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赵宋的皇帝重文轻武吗?二(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196 字 2023-05-27

知制诰刘敞上书说狄青应该调往京师之外,这样才能保全君臣的大义名分;殿中侍御史吕景初上书称应该尽快把狄青外放;文彦博则认为,狄青素来忠勇,当下天下混乱,不可轻信谣言,坏了君臣关系。

文彦博之前还以太祖之事提醒皇帝,对狄青“无他,疑尔”,现在改唱红脸了,不可轻信谣言。。。

只能说文官集团太会玩了,知道如果所有人都一味的说狄青的坏话,只会引起皇帝的反感,有白脸有红脸才能将此事的影响扩大到最大。

文官集团的其他人也没闲着,利用自己这些人掌控了舆论导向,说枢密使狄青家中有红色的光芒出现,狄青家附近的流浪狗头上都长出了龙的犄角等等,这些都跟史书上皇帝诞生时常有的异象非常类似。

一代文豪欧阳修先后三次上书皇帝,以文字作为武器,完成了最后一击,最终让狄青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失去了枢密使的职务。

欧阳修在第一封奏疏里面说狄青“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青之用心如何也”,然后建议皇帝“戒前世祸乱之迹”,免去狄青的职务,放到外地。

之后的两封奏疏,欧阳修更是利用水灾来攻击狄青,认为这是“天地之大变”。在攻击狄青的奏疏中,顺便附上“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

宋仁宗动摇了,下旨免去了狄青枢密使的职务,“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狄青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了开封,来到陈州上任之后,文官集团也没有放过他,每两个月,朝廷就会派出宦官,到陈州查看狄青的情况,名曰慰问,实际上就是盘查。

第二年二月,上任不到半年的狄青“疽发髭,卒”。

沙场上的无敌猛将就这么被文官集团逼得郁郁而终了,天下的武人也就此寒心了!

宋仁宗为了平衡文武,还做了其他的努力。

要知道武举制度始于一代女帝武则天,这一制度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便大行科举考试。除此之外,他还命地方官员在民间寻找武艺高强的人,并将其带到都城殿试。可这些官吏们经过一系列考核只筛选出三百多人,且最终没有一人符合皇帝要求。

从表面来看,宋太祖此举似乎打破了所谓的阶级限制,给了民间武人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可实际上,这样的选拔机制却如同魏晋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一般,推荐和选拔武将的权力仍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中可暗箱操作的地方太多,这也为其后将门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从宋太祖的这一举动便可以看得出来宋太祖并不排斥武人,只是由于以前武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稍微打压一下,这是一种平衡,是帝王之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