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战后的晋廷(2 / 2)

总不能指望自古以来就只把目光放在长江以南一亩三分地的江东鼠辈,突然变得气度恢弘,目光高远吧。

就算是这里面出了一个这样的奇葩,但江东强豪的整体视野真不高远。

所以,对现在的晋廷来说,能靠着长江黄河一线守住现在的晋廷就很不错了。

没人想北伐,更准确得说,是没一个上得了台面的政治团体能去支持北伐。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没有提出要收复中原地区,能够得过且过就很不错了。

而刘泰自然也不会想要讨伐晋廷,毕竟整个晋廷的世家全部都汇聚到长江以南了。

虽然刘泰不是很想承认,但却不得不说,他们算这时代掌握了最高生产力的这批人。

现在这批人盘踞在长江以南,不论他们愿意或者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会对长江以南的土地进行开发,从客观上促进长江以南区域的发展。

而对刘泰来说在这时候,最重要得是把刚刚夺下来的重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彻底的纳入到自己的政治管理中。

基层管理体系的更换,对当地世家强豪的打压,以及对于土地的重新划分,这些对刘泰来说都是必然要进行的政策。

并且苟纯那家伙也是时候调度到这片区域开始进行大规模巡视,教育教育当地的世家应该怎么在现在新的大汉体系下生存下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对中原区域恢复生产,开垦土地,让所有在这里的百姓,至少能有自己的土地,从而让这些百姓彻底安心下来,真正归刘泰所用。

刘泰倒也没有在徐州一直待下去,基本上在徐州顺利的架构出了基层的运转组织之后,刘泰便是任免了阳裕为徐州刺史,卞壶为徐州都督,带着周平和赵安两部回邺城了。

不过,王桑和郗鉴还是留了下来,其中张嵩负责的是清剿这三州的逃兵与溃兵。

毕竟大战后,清理溃兵逃兵的工作可以说是最繁琐,也是最不可以避免的。

而郗鉴则是负责劝课农桑和开垦田地,尤其想办法吸纳逃兵溃兵进入到集体农庄中开垦,从而给当地那些活不下来的百姓找到一条活路来。

随着战争逐渐结束,时间也不知不觉到达深秋,虽然现在黄河还没结冰,但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下雪。

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绝大多数逃兵想在这白皑皑的冬日存活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而有着北方运输粮食过来支撑的集体农庄,至少会组织徭役们干活,从而给一些吃食。

对这时代的中原百姓来说已是个不错的归属,也能尽可能帮助百姓渡过这寒冷的冬天,从而让更多的人在这乱世中存续下来。

与此同时,刘泰让崔悦出使晋廷,与晋廷表达了以长江为界,双方暂时休战,互相通商。

而在这朝廷之上,崔悦就表示,倾尽洛河之水,都洗不净司马氏的毁诺之言,所以我大汉纵然签订停战协定,也是跟琅琊王氏签,而不跟司马氏的人签约。

总而言之,崔悦突出的就是,我们大汉站琅琊王氏,不站司马氏,这让王敦相当志得意满,而司马睿原本就灰白的脸色,更增添了几分抑郁。

对刘泰来说,王敦越强,晋廷越乱,甚至如果王敦以后真的要篡位,自己也能顺势以,自己跟不忠不孝之人所签约定又怎么能够算数,直接就把这跳跃给撕掉了。

如果王敦不篡位,那现在王敦多少岁,自己多少岁,自己完全耗得起。

等到王敦死了,自己不续约也就是了,毕竟现在的晋廷,已没北伐的政治团体,自己完全能拿捏他们。

而崔悦主动站台王敦,王敦虽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但问题是王敦现在也需要刘泰的支持啊。

至少接受刘泰的善意,那刘泰就不会打过来,这可就太重要了,这就是外交的胜利,战胜于朝廷啊!

别管自己信不信,至少能带来和平这一点,就足以让王敦的位置坐得更稳。

而对刘泰来说,与王敦交好那么自己的各种商品,也就能顺利进入到晋廷中。

与此同时刘泰还让崔悦向着晋廷透露,表示大汉非常喜欢甘蔗,有多少的甘蔗生产出来,那大汉这边都会收取。

这就让一部分江南世家跃跃欲试,毕竟甘蔗的价格可比粮食要高得多。

最重要得是,还有大汉这大客户无限量兜底,这又怎么可能不让这些世家心动呢!

当然,晋廷朝堂上,还是有一部分如邓攸诸葛恢的有识之士表示,刘泰这样是在实行管仲之策,若大量良田改种甘蔗,等到刘泰要打过来时,我们可就没有粮食了啊!

但现在的朝廷不说王敦一手遮天,就算在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司马氏的皇帝,管得了世家的事。

对很多江东强豪,或者北边来得世家来说,粮食若短缺了那是大家的事,但是自己种植甘蔗有刘泰兜底,那赚得钱粮可都是自己的,会怎么选择自然是可想而知。

至于王敦,他见刘泰这般的支持自己,而想要得也只是在晋廷这边收些甘蔗而已,这样的事情又算是什么事情,自然是大开绿灯怎么可能会去阻止。

而对刘泰来说,自己虽然干掉了晋廷最具有北伐潜力的团体,但因为自己手上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来协助自己管理基层而放弃了对晋廷的征伐。

但这可不代表着自己对晋廷就这么放过了,相反,这次停战只是为了下次战争争取时间。

如果在这过程中,自己能顺手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充实自己的战争底蕴,反正刘泰对于这样的政策可不会拒绝。

而眼下,最方便的就是让晋廷种植甘蔗,自己收割过来制作蔗糖,然后重新贩卖给晋廷。

毕竟在任何时代,除了食盐以外,白糖就是最不缺少销路的物资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