境,就算真的想买……赵祯会不会卖给他?

他之前可是差点儿就逼宫成功了!

那些军队反叛,别人不清楚内情,定王府的人还不知道么?

赵祯碍于皇家脸面留了父子俩一条命,但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弄死赵元俨父子的决心啊!

“对,就是要这个资格。”

赵元俨笑道:“陛下都说了,五服之后不管。那就不是亲戚了。可子孙们怎么活?只能去做活,可做活会心疼啊!”

“那就多留些钱吧。”

千年来长辈都是这么做的,为了子孙辛苦挣钱,临死前把这些钱留给他们花用,最后大多变成了纨绔。

高调的话谁都会说,等面对子孙时什么想法都忘记了。

“钱……留多了就是祸害,你看看史书上那些从小就过得豪奢的,最后有几个有出息?”

“有啊……”

管家想起了好些,可却捂住了嘴。

主人说东你说西,这个习惯可不好。

“杂学……”

赵元俨叹道:“原先某和秦为也有些仇怨,可以说不死不休……可他太年轻,而且在朝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很突然的感觉。可现在不同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