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韩成:给你机会,可你不中用啊!(2 / 2)

听了张献忠所言,李定国忙对着张献忠行礼。

说自己记住了。

郁闷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张献忠在李定国离去之后,忍不住摇摇头,叹口气。

觉得自己的这个义子,实在是太过于天真了。

大明狗皇帝的话,怎么能相信呢?

而他刚才对李定国所说的,今后看情况会出手的话,其实也不过是说出来,安抚一下李定国而已。

他其实打定了主意,要死守这边。

只要鞑子不过来招惹他,那他就不主动招惹鞑子,好以此来积蓄力量。

当然,倒也并非全部都是敷衍,也真的有想过机会合适了动手去攻打鞑子的事。

只是,什么时候机会才合适,什么时候动手,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他说了算。

李定国离开了张献忠后,也同样是忍不住暗自摇摇头。

他总觉得在这种时刻里,不需要考虑特别多。

集中所有力量,击退鞑子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这边做主的人并不是他,而是父王。

那也只能是听父王的。

他今天做出这些努力,已经是仁至义尽。

只希望父王能够如同他今天所说的那样,今后机会合适了真的会对建奴那边动手。

而不不是在那里说瞎话,敷衍自己……

真那样的话,可就太令人失望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都要亡天下了,还争什么争?

……

“它娘的,这张献忠,接下来就等着咱将他剥皮揎草吧!”

南京城,皇宫之内,朱元璋愤愤的出声骂道。

“这狗东西,它娘的,在建奴入关的情况下,咱连凤阳祖坟的事,没有和他提,要给他一个机会。

这狗东西,居然敢把圣旨都给扯了,今后就等死吧!

这狗东西!

韩成,这就是你说的张献忠杀子抗清?”

朱元璋骂过之后,看着韩成说道。

韩成闻言,神色有些尴尬。

“那个……父皇,我所记得好像就是这样。”

朱元璋摇了摇头:“经过这番试探,咱已经看出来了,这家伙本质上而言就是个自私自利之人。

心中没有什么太大的格局。

包括那李自成也一样。

你说的杀子抗清,说白了并不是为了家国天下而进行的抗清,而是为了他自己。

在鞑子没有打到他头上之前,他一直都想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后面抗清抗的激烈,是因为鞑子打到他头上了。

他再不反抗,不做一些事儿,接下来什么都没了。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抗清又能如何?

张献忠不能留了,等着咱将他给灭了吧!”

韩成闻言,便不再多言。

只能说他这里已经给了张献忠机会,可偏偏他不中用啊!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都是他自己找的,怪不得别人。

江南这边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不过激烈归激烈,整体而言却呈现一面倒的态势。

原本,那众多反抗的地主乡绅们,借助衍圣公孔胤植所写的那篇文章,暂时稳住了一些局势。

但是随着韩成这边发力,很快就败的一塌糊涂。

这等强大的宣传力度,加上朱元璋这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军队进行保障。

最为关键的是,朱元璋这里也是真的分田分地。

对于那些打仗立大功的人,也是真舍得给赏赐。

在这种情况之下,江南这边可以说,局势日新月异。

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那些反抗的地主乡绅等众人,都是被消灭的对象。

一开始的时候,还会有很多不明就里的百姓,会稀里糊涂的被那些士绅官吏给蛊惑。

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来。

但是后面,随着韩成宣传司的发力,分田分地的消息,越传越广之后。

很多人都变得迫不及待的盼望着,官府能早点给他们分分田分地……

甚至于出现了一些,朱元璋的兵马还没有打过来,负责分田分地的工作队,也还没有来。

但已经有敢打敢拼的人,先一步动手,将他们那里造反作乱的地主乡绅给绑了起来。

把各方面的困难都解决,而后迎接工作队,前来他们那里主持分田分地等诸多事宜……

在这个过程里,江南这边的各级衙门,都得到了一个特别深的梳理。

这一次推行的火耗归公,对很多官吏的利益侵犯,也特别的大。

所以同样有很多人进行明里暗里的反对。

这些人,但凡被查出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对于这些人,朱元璋这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

