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行车王国”的称号不是白叫的(2 / 2)

“目前米国境内的自行车厂,基本都在做转行的准备。”

“什么意思?”挨着身边的江山问道:“米国人已经不生产自行车了?”

“从72年开始,米国就将大量的自行车订单交给了台弯,”余思归道:“目前,台弯已经成了米国最大的自行车代加工地点。”

“嗯,”江山听明白了:“原来老大哥就是这样扶持小弟的。”

“哎,”

撑着下巴的余思归,侧脸瞧着江山:“你见过国外的自行车吗?”

江山停下手里的笔笑了,他知道余思归问这话的意思。

“你放心,”江山道:“要说其它产品,咱们国家的确是有差距,但要论自行车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听了对方的回答后,余思归的眉头还是没有松开。

自打她知道江山接下这项新任务后,就一直想提醒对方。

这一会见江山还是没理解她的意思,便干脆挑明了。

“江山,你别看凤凰和永久牌的自行车在国内有多抢手,但相比国外的款式它们还是太土了。”

“太土了?你等会儿。”

下一秒,江山起身从行李架上拿下了自己的背包。

接着,一叠照片被放在了余思归的面前。

“这是?”

看着小桌板上的一张张照片,余思归感觉每一辆都特漂亮:“难道这些都是凤凰和永久牌的自行车?”

“不然呢?”

“我的老天,国内的自行车都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其实不只是余思归,在见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江山也是一副大感意外的表情。

“开玩笑,”江山指着照片道:“你以为自行车王国的称号是白叫的?

就拿这凤凰牌自行车来说,它不但是咱们国家的第一辆自行车,还是浦江牌小轿车的前身。”

余思归:“伱是说,凤凰自行车厂还出过小轿车?”

“58年那会,浦江汽车厂买回了一辆本茨,”江山道:

“把这车拆解研究后,两个厂的技术人员仿制出了一辆4缸发动机的小轿车,当时给那车取得名字就叫凤凰。

不过这凤凰牌小汽车一共就生产了10多辆,到了63年批量生产的时候才改成了上海牌。”

“原来是这样啊。”

“这个,”江山点了点桌上的一张照片:

“是他们厂在50年代推出的26吋轻便自行车。

这一辆是永久牌的男士轻便跑车。

另外这几张图片里的款式,就是之前已经出口国外的运动型自行车、公路赛车、跑道赛车……

全都是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自行车。”

看着一辆辆款式、色彩都挺不错的自行车,余思归就纳了闷了:“这些车的款式也不土呀,怎么就没有销量呢?”

“亏你还是个开广告公司的同志,”

江山说到这,又重新拿起了速写本上的笔:

“销量不好当然是因为没有打广告了。

相比周围的东南亚国家,米国人民哪里听过凤凰永久的大名。

许局长说了,就是因为两家自行车厂太自信了,才会造成如今的尴尬局面。”

“那怎么办?”余思归:“这是靠一则报纸广告就能解决的事?”

“下一次的交易时间是8月底,”江山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日期:

“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日期之前,把头一批的5000辆自行车销售过半。

只有达到这个数据,美方才不会推延交易日期。

拍电视广告是肯定来不及了,而且为了这几千辆自行车拍播广告也犯不上。

相比之下,还是登报来的划算。”

“可是,”余思归觉得:“一个报纸上的广告也不能解决问题呀。

你知道纽约时报上的广告有多密吗?除非你花上个一周的钱,不然肯定没用。

再说,即便是读者注意到了你的广告,以他们一扫而过的看广告习惯,也绝对不会细看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有人会细看……”

“打住啊,”

江山就差去捂住对方的嘴了:“你是想说就算有人看见,也不会去买是吧?”

不想打击对方的余思归,只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同志。

“你给我只管把心放肚子里,”江山继续低头作画:

“我不但要让他们注意到咱们的广告,还要让他们帮咱们主动传播广告,不就是5000辆自行车嘛……”

日月交替、星辰变换。

就在江山所乘坐的航班飞经太平洋时,由吴淞口出发的中国舰队也驶进了太平洋的海域。

面对忽然出现在太平洋上的一队舰船,日、美、澳等国的侦察机纷纷紧急起飞。

与此同时,来自多国的军舰也紧张兮兮的朝着同一个方向奔了过去。

不过相比海面的紧张气氛,平躺在机舱里的江山和余思归,正举着手里的稿纸对着灯光使劲的瞧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