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搅局者(2 / 2)

现在突然冒出一支能够对抗袁宗第和白旺军队的精锐,也绝不可能是在短期内培养出来的。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支精锐的主人另有其人。

而且这人的身份还十分尊贵,尊贵到只要朱元璋和朱慈烺身亡,他就可以取而代之。

“看来那个侯恂还可再用用!”

朱元璋认定左良玉是被人指使后,便又打起了侯恂的主意。

因为在崇祯十四年,崇祯为了调动左良玉,曾让侯恂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代替丁启睿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希望以此解开封之围。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左良玉不仅奉命前来,而且作战也是下了死力的,足见侯恂对他的影响。

就在朱元璋思考如何用侯恂时,张大彪进来禀告,说巩永固和黄尼麓在外求见。

朱元璋听闻黄尼麓前来,心中也是一惊,急忙让张大彪将二人带了进来。

“黄卿,你此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虽见巩永固面有忧色,却仍先开口询问了黄尼麓。

黄尼麓闻言,躬身道:“陛下,因京中流言纷纷,太子和申大人商议后,便让臣运来二十门红衣大炮,一来以示京城无虞,二来也可助平西侯平叛!”

朱元璋点了点头,问道:“现在京中情况如何?”

黄尼麓道:“京城中原本人心惶惶,不过在太子加大了京城中的粮食供应,左懋第大人从漕运、海运等角度解释了南粮之事后,现在已经逐渐平息下来。”

“只是定国公等人仍在大肆宣扬此事,加之叛军的奸细趁机造谣,所以局势尚未完全得到控制。”

朱元璋听闻左懋第竟肯站出来替朱慈烺分忧,心中不禁对他有些改观。

朱元璋又沉思了一会,道:“好,黄卿,你既然来了,军中的火器之事就由你负责,务必将叛军击溃,扬你威名!”

黄尼麓闻言,连称不敢,神情也更加恭敬。

朱元璋又借机询问了李国桢等人的消息,见黄尼麓对此并不知情,就让他离去了。

随后又看向巩永固道:“平西侯,可是又发生了什么事?”

巩永固先前本有些着急,不过刚才见朱元璋在处理京城事务时从容淡定,他也已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此刻见问,躬身道:“陛下,臣刚得到消息,马重禧败退后,又联合了镇守长治的刘忠,镇守彰德府的刘汝魁等人对靖南伯发起攻击。”

“据说战斗十分激烈,臣担心靖南伯等人无法按时赶到,围困叛军的计划恐要调整,故特来向陛下请示。”

朱元璋笑了笑,道:“平西伯,你多虑了,李若琏和黄得功一共有七八万之众,而刘忠、刘汝魁虽说镇守一方,兵力最多不过一万左右。”

“纵使加上马重禧的残兵,总兵力也不过三四万人,又如何能和黄得功的军队发生激战?”

巩永固愣了愣,道:“陛下,马重禧手下原有六七万人,纵使有所折损,也应该有四五万人,若是在加上刘忠等人的兵马,人数并不比靖南伯少多少啊!”

朱元璋笑着摇头道:“平西侯,黄得功原来不过四五万人,你知为何他和刑氏一下子就有七八万人了?”

巩永固闻言,有些惊讶地道:“陛下的意思是靖南伯招降了叛军?”

朱元璋道:“不是靖南伯,而是刑氏,看来这个女人倒是不简单!”

“不过这样也好,让马重禧等人将她牵制住,反而更有利于李若琏北上,到时”

巩永固听完朱元璋的分析,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时,他又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响起道:“平西侯,你可有武昌的消息?”

巩永固点头道:“臣刚得到消息,说是武昌并未丢失,不过由于是小道消息,尚未核实,故未向陛下禀告。”

朱元璋闻言,不禁皱起了眉头。

其实此刻皱眉的不止朱元璋,在李过大营的李自成也同样眉头紧皱,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不停地在坤與图上比划,推演着左良玉的行军路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