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海瑞与赵贞吉的学术交流(2 / 2)

又依据其中因果三层次,观察关联、活动干预、反事实构造来逐一筛选这些因素。

这一系列的分析框架,一下子就让这个常年依靠易经神秘主义联系性来分析事物的赵贞吉刮目相看。

很显然,因果关系逻辑直接从思维层次上打开了易经神秘主义联系性的黑箱。

约等于自己前面几十年,学了个寂寞。

“你这是完全掌握了因果逻辑?”

一瞬间被后学末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反超。这人还只是个举人而已。

有些沮丧,但赵贞吉更加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

“没有的,看了这本书,也只是知道因果关系逻辑而已,而要把这些应用到衙门施政中,却还要相当久远的。此外,抚台大人,你看到的,全书两百多页,共五十余万字。每一处都是这般深奥莫测,我想后续或许高大人那边新学还有传世巨着,但我如果能在有生之年读懂这本书并知行合一就已经足够了”

海瑞的谦虚,让赵贞吉稍微好受一点。

突然又想到,自己与写出如此内容的高翰文相比。这个想法就一刹那就被赵贞吉打住了。真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我知道了,但允许民间良民结社,以促使百姓与商户士绅达成势力平衡,以此开启市场的消费生产正反馈循环,可不是本官一人能决定的。年底正好回南京问问吕公公那边的口风。江苏毕竟归南直隶管。或许,我们这些自诩高人一等的儒生千百年来都太忽视培养百姓自己的力量了。”

赵贞吉沉默了半晌后又补了一句:

“突然有一个感慨,出了这个门,本官就不认了。那就是或许只要还有一个百姓不能发掘自己的力量,那这个大同社会就永不可能实现。”

正如刚刚海瑞分析出江苏与浙江对比的根本动因差异时给赵贞吉的醍醐灌顶:在于江苏的民间力量太弱,一个只能被压榨不能带动本地消费的本地百姓是发展不了江苏的。

赵贞吉刚刚没来由的一句话,或者说一个论断,同样震撼了海瑞海刚峰。真易经学者的眼光就是如此敏锐超前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