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出武当入淮北(1 / 2)

张三丰叹息道:“我自然是知道你母亲的不容易,难得她还肯冒着奇险去救人,我有什么见怪的,只是你今日与我说这话,想必也是打算跟明教的人北上了。”

凌波点头,复又磕了一个头道:“父母都深陷于大都,为人子女,我早就恨不能飞去,只是明教要与中原武林握手言欢,若没有我等证人,别人也不会相信,说来我和陆和师弟忠良之后的名声没想到这时候用上了。”说罢也是自嘲。

张三丰道:“你不要这样想,父祖辈英雄了得,本就是让人自豪的事,你们都不去以他们的名声谋福利,乃是将他们的只想发扬光大,这是再好没有的。只是太师父年纪大了,只能在这里看着你们早去早回。”纵使一代宗师,此时也不过是等待孩子回家的垂暮老人,听得俞凌波一身难受。

不过张三丰到底豁达之人,继而又道:“阿翘,这些日子我也看了,你的武学虽高,可内力不足,多以招式取胜,可偏偏我武当修炼的乃是“九阳神功”,不知道与“九阴真经”有无冲突,这一去我想了个巧宗,你却要认真学习。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

张三丰说得轻巧,但是这“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乃是他苦心所创,只是剑法一道更重自然,张三丰知道俞凌波练得乃是峨嵋基础,故此相传。

凌波自然不敢违背太师父的话,只是担心,“太师父的本事,山高海深,知不知道我何时才能学会。”

张三丰抚须一笑,道:“即炒即卖,新鲜热辣。不用半个时辰,一套太极剑法便能教完。”

凌波吃了一惊,但想起太师父教张无忌“太极拳”时也不过一夜,不由信心大增。开始请教。只见张三丰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诀,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的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复成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

凌波看的认真,开始还有些急于求成,但慢慢似乎体会到太师父的苦心,慢慢感受这剑法中蕴含的道理,竟是无招胜有招,大巧若拙,正好补充她武功的不足,滋养内家修为。不过这门武功她学了后竟是全部忘记,如是者三才明白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练成之后,果然神清气爽,再次叩谢太师父。这边明教的人不几日辞别张三丰师徒,首途前往淮北再去大都。张无忌和俞连波这般好手,何况心念师伯,便也一起去了。

明教一行人晓行夜宿,向东北方行去,一路上只见田地荒芜,民有饥色。沿海诸省本为殷实富庶之区,但眼前饿殍遍野,生民之困,已到极处。群豪慨叹百姓惨遭劫难。却又知蒙古人如此暴虐,霸居中土之期必不久长,正是天下英雄揭竿起事的良机。

正感叹间,忽然见一对元兵追逐一伙壮汉,一条黑衣大汉手挺长矛,眼看跑不掉,竟是反向冲出,元兵当者辟易,无人敢撄其锋。只见那大汉长矛一闪,便有一名元军被刺,倒撞下马。只是双拳难敌四手,元兵源源不断,这样下去,不免还是要毒手。

张无忌看了看这大汉形貌,惊诧道:“常大哥?”说罢对阳顶天稍微示意,就上前去相救。向旁边之人要了一杆绿沉枪,双手一摆,先将几个冲近前的兵卒扫飞,随即一枪,直取元将咽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