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标中原(2 / 2)

刘泰听到这话愣了愣,但仔细想想,苟晞做这种抉择到底也不能说错了,毕竟这样稳妥。

“既然有如此佐证,那想来王敦叛晋一事应该是真的,那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刘泰看着众人道:“当初祖逖死了,因晋廷稳妥交接,所以我们选择等永济渠修建起来。

但现在王敦叛晋,晋廷内乱自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听到刘泰的疑惑,众人也不由相互议论。

毕竟这次不同于上次,祖逖虽是名将但他死了顶多就是晋军上限被限制了。

但这次王敦在司马氏的内部发生叛乱,这怕就是诸葛亮北伐所苦求的机会啊。

若这都放过了,怕真的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伯岐?永济渠全程修好,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褚翜第一时间对曹嶷询问道。

“一个月,已经实行了三班倒的制度进行日夜赶工!”曹嶷开口道,

“接下来想让他们再加快工程进度有些不太现实了,毕竟就算徭役也是要休息的!”

“每班工作时间延长两个时辰,这样通过三班倒,争取到更多时间!”

刘泰看着曹嶷道,“我会给你开出一亿钱的盐票,怎么用我不管,但这一亿钱的加班费用我要看到整个工程提前十天完成。

曹叔,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徭役们到底要不要休息。”

“休息?休什么息!对大汉没贡献的人才需要休息,我麾下的徭役都是大汉的栋梁之才,不就是再加两个时辰的徭役,别说给了补贴,就算没给,大汉百姓难道不应为大汉做贡献!”

曹嶷义正辞严果断道。

刘泰看着曹嶷的样子不由叹了一口气,转头对习参军道,“孟长,你派支军史进入永济渠的徭役体系中,让军史们告诉这些百姓要求他们加速永济渠建设。

让他们知道修建永济渠的会给他们做夜班进行补贴,令他们无悔为大汉统一而努力!”

曹嶷听到了刘泰的话,脸色变了变,略带抱怨的对刘泰道,“汉王,您这是不信我啊!”

“曹叔,这关乎我大汉南征,我不得不慎重行之。

还是老规矩,军史体系依旧不对原有体系进行任何的干预,只单纯进行记录,以及对百姓解惑。”刘泰看着曹嶷道,

“我相信,曹叔您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对吗!?”

“还请汉王放心,钱粮在手,我定然不会拖了大汉后退!”曹嶷相当认真道。

“嗯!”刘泰点头然后道,“如果永济渠只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能通渠的话,那我的主张就是打,依旧贯彻我们上次的策略,不求把晋廷一次打灭,但至少要把中原夺取到手中!”

“若如此,却需要通知赵安将军的军队南下了!”郗鉴道,“不过怕北地存储的肉干,会有所不足啊!”

“肉干不足,那就只能用鱼干顶着了!”刘泰从容道,

“原本让准备让他走永济渠,直接与王桑一起威逼荥阳,顺势入豫州,那现在就只能换一条路,跟我一起走青州吧。

青州的鱼干比不过肉食来得挨饿,但现在晋廷内乱,他在晋廷后方要自己找食物了!”

众人思索后也同意了刘泰的想法,至少有个备用计划能马上顶上来。

“如此,那我们也就要进入到军队的动员状态了!”褚翜深吸一口气。

虽然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一种自己在后边筹备粮草,刘泰负责征战天下的模式。

但这次褚翜还是对刘泰道,“那我们这次准备动员多少士卒,以及我们打到什么地步!”

“王桑的军团两万人,周平的军团三万人,赵安的军团两万人,以及我的本部三万人,一共需要战卒十万人。”刘泰计算着道。

另外还有大约五万的战卒是作为预备役的,自己实际也能就只是养了十五万的战卒,但是为了养这十五万的战卒,却有近乎五倍的府兵。

还好府兵不需要自己费钱养着,否则刘泰感觉自己距离穷兵黩武也不远了。

听到刘泰的话,褚翜倒松了一口气,莫要看刘泰的战卒只是十万,但实际上为了十万战卒服务的各类兵种,怕是有他们的数倍。

唯一庆幸的是赵安军团,因为他们是敌后活动,相对比较自由,只需要完成战略上的任务即可,完全是自由发挥。

但同样,在他们跟刘泰的军队汇合或者完成任务前,褚翜只需要最初第一批粮食给他们准备好,接下来就基本上不需要为他们的后勤担心了。

因为他们到了晋廷后方,自己会解决补给问题的,作为从起义军一路走来的军队,怎么找富户补给,实在太熟悉了。

而想要剿灭赵安这支部队,说实话,只要赵安自己小心一点,那至少在中原这地区出现全军覆没的事情也比较的罕见。

没办法,中原地区地势平坦,更适合骑兵作战,这就是赵安的最大优势。

只要在他感觉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撤退回来,晋廷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

“我马上开始调度粮食前往汲郡与黎阳,这路途倒熟悉,但泰山的话,距离邺城太过遥远,我没办法直接调度粮食过去,需要有有人前往兖州进行调度!”褚翜对刘泰道。

“交给道徽吧!”刘泰从容道,“我记没错的话,道徽出身兖州高平郡!”

“大王好记性,臣正来自高平!”郗鉴听到刘泰的话果断回答道。

“嗯!”刘泰点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便鲸吞黄虎牢关以东的司州,兖州与豫州,扫清晋军虎牢的阻碍,若顺利拿下三州甚至能威逼徐州……总而言之,我要拿下中原!”

“臣等遵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