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新旅程、新词条、新能力(1 / 2)

“先生,请问需要什么餐品?我们有鸡肉饭,鸡肉面,牛肉饭。”

周瑞合上书本,看向了一旁的空姐:“牛肉饭,谢谢。”

目光落在胸姐的空牌上,写着刘雅西。

没别的意思,只是胸牌过于突出了。

身旁的牟仲义摘下老花镜:“给我一个鸡肉面吧。”

“里面的女士呢?”

周瑞开口道:“她休息,不需要。”

此时他们正在飞往蓉城的航班上,飞机的嗡嗡声永不停息,这是一趟三个半小时的旅程。

“复瑞科技”科研组几乎全员到齐,柯春江和潘向玲去了京北,协助技术授权的事情,会晚一周抵达蓉飞,其他八人均在飞机上了。

甘媛买的是商务舱,座位稍微宽松一些,除此之外的区别,只有飞机餐多了一块热面包和一小盒黄油。

头等舱不是周瑞舍不得买,而是一共才八个位置,还被人订掉了几个。

周瑞左边是韩子茵,带着眼罩,只露出精致高挺的鼻梁,正盖着毛毯休息,飞机餐也不准备吃。

右边是牟仲义,两人时不时聊两句。

牟仲义道:“蓉飞老厂和行政区域,都在城西靠着火车站,不过歼20的主生产线,应该在靠近都姜堰的郊区了。”

周瑞道:“蓉飞东西很多啊。”

“那是,58年就有的老牌工业集团,而且一直走的是高精尖的路子,沪上那条磁悬浮知道么?就是蓉飞造的。”

“工业基础摆在那里,有些技术上战斗机可能不够利索,但在民用领域却很厉害,另外蓉飞还是空客、波音的供应商。”

这下周瑞还真不知道了,蓉飞还能造磁悬浮?完全两个领域吧?

这就有点厉害了。

牟仲义有些自豪,又有些缅怀:“我们这样搞科学的人,如果想发论文震惊学界,蓉飞没这样的环境,但如果想做出点‘实物’改变世界,蓉飞绝对是好地方。”

“战机的生产线是什么样子的?”

牟仲义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我以前不怎么进生产线,不过大致就是生产靠机械,组装靠人力。”

很多人觉得,越是高精尖的工业,越要上机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从F22到F35,再到现今即将破壳而出的歼20,无不是采用人工铆接技术组装,与国内没有好机床这种屁话没关系。

其原因有三点。

1、整体性:一架战斗机,零部件数量是百万级的,机械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一模一样的孔,它可能做的比人类好,然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不一样的孔试试?生产线得造几十公里去,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而隐形战机,最重要的就是精度,每一条缝隙,每一个铆接口,都代表雷达反射面积的变化。

2、纠错性:所有零部件即便是机械生产的,也是存在误差和残次品的,而机械组装下,当数量庞大了,会出现误差增熵。

这就和你在家组装书桌一个道理,前三个腿伱拧的时候都觉得很“正”,结果到第四个腿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歪的,还要回过去把前三条腿松一松。

而战机零件数以百万,精度要求高了,干一点就得校准一次,效率还不如直接上人工,用经验和细心去抹平误差,达到整体的统一。

3、产量:f22几十年了,才造了不到200架,06年首飞的f35,至今不满百(23年数据是1000架)。

如果像造汽车那样一年搞个几万台,咬咬牙搞一条几十公里的生产线也值了,一年几十架,搞什么生产线?生产线维护成本都堆上天了!

周瑞帮韩子茵拉了拉毛毯,盖住了她修长的脖颈,转头对牟仲义道:“那我们估计也得进生产线吧。”

牟仲义小声道:“看怎么安排了,你要是想轻松点,蓉飞也不会逼着你进,但我以前的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实验室里算笔头子,是造不出飞机的,蓉飞里哪怕是研究员,动手能力也是硬指标。”

那些只会做实验,算数据的,你要去大学里找,在蓉飞没这个说法。

就之前去沪上的那些老专家,谁年轻的时候没在车间里混过?没扛过钢板?打过螺丝?

周瑞心下了然。

他当然不怕进车间生产线,就自己这体格,一看就是个扛钢板的好料子。

甚至某种意义上,周瑞计划里本就有进车间闯荡一下的意思。

如果只需要在实验室里算数据,那留在沪上远程通讯就好了,跑一趟干嘛?

是我的大秘书身材不好么?

我周瑞,重活一世,还带系统,努力了这么久,终于能进厂打螺丝了!

周瑞按耐住激动,看了看表,距离落地还有两个小时,干脆开启了“专注时间”,继续看书。

牟仲义瞥了一眼,看到周瑞是在看比较基础的“统计物理学”书籍,也就没太在意。

心想周瑞可能是温故知新,打发时间吧。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飞机进入西南地区后,出现了几次颠簸,但却没有打扰到周瑞的专注。

“词条任务【基础统计物理学】,经验+3,当前进度(100/100),请及时领取。”

周瑞活动了一下脖子,放下了书本,转头看去,牟仲义已经睡着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