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元夕(2 / 2)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00 字 5个月前

“看来你早打算辞官,没补觉以应对今夜的上元宴?”

“并非如此。”李泌道,“在殿下打坐也是一样的。”

他袖子一摆,径直就走了。

明日他便打算离开长安,却不需要与谁好好地告别一场。

薛白见李泌走远,稍稍环顾四周,见后方有人向这边跟来,遂带着刁氏兄弟举步往东市走去,东市有三家丰汇行,最大的一家设在十字街口。

此时东市是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大街上有各种表演,许多百姓正携家带口地看着,人潮涌动。

薛白还少有机会完全闲下来,慢慢悠悠地欣赏着长安城的热闹。走着走着,他忽然感到了什么,抬头一看,只见有人踩着高跷,走在人群的头上……这场景有些似曾相识。

继续往前走了一段,到了丰汇行,他目光看去,只见丰汇行屋檐处挂的花灯是金币的形状。

八盏。

薛白于是径直走过丰汇行,没有进去,因那是杜妗给他的信号,八盏灯代表着一切顺利。

又走了一段路,正在离开东市之际,忽有人喊道:“薛郎。”

薛白回过头,只见薛徽正站在坊门外。

“薛大将军,这是……要捉拿我?”

“有些话询问薛郎,请。”

容不得薛白拒绝,薛徽一抬手,已有金吾卫上前,带着他进了不远处一座望火楼。

这里其实是个看花灯的好地方,薛白站在楼上,望着长安的万家灯火,非常有耐心地看着。

他不知道这样的风景还能看几次。

“知道李延业、凤迦异在哪吗?”薛徽问道。

“我就没见过他们。”

“李延业家中仆役、以及与李延业私下会面的吐蕃人,我已全都审过了,他们确实只谈了吐蕃九政务大臣之间的矛盾,未曾提及南诏之事。”

薛白道:“是否等到南诏真的叛了,朝廷也以为南诏没有想要叛?”

“右相已经贬谪了颜真卿,李延业没有必要逃,他一个金吾将军,背叛大唐,投靠南诏,毫无好处。”薛徽道,“故而,也许有可能是有人带走了他们?”

“谁?”

“你觉得呢?你为了帮颜真卿,指责南诏叛乱,为证明此事,带走李延业、凤迦异。”

薛白问道:“我做得到?”

“也许是东宫、庆王、或永王在其中参与。”

“将军更相信哥奴?”

“我只管完成差事。”薛徽四下看了一眼,俯身到薛白耳边,道:“你帮过薛家,若现在招了,我还能助你掩饰,而等龙武军找到他们,万事休矣。”

“也许是李泌做的?”

“李泌做事没你这么不择手段。我看人很准,你会为颜真卿冒险,李泌却不会为东宫冒险。”

“将军根本是瞎猜,没有任何依据。”

“是瞎猜,我但凡有一点依据,你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

薛白点点头,道:“此处夜景好,我陪将军等水落石出便是,对了,我知将军这也是在保护我,多谢了。”

薛徽一愣,嗤笑一声,没再说话。

远处,花萼楼的乐曲声传来,过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有金吾卫将领匆匆赶来。

“将军,找到李延业了。”

“在哪?!”

“就在他家中的井里。”

“井里?”

“是,找到的是尸体,死于刀伤,一刀捅破了他的喉咙,该是两个最近卖身到他府中的奴婢所为,人已经不见了。另外,他的令符也已经不见了。”

“查,所有城门、坊门,利用李延业之令符出入的记录,全都给我查出来。”

“喏!”

薛徽皱着眉,踱了几步,待周遭没人了,忽然以恶狠狠的语气向薛白道:“还说不是你做的?!”

“将军若真怀疑我,此时就不会单独与我待在一处了。”薛白道,“将军是习惯了听从哥奴而已,哥奴说地方官没有奏报、是我交构东宫,将军就跟着说,但其实你心里也不信,你知道我才是对的,你还知道哥奴要害我,所以带我到此处来。”

“放屁!”

薛徽骂了一句,目光看去,见薛白一脸正气,不由心想,若凤迦异真的叛逃了,此事就得由他这个金吾卫大将军揭开,直面圣人的怒火。

真还不如拿薛白去交差,偏彼此曾经在薛崭落狱时有过合作……

正为难间,他手下有人赶来回报消息了。

“将军!”

“说!”

“将军。”这次跑来的金吾卫将军显得很慌张,跑到薛徽面前,道:“兴庆宫,兴庆宫……”

“快说,兴庆宫如何了?”

