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性善论!性恶论!(2 / 2)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衍生出的智慧之光,已超越了修为的桎梏,即使李澈修为高深,稳稳立足于诸天巅峰之列,也不由为诸子的智慧感到惊叹。

曾经,祂常常为自己不能生在太古时代感到惋惜。

若生在洪荒太古时代,搏一个先天神圣的跟脚,哪怕走正常修行路,祂也有把握达到不逊色于现在的成就。

同理,若诸子生在洪荒未崩毁前的任何一个时代,祂们都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彩,未必会逊色于紫霄宫诸神。

但现在.地仙界说大,其实也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能提供给诸子的成长空间极为有限,若想要达到李澈这般高度,还需走出地仙界,去开拓诸天。

而这,也是日后诸天大开拓时代出现的起因。

与百家诸子相识,相互谈论思想道理,李澈甚为愉悦,唯独有一人,让李澈差点气得不顾强者风度,将其暴揍一顿。

彼时,齐国,稷下学宫,儒家大贤孟子登台讲学,先是谈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后又谈及人性善恶之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为验证自己的性善论,孟子用了一大堆辞藻解释,赢得百家学子满堂喝彩。

化为一道生的李澈则不以为然,祂自己就是个丧心病狂的魔头,压根不相信人性本善。

在李澈眼里,生灵的本性就是恶,无论是傲慢,嫉妒,愤怒,贪婪,懒惰,暴食,色欲等七宗罪,或佛门提出的贪嗔痴三毒,都证明了人的本性充满了恶性因素。

李澈以三小儿残忍杀害同窗为由,向孟子发起提问,有着健全的身体头脑,为何能做出如斯泯灭人性之举?

这是不是证明了人的本性就是恶?

论修为实力,一百个孟子加在一起,都不够李澈一只手打的,可论起嘴皮子,李澈还真不是孟子的对手。

毕竟儒家本来就是玩嘴皮子的,孟子更是其中佼佼者。

最后,李澈提出的性恶论被孟子性善论驳的体无完肤,无论祂从何种角度论证人性本恶,孟子都能应对自如。

辩来辩去,李澈非但没占到一丝便宜,还被孟子反向输出,向祂灌输性善论的核心观点。

孟子嘴皮子再怎么了得,也不可能撼动李澈那颗黑的发亮的“魔心”,却把李澈气得七窍生烟。

一向只有祂给别人洗脑,从未有人敢对祂反向输出,孟子是第一人,这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

但不管有多么恼火,李澈终究还是忍住了对孟子出手的冲动。

光明正大的辩论,祂输给了孟子,怎能暗下黑手,如果做了,岂不是让人笑话祂输不起。

祂敢去砸了孔子的锅,是祂想拿孔子寻开心,对于孟子,却不是一回事,辩论输了,只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没练到家,以后再赢回来就是。

李澈始终认为,自己的性恶论才是对的,孟子的性善论,不过是为了迎合大众而已,毕竟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世间好人多过恶人。

但时间会证明自己是对的。

性善论!

性恶论!

也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命题,直至无尽岁月后仍然争论不休,因为这注定无绝对的答案。

解释一下,李长庚,不是师兄啊师兄中的李长寿,而是西游记里面的老好人太白金星,系五方五老之一的皓灵皇老转世。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