乱世当用重典,更何况这个时候,朱元璋这边还有意借助着这个特殊时候,好好的梳理一下江南这边的官场。

对衙门都进行一个大换血。

安排上敢做事,能做事,务实不空谈的人。

很多事情,都会加重从严处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被解决掉的人就更多了。

处理了这些人之后,江南这里被梳理过的地方,不仅仅没有乱,相反做事情的效率还变得更高了。

这一番的操作,简直是在剜肉治疮,刮骨疗伤。

虽然痛苦,但是也是真的能治病。

朱元璋很清楚,江南这里早就烂透了。

这个烂透,所指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地方上的士绅。

也包括各地的官府。

官府重不重要,朱元璋比谁都清楚。

这是为朝廷做事的人。

属于朝廷用来治理地方的重要机构。

也正是有着一层层的官府,层层相连,才能够做到命令的上传下达。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不动手,对官府好好的梳理一番?

江南这边本身文脉就兴盛,想要做官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出身不好的读书人,也有很多。

朱元璋的种种手段,还有韩成所进行的宣传,那效果简直强到离谱!

各种手段结合下来,所起到的结果就是。

那些被朱元璋所梳理过的地方,都有了极大的不同。

凡是被梳理过的地方,对于大明都有了非常深的认同。

而朱元璋也能够从这里汲取力量,能够收得上税,也能够获得充足的兵员……

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时,显得比较慢。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推行的速度却越来越快了。

有逐渐将整个江南给覆盖的趋势。

星星之火,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

而在这个过程里,属于朝廷的力量越来越强。

江南这里也开始逐渐真的变成朝廷的江南。

而不是被那些士绅官吏,乡绅宗老,层层控制属于他们、而不属于大明的江南!

在这一系列的行动当中,朱元璋这边的得到了很多的钱财。

毕竟那些,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反抗的士绅有很多。

而这些人,基本上都家资不菲。

里面很多人都是很有钱的。

现在,这些全都通通都归了朱元璋。

这些钱让他做了很多的事儿。

随着这些事情的进行,也宣告着朱元璋这里力量越来越强。

在将力量整合的差不多之后,他这边就要全力出手,开始北伐,再复旧河山的时刻……

而此时距离朱元璋带领崇祯,朱慈烺等人,从北平城那边迅速离去前来南京这里,才不过刚刚三个月。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做到这一步,是真的惊人。

原本的时候,有很多人对于朱元璋所说的,重新打回去,再复旧河山的话,根本就不相信。

只觉得,在如今这个局面,能够如同南宋那样划江而治,可以守住半壁江山,就已经非常难得。

属于祖坟上冒青烟了!

其实真的说起来,就连崇祯乃至于朱慈烺一开始时,都不相信太祖爷,真的能带着人做到他所说的那些。

把江南这边给稳定下来,并最终还于旧都,重塑大明。

但是现在,看着这局面,一天好似一天,看着属于朝廷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

看着那原本属于朝廷,却被众多人给窃取的权利迅速回归。

他们也都开始变得相信了,越发觉得太祖高皇帝,真的能做到,他所说的那些!

虽然现在还没有还于旧都,收拾旧河山。

但是他们都已经对此充满了信心……

江南这边的种种变化,看在了很多人的眼里,也让很多人都相信,朱元璋能办成这事儿。

而当很多人都看好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有很大的可能,这件事情就真的会发生。

因为会有很多人自发的加入其中,通过各种这样那样的形式,来让其变得更好。

追涨杀跌,这种普通人的通性,难以改变。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派遣使者,见到了秦良玉。

几乎是在相同的时刻里,郑芝龙也来到了南京城,将要拜见朱元璋……

……

因为距离江南这边远,消息具有滞后性,所以多尔衮对于南面的种种情况,此时了解的还有限。

知道的消息,还远没有如此之多。

这个时候的他,坐在紫禁城内,崇祯上朝的地方处理政务。

处理一番政务之后,他就会拿起孔胤植所写的那篇文章观看。

就看,就越是越开心。

果然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替自己辩经。

朱元璋这怕会儿,只怕已经被气死了吧?(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