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各藏深意(2 / 2)

更何况已经有光武皇帝的例子在前,作为偏远宗室的刘备称帝当然更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同。

而孙权一无禅让之类的合法程序,二无血缘继承的天然优势,若冒然称帝定然会惹天下人非议,所以东吴君臣对称帝这件事的底气不是太足,只能扯一扯民心、天意这些虚无缥缈的理由来为自家壮声势。

当然面对诸葛亮的发问,步骘还是隐晦地提了提石亭大捷这个武功,委婉地告诉诸葛亮吴军不仅可以在夷陵独立

击败汉军,现在也已经可以独立击败魏军,纵然称帝致使汉吴联盟破裂,东吴亦有力量两线作战,不会害怕受到季汉在军事上的威胁。

其实天意民心俱是虚妄,东吴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孙权君臣敢于称帝的最大底气。

诸葛亮自是听懂了步骘的言外之意,心中尽管微觉有气,但也不得不承认以东吴目前的实力的确能够支撑两线作战,这样一来就算彻底与东吴撕破脸皮似乎也无法阻止孙权称帝?

「亮与吴王相交多年,深知吴王识见渊深、擅长审时度势,自前年兴兵以来我汉军两度北伐,杀得魏军连连落败,雍凉州郡几被我全数收复,可见炎汉气数未衰、中兴有望。

若吴王能与我等同心齐力、扶保汉室,他日青史留名,必当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景仰,此非一大盛事、幸事乎?兄长、子山兄,此中利害吴王可知否?」

诸葛亮这番话同样暗藏深意,恰是委婉地告诉步骘、诸葛瑾以及孙权,是,你们东吴目前的军力确实不凡,可以两线作战力抗汉魏两国的进攻,但不要忘了,眼下季汉的实力与之前几年一样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汉军是越打越强,所收复的郡县、人口也是越来越多,汉室三兴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场极有可能实现的伟业。若汉室真的再度中兴,那个时候不知东吴当何以自处?

如果孙权没有称帝,东吴作为大汉的一个诸侯国,一同出力讨贼,东吴君臣同样是三兴汉室的功臣。

而倘若孙权僭越称帝,东吴君臣就是乱臣贼子,一旦汉室中兴,东吴必不能存,孙权君臣亦要受到重责,留下千古骂名。

诸葛亮希望孙权能够认清形势,老老实实地做一个汉室忠臣,到季汉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时候,东吴也可作为一个异性诸侯国得到保留。

「孔明这番好意步某回去之后定会转告我主,只是江东民意汹涌,我主素来以百姓之心为心,纵然有损两国结盟之义,我主恐怕还是会以遵循民心为主。」步骘道。

诸葛亮道:「也罢,此事事关两国盟好,过于重大,我等不必急于此时有个定论,待亮禀报天子与满朝公卿商议之后再予二位答复。」

「如此最好,我等就先行返回馆驿,等贵国商议有个说法之后再来打扰。」说罢,步骘起身施了一礼。

诸葛瑾同样站起来向自己弟弟微微拱了拱手,他虽为兄长,但此时乃为公事,诸葛亮的官比他大,自是应由他主动施礼。

诸葛亮连忙起身还礼道:「子山兄、兄长,慢走。」朝外面喊道:「伟度,替我送两位吴使返回馆驿。」

「诺。」胡济领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