“有人持李延业的令符,进了兴庆宫……”

“快!随我来。”

薛徽吃了一惊,转身就走。

薛白回过头看了一眼,欲言又止。

他想提醒一句“南诏质子不可能有能耐刺杀圣人,派人持李延业令符至兴庆宫,必是声东击西之计”,但这道理薛徽如何会不明白?没有选择罢了。

目光望去,薛徽已奔入长安街市的灯火之中。

~~

“长安真美啊。”

同一个夜里,长安城一间客栈中,凤迦异也在看着窗外的灯火。

他是南诏王阁罗凤的长子,他的祖父在大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三年前他父亲继位,他便到长安为质。

今年他才二十一岁,但其实到长安前,已留下了一个孩子。若他没能回到南诏,他的儿子也能继承南诏王之位。

也就是说,阁罗凤有自立之心,凤迦异心里是知晓的。

早在天宝四载,阁罗凤就违逆过大唐的意愿,擅自出兵,灭了东、西二爨,拓地千里,这是试探。试探之后又表了忠心,待唐朝廷息怒,他便南征。

这些年来,偶尔总有人检举阁罗凤要反,凤迦异很害怕,好在,每一次他都安然度过了。

直到这次……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来人的手很稳,敲得很均匀。

“进来。”凤迦异拉开门栓,低声道。

来人是个中年汉子,满面风霜,气质深沉,说话有河南口音,原是个唐军,被吐蕃人俘虏后归顺了吐蕃。

“怎么样?”

“花萼楼御宴,蒙归忠果然去了,说你阿爷要叛。”

“这个叛徒。”凤迦异忿然道。

蒙归忠指的是他的叔父诚节,当年他祖父去世时,诚节身为庶子,却敢与阁罗凤争位,失败后就逃入大唐。

就在天宝八载,张虔陀就屡次想安排诚节回到南诏。

这也是凤迦异对局势十分紧张的原因,好在,他父亲通过吐蕃派人来接他回去。

“那我们怎么走?”

“等天一亮,就拿着李延业的令牌出城。”

凤迦异早已经见过了那令牌,所以才随着这大汉离开了客舍,中间对方又拿走令牌去办些事,此时则递给他。

他接过,点了点头,应道:“好。”

“准备一下,扮成胡商,我去准备马匹。”

中年大汉说着,再次离开了客舍。

凤迦异迅速乔装打扮,出了门,带着两名侍从往马房赶去。

“他人呢?”

“一人三马,少了两匹马,他去买了。”

“等等他。”

凤迦异不着急,呵了呵手,看着墙外长安城的天空,心中竟有些不舍。

其实,他一直在想,如果能劝父亲不背叛,他宁愿一辈子在长安当质子,也不想回南诏当南诏王。

世上哪有地方能比长安好啊……

忽然,整齐而密集的脚步声传来。

“包围起来!”

院外有人高声大喊着,声势惊人。

局势瞬息万变。

“龙武军来了!”

“怎么办?”

“王子,杀出去?还是投降?”

凤迦异不知所措,咬了咬牙,道:“杀出去!”

“杀!”

箭矢如雨,毫不留情地射了过来。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有花车缓缓驶出东市,车上站着美丽的歌姬,轻歌曼舞,歌声飘到了东市南边的望火楼上。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薛白听着歌声,思绪渐渐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想着想着,等他再回过神来,夜已经快要过去了。

薛徽没有再次过来,而是派了两名金吾卫过来。

“薛郎。”

“将军呢?”

“将军有要事在办,让我等护送薛郎回家。”

薛白一愣,道:“我没嫌疑了?”

一名金吾卫与他亲善,凑近了些,小声道:“南诏质子确是私逃了,被龙武军找到,还公然拒捕……对了,此事得保密,万不能传开。”

“那圣人?”

“圣人无恙,薛郎关心圣人安危,想必圣人会明白的,早晚要官复原职,哦,升得更高。”

薛白摆了摆手,道:“不作此想了。”

他轻吁了一口气,似乎真不认为丢掉的官职还能回来。

下了望火楼,转头看去,长街上的花灯都还亮着。

“郎君,买盏灯吧?”

在街边摆摊子卖灯的老者见薛白走过,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待看到薛白身后跟着两个金吾卫,又吓得缩回了头。

薛白目光看去,见这老者的花灯都是当场做的,工具都摆在那。

见他驻足,老者又壮起胆,道:“小老儿字写得好,擅画,可为郎君画像或写诗在这灯上,故而卖得稍贵些。”

薛白伸手入袖,拿出一串钱递了过去,随手拿起一个花灯。

老者已提起笔,问道:“郎君想写些什么?”

薛白心念一动,道:“我自己写吧。”

“是,是。”

老者遂递过笔,看着眼前的少年郎提笔在灯布上写着字,只一落笔,那字迹就让人眼前一亮。

薛白写得很认真,眼中难得有些温柔。

写完,他把毛笔还给了老者,在这天将亮而未亮的黎明提着灯笼往家走去。

他没留意到,身后有一道身影正在盯着他看。

~~

天明。

李泌背着行囊,离开了长安。

与此同时,凤迦异的尸体被盖上了白布,永远地留在了长安。

皇城,刊报院中,木匠吹了一口气,将木屑吹散,把一块雕版递在王昌龄手里。

“真要印吗?”

王昌龄饮尽了壶中酒,把酒壶放下,看着它,打了个酒嗝,喃喃道:“一片冰心在玉壶……印!”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