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师徒之间,神棍一仙(2 / 2)

左手一挂布幡,上书‘仙人指路’;右手一条蓝色布带,布带另一端拴在一个三、四岁女孩的细腰间。

老神仙,对不住。制符黄纸还没有到货,要不……您到别家看看?”

“老朽前几日还见到不少,怎么会无端端被人包圆了呢?”

“小的也不清楚,实在抱歉。”伙计眼珠一转,扯谎道。

……

“真是的,若不是为了了却一桩因果,老朽早就去云游四方,哪会在这里耽搁七八日……”老者懊恼地嘟囔,可还是习惯性一抚长长的白须。

“爷爷,糖葫芦!”

一旁的小女孩突然一指街上经过的货郎,眼睛直勾勾望着那一束鲜红。

数十串冰糖葫芦插在一根草木棒子上,随着车轱辘的转动,颤颤巍巍轻晃,十分诱人。

“小环乖,等爷爷开张了就给你买。”老者宠溺地揉了揉女孩的小脑袋。

玄天看到老者,以及那个小女孩,多留意了几眼。

“师弟认识?”田不易也察觉到了玄天的异样。

玄天笑道:“认识,七十多年前见过这老头一面,一个神秘且高深的相术大师。

我怀疑,这老头乃是青云子祖师相术一脉的传承者。”

“噢……”田不易一惊,仔细打量了老头几眼。

“老头,过来一叙?”

老头闻言,看向玄天,顿时如同见鬼。

“我去,是你这家伙?怎么感觉样貌不仅没变,反而更年轻了一样?”老头,也就是周一仙诧异。

“呵呵,老周,你不也一样?七十几年前和现在,没什么两样啊。

这小丫头是?好一个修行的苗子!”

周一仙闻言,顿时警惕看向玄天,没好气道:“我孙女周小环,你可别打他主意,老头子游历天下,还要靠她陪伴呢。”

“小姑娘,刚才我听到你想吃糖葫芦,爷爷,呸,我送你一串好不好?”

腰身下弯,声音放得很柔和,脸上尽量挤出更多的笑容。

随手取了两串稍小的糖葫芦,左右手各握其一,交叉着放在小环的眼前轻晃。

“不要客气,我和你爷爷是老朋友。”

“多谢大哥哥!”

“这位……道友,算上今天,我们虽然有个两面之缘,但我还不知如何称呼,敢问如何称呼?”周一仙心生警觉。

此刻,坐在一旁的小环伸出舌尖,轻舔糖葫芦的外皮,根本不在意两个大人的谈话。

小心翼翼,生恐自己拿捏不住糖葫芦木棍。

哧溜,哧溜……

即便在有些喧闹的茶摊,这声音也分外清晰。

“玄天,这位是田不易!”

玄天,田不易,茶摊上虽然大多是普通人,不知田不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但他周一仙知道啊。

“原来是首座当面,如此说来,玄天道友也是青云门人?”

“是啊!”

正当几人闲聊时,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木头对撞。

啪!

喧闹的茶摊蓦然一静,十余人的视线很自然转向了最内侧的一张方桌,就连路过的行人也纷纷驻足。

在那桌后,一个身穿青衣小褂的说书人面皮绷紧,正襟危坐。

醒木响,说书起。

“各位老少,今日咱们不论王侯将相,亦不谈才子佳人,却要讲一讲河阳城内出现的稀奇事。”

河阳城内的稀奇事?

说书人富有磁性且响亮的一段话,顿时勾起了附近所有人的兴趣,或转身正对,或闻声靠近。

“话说河阳西南角有一处大宅院,其主人正是乐善好施的王富财员外。

按理说,乐善好施必然福缘不尽,家和进而万事兴趣可这王员外却在一个月连丧三子,而且每一位公子都是落水溺亡,诸位说,奇也不奇?”

说书人讲到此处,特意停下来让大家有个思索的时间,也方便更多的路人凑过来。

“老白,别卖关子了,快讲啊。”

“好像还真有这么回事,我姨父的侄媳妇就在王员外家做短工,前几天还因为这个辞工了呢。”

“真那么邪性?不会是被人下了降头吧?”

“肯定不是,大张你是不知道王员外的为人,哪会有什么仇家,我猜呢,是有人搞鬼!”

“搞鬼?别是真有鬼吧?要不咱们去捉鬼降妖?”

反观坐在对面的周一仙。

他刚要起身抱起孙女溜走,却又被响亮的醒木拉了回来。

“各位老少,你们还真有说到了点子上,王员外家宅之中确实在闹鬼,还是极为难缠的溺亡鬼。

不过寻常外人根本不了解个中详情,而白某恰好探听到一些,大家想不想听呢?”

说书人的话语不疾不徐,明明知道在场人已被勾起了兴致,但还是故意在吊人胃口。

在他卖关子的同时,一个年龄十三四的学徒捧着一个木盘,快速在听众间游走,木盘中的两枚铜钱发出笃笃轻响。

此为“讨赏钱”。

闹市卖艺的行当大多如此,在场人也司空见惯。木盘中的两枚铜钱是为引子,取‘抛砖引玉’之意。

俗语云: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不强求,不开口讨要。

叮当声此起彼伏,一枚枚铜钱被扔进了木盆,有的豪客甚至放上一小块碎银。

如此做,为的就是图个开心,图个闲言入耳。

玄天大感有趣,也跟着扔了三枚铜钱入盆。

端坐桌后的说书人,瞥了一眼木盆中的收获,满意地清了清嗓子,将这桩奇闻异事娓娓道来。

乐善好施的王员外年过四旬,膝下只有一个幼女。

或许是他的善行感动了上苍,一年前新纳的两房小妾接连诞下灵儿,转眼已是三儿承欢膝下。

如此的福气降临,王员外大喜过望,于两月前召集了一批工匠开始扩建宅院。

谁曾想,厄运就此降临王家。

三个蹒跚学步的幼子接连遭遇了不幸,或跌入洗衣盆,或栽进了荷塘,或奶妈失手使其掉入了水井。

三子无一例外的溺亡!

十分的蹊跷!

其实,在第一子死于非命后,王员外便请了道行高深的僧道做法驱邪,可意外再一次发生。

随后的一段时间,王家门外张贴了悬赏告示,能人异士又请了不少,然而还是拦不住第三子的夭折。

不仅如此,整个王宅都出现了古怪,只要过了正午阳气最盛的时刻,宅院内就会出现飘荡的鬼影和婴孩哭声。

偌大的王宅,反倒像是一处鬼地。

……

说书人吐沫横飞地讲述这段轶闻,抑扬顿挫的声调使整个茶棚阴冷了三分,令人心头发慌。

心慌归心慌,在场人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