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魏廷反应(上)(2 / 2)

季汉当兴 军师中郎将 2829 字 2个月前

一年之中我大魏竟连败三阵,损兵折将,丢城失地,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以致国威沦丧、民心大失,真是奇耻大辱啊!

众卿皆是我大魏的智谋之士,今日召集尔等前来就是要议出个扫灭吴蜀二贼的方略,加以施行,不知诸位有何妙计可以教朕?」

曹叡常以其祖父曹操为榜样,素有大志,登基之后就暗下决心,要攻灭季汉、东吴,开疆拓土,混一宇内,追秦皇、汉武之伟业。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不等他主动发兵来攻,季汉、东吴两国联盟反而主动出击,打得曹魏狼狈不堪、损失惨重,这让年轻气盛的曹

叡如何能忍受此等奇耻大辱,誓要反击回去。

但见三公之首太尉华歆出班奏道:「陛下,一年来我大魏屡遭败绩,不仅损兵折将达数万之众,还丢失了凉州、陇右等地,就算我大魏家大业大,可如此损失也是伤筋动骨。

是以臣以为我大魏当休养生息个一两年,等国力恢复之后再做计较,这一两年中请陛下暂且忍耐,闭关拒守,不可图一时之快而主动开战。」

「忍耐两年?太尉之意是要朕眼睁睁地看着凉州、陇右沦陷于贼手么?要知道我大魏立国还不到十年,天下尤其是雍凉一带的百姓还对前汉留有怀念。

西蜀伪相诸葛亮擅长笼络人心、蛊惑民意,若给他留有足够时间,凭此獠的手段恐怕凉州、陇右等地的民心就都会跑到西蜀那边去了,到那时我等想要收复失地怕是会更加艰难。」曹叡颇为不满地说道。

语声甫落,刚才就想说话的刘放急忙出班抢道:「陛下明见万里,此言真可谓是一语中的。诸葛亮极擅治国,倘若给他太多时间,陇右、凉州等地恐不复国家所有。

正如大将军在奏疏里所说的那样,我大魏国力远胜吴蜀二贼,虽遭逢大败,但当此三足鼎立之势,必须力争每着不失,趁二贼尤其是西蜀气势没有完全起来之际,当以勇猛精进之势将其一举压制下去,若迁延日久,等彼稳定形势,日后就再难扫灭此二贼了。」

「嗯,刘卿所言甚合朕意。大将军在奏疏里也说不可给西蜀太多的休整时间,建议起大军二十万汇于关中,然后直攻汉中寻求与蜀军主力决战,一举攻破成都、灭亡西蜀。

伪帝刘禅和伪相诸葛亮一旦遭到王师擒杀,失去的陇右、凉州当可主动失而复得,孙权也会独木难支,覆灭东吴指日可待。」曹叡颔首道。

陈群出班奏道:「不可啊陛下,正如太尉所言,这一年以来我大魏靡费军资钱财无数,府库告罄,国力大损,当以休养生息为主。

司马仲达在奏疏里也提议要暂熄刀兵,养兵屯田两年,待国力恢复、粮草充足后再兴兵剿贼也不迟。还请陛下忍耐一时,切勿因一时之败而妄动。」

原来曹真和司马懿分别上疏陈言关中战事经过和战后应对之策,但他俩不知道的是二人在今后的方略中却是意见相左。

一个主张明年不理会沦陷的陇右、凉州等地,起大军直攻季汉的腹心汉中、蜀中,与诸葛亮决一死战。一个建议休养生息,在关中养兵屯田两年,等国力恢复之后再行征伐。

曹叡虽倾向于曹真的意见,但司马懿的意见也不容忽视,尤其华歆、陈群这两位重臣接连出来附和司马懿,他就更不能妄下决断了。

一时之间曹叡的心里变得犹豫起来,觉得司马懿、华歆、陈群三人所言也不无道理,迟疑片刻,又向孙资、刘晔等人望去,决意再听听他们的看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