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迟到的陶侃(2 / 2)

先把府兵体系顺利建立,接着把科举毕业的士子们调度过来或是当县令或是当县丞,先把基层的官僚体系给慢慢的填充起来。

当然,至于更基层的就要看军队中有没有什么愿意退役的士卒了。

反正这个时候士卒们退役,至少也是两百石的城门令,或者三百石的津令等等。

都是一些看起来并不是非常起眼,但对底层来说,切切实实是基层实权职务。

这些刘泰也必须要安排好,因为以后这徐州会成为对抗晋廷的前线。

同时,自己虽然借助这一次的战争,顺手清理了一波当地的世家豪强,但因为社会惯性,当地的一些的百姓顺势发展,也是非常容易发展出新的世家与强豪的。

所以,世家与强豪这种东西是根除不完的。

别说在古代,就算是伟人一手格式化清理了华夏历史堆积的屎山代码,一手马克思本土化为新华夏注入了新的软件系统,但国家稍稍开放了私有化的口子,各种妖魔鬼怪还不是伴随着资本翩翩起舞。

所以,连伟人都没有做到的事,刘泰也不指望自己能够做到。

自己所能做得就是尽可能改变游戏规则,让世家豪强哪怕是恢复,他们的面前也会有一种有一种的不同的对手。

府兵体系,军史体系,科举体系……自己只是负责播下各种各样体系的种子,以期待他们将来自己为了自己体系的发展而相互搏杀,而只有如此,底层的百姓才会有未来。

至少刘泰不认为,单纯的一个科举体系一支独大真的就是好的。

毕竟科举的路子走到了极致,一样是臭不可闻的八股文,甚至还有文字狱。

至于府兵体系,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种体系只要不打战了,很快就是会失去生命力而被踢出了竞争。

至于所谓的军史体系,说实话,如果能够在府兵体系失去生命力的时候一口气吞掉府兵体系,说不定以后会变成军官制体系。

至少依仗着兵权,或多或少会有几分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在这多个体系搏杀的过程中,世家体系会不会恢复,他们之间又会怎么样进行合纵连横,说实话刘泰真无所谓。

因为刘泰非常的清楚,历史终究会搏杀出最适合在华夏发展的体系。

所以,刘泰对于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新大汉,秉承着只挖坑不填埋的准则,尽可能的多尝试几种新的体系出来,为得就是相互制衡,避免一种体系一家独大。

至于眼下打击世家体系绝对是政治正确,否则的其他体系,面对世家体系这一股庞然大物,怎么有生存的空间。

但实际上来说,至少以刘泰的眼光来看,别看自己现在这般打压世家体系,但实际上世家体系本身也是在进行一次去芜存菁的过程。

就好像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年的时间,整个世家体系可以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异族用事实告诉他们,他们并不高贵!

即使如此,随着唐朝崛起,局势稳定,世家便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

五姓七望更是成为了世家新的标杆,然后一起伴随着大唐,被黄巢付之一炬。

所以,刘泰可以肯定哪怕自己有意的打击世家,世家也必然还会借尸还魂,重新出现在汉民族的体系中。

而自己现在所做的,只是为了尽可能的延迟这个时间的到来。

毕竟只要国家体系中还有着不同体系的存在,那各种不同的官僚体系为了自己的生存,都会给底层的百姓向上攀爬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对百姓来说,并不怕现在过得辛苦,而是害怕自己的未来没一点希望。

而刘泰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底层的百姓,保留下那么一点点微小的,但是却可以不断攀爬的上升渠道。

就在刘泰开始在徐州如火如荼的铺开自己的治理体系,让自己尽可能的掌握徐州时。

陶侃带着他的军队,总算到达了长江的对岸。

倒不是陶侃赶得慢了,而是他本来就是广州刺史,一路带兵赶到杨来,甚至还包括了王敦派人给陶侃传达命令的时间,陶侃的带兵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但距离远,路不好这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让陶侃紧赶慢赶,赶到了长江对岸的扬州发现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艹,老子上次救驾,紧赶慢赶,赶不上,这次救援苟曦,也是紧赶慢赶赶不上,我呸!

苟曦你不是我大晋名将吗,伱不是经营了徐州数年吗,你不是刚刚在灭杀了徐龛吗?

死守徐州城不会吗,死守下邳城不会吗,死守……”陶侃口中忍不住的骂骂咧咧。

身边副将毛宝自然知道陶侃已经尽力了,毕竟从广州赶到扬州,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你换了晋廷其他军队试试看。

但问题是自己的这位主将,好像真就是救援谁,谁就谁就直接战败了,这让毛宝心中不由发毛,叹息陶侃时运不济。

不过,毛宝还是对陶侃道,“将军,如今徐州已失,我等还是先驻扎在扬州,沿着长江做好防御,至于接下的变动,还是先上禀王丞相再说。”

毛宝虽然是陶侃的副将,但他的第一份工作可是受到了王敦的推荐上任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毛宝也算是王敦派系的人,毕竟王敦虽然处理不了陶侃,但至少会对陶侃有一定程度的监视的,而毛宝便是不错的人选。

陶侃深深的看了一眼毛宝,道,“便依你所言,先上禀王丞相再说。”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