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副职的悲哀(1 / 2)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7533 字 10个月前

三司的门子笑嘻嘻的叉手行礼。

秦为也笑眯眯的问道:“里面可有坑?”

玛蛋!

他绝不相信赵祯派自己来是有好事。

门子一脸神秘的挑眉道:“平阳公,现如今有不少官员不想要纸钞呢,上个月就退回来了……”

秦为皱眉道:“为何?”

纸钞发行量小,保值没问题啊!

门子说道:“他们说铜钱才靠得住,可自己却不能去秦记换铜钱,很痛苦,所以宁可把纸钞退回来也不用。”qqxδnew

官员若是去兑换铜钱,这是带头不信任纸钞,赵祯会把他们记在小本子上,以备秋后算账。

纸钞是对大宋金融现状的一次破局。

到目前来看,推进的很不错。

这个推进工作不能急切,要循序渐进,一点点的把纸钞投放进市场里去,绝不能一蹴而就。

一旦急切,大量纸钞流入市场,就有可能会引发抢兑事件,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

三司,晏殊的值房里,大家面对这位传闻中陛下都期许他未来接手三司的平阳公有些好奇。

秦为敲打着桌子,毫不客气的问道:“怎么回事?”

官员们都看着三司副使蔡襄,秦为的资历自然没法和蔡襄相比,而且对方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家,所以他端坐着。

尊老爱幼,这是华夏的传统。

蔡襄看着有些恼火,他抚须道:“原先发纸钞时,虽然没说,但大部分官员都没去兑换铜钱……秦记那里应当有皇城司的人手吧?”

秦为点头。

纸钞发行时主要是面对官员和权贵,权贵还好说,毕竟不差钱,就算是纸钞堆在家里也不是事。

可官员却不同。

俸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养活一家老小的保证,当然……贪污受贿的除外,所以任何削减俸禄的革新都会被他们抵制。

可纸钞发出来却不给他们兑换,只能看着那些商人和百姓拿着纸钞去秦记,每一贯还能多得一文钱。

大家好歹是斯文人,一文钱的便宜自然是不屑占的,可外面的情况却不大好啊!

“有的地方拒收纸钞,很麻烦啊!”

蔡襄有些头痛,“晏相早就开始头痛此事了,不过那些商户却是自发的,三司有人去问过,他们说纸钞收了不稳靠……后来说是能去秦记兑换,可依旧有不少人不愿意收,他们不屑于那一文钱的便宜,却怕麻烦和风险……”

这种人很多,比如说后世某些宅男宅女们,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是方便。

一切的一切都是以方便为主。

不方便的事儿,别说是一文钱,十文钱哥的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不过这些商人有些倨傲啊!

“他们这是店大欺客!”

秦为毫不犹豫的下了这个定义。

官员们面面相觑,觉得这位真的是……若是今后他做宰辅,怕是指驴为马的事儿会再度发生。

“买卖不成仁义在,买卖自由,这个算不上店大欺客吧。”

“就像是金银,目下金银大多没法收,您要是弄一块金子去买东西,那掌柜也不会收啊!”

金银收了还得去兑换,而且比例每日都在活动,店家吃饱撑的给自己找麻烦啊!

这些官员说一说的,发现秦为没反应,就讪讪的停了。

说起来这个拒收纸钞他们也是受害者之一,也只是习惯性从三司官员的角度去分析了一番。

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事儿他们的立场就该站在秦为这边。

秦为没好气的道:“什么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他们这是在砸饭碗。砸大宋的饭碗。拒收纸钞,这是罪!”

玛蛋!

拒收应该是罪吧?

秦为想了想,觉得没错。

蔡襄叹道:“那些官员拿着纸钞用着不方便,就牢骚满腹,这不还有人把纸钞丢了进来,在门口大骂,说宁可穷困潦倒,也不肯再要纸钞。”

“脾气不小,火气太大。”

秦为觉得这事儿算是内讧,冷道:“外面的商人和百姓定然是在看笑话,得尽快平息了才是。”

他恍然醒悟,原来赵祯派自己来就是为了这个啊!

作为新鲜事物的纸钞在汴梁缓缓流动,最欢迎的大抵就是商人,他们走南闯北,按照生意的大小,还得携带不少铜钱,很不方便。

纸钞应运而生,这便是天时。

蔡襄有些担忧的道:“此事才将爆发出来,若是置之不理,马上就是发放俸禄的日子,有人只需在里面一闹腾,事情可就大了。”

官员们会集体抗议,要求俸禄里不再发放纸钞。

否则大伙儿就撂挑子了。

三司的官员们都有些淡淡的忧伤。

一方面是感同身受,对纸钞喜欢不起来,还有就是若官员们闹事,三司的事情会很多,很麻烦。

“闹事不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