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五殿下性子向来寡淡(2 / 2)

他放下手中的功法,捡起一旁的功法注解,仔细看了起来。

这些都是些武道大师的注解,由浅入深,将很多他疑惑不解的地方都一一指了出来。

并且对方送过来的注解不止一本,他可以分别比对。

这一本注解遗漏支出,在另外一本注解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释。

看得赵弘明一阵入神。

……

魏国大梁皇宫,文华殿。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大宝躬身入殿,蹑手蹑脚的靠近案前,伫立不言。

御案之后,建安皇帝赵佣煦正面无表情地捧着一本奏疏,半晌后提笔批阅。

建安皇帝是大魏七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如今已经四十有六,正值壮年。

他身材魁梧,一头乌发垂肩,全身气血旺盛。

即使常年躬耕于案前,仍不见丝毫衰败之态。

在其任内的二十五年里轻徭薄赋、鼓励民生,于内平定了多次武夫动乱,算得上是位守成之君。

他放下手中的奏疏,抬起跟赵弘明八分相似的锐利目光,不威而怒:“老五这次选了哪一本功法?”

冯大宝面色沉静,躬身道:“回禀陛下,五殿下选了八荒不老功。”

赵佣煦听到后,眼神中不由的闪过几丝异色:“他选这本功法有说什么吗?”

“五殿下原话,‘父皇有所嘱托,作为儿臣应当勉励,练习此功,能不耽误本宫研读古家先贤,很是合适。’”冯大宝并没有任何隐瞒,照实将原话说了出来。

事实上,冯大宝在藏武楼说的真不是其杜撰的安慰之语。

的确是建安皇帝之前有所嘱托。

生为帝王家,纵然父子之情相比普通人家要淡上许多,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赵佣煦对这个交流甚少的儿子还是会有几分关注。

“看来他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

“冯大宝。”赵佣煦突然唤道。

在一侧的冯大宝卑躬回道:“老奴在。”

赵佣煦目光投向了大殿之外,沉吟了一会儿问道:“你觉得朕以后应该传位给哪一位皇子?”

太子性格忠厚,在朝堂中的很有赞誉。

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如今六国并立,乃是大争之世。

各国征伐在所多有。

这样的太子能不能守住祖宗基业,真未可知,他的心思有些动摇了。

冯大宝听到赵佣煦的询问,脸上的皱纹不由抖了抖。

事关皇储之事,可不是他一个掌印太监所能非议妄语的。

这件事不止涉及到具体的几位皇子,还有皇子背后的娘娘以及朝堂上的某些势力。

讨论皇储是众所周知的禁忌。

冯大宝一边考虑着一边说道:“皇储事关社稷,陛下还要与皇后与朝臣商议为好,这不是老奴一个残缺之人能妄议的。”

对于冯大宝的敷衍之语,赵佣煦显然很不满意,继续追问:“今日之言只存于这大殿之内,让你说你就说。”

冯大宝露出更加为难的表情,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已立皇长子为太子,老奴觉得陛下心中已有了确定的人选了。”

这一番话冯大宝说得很圆滑,把建安帝的问题又重新给抛了回去,谁也不得罪。

“你个老滑头,本月的俸禄里扣除两颗愿石。”

赵佣煦冷哼一声,他知道在皇储一事上,朝堂上下都讳莫如深,问冯大宝是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但心中就是有些不畅快,给了冯大宝一个不疼不痒的惩罚。

愿石是集采全国百姓信仰炼化而成的特殊灵器,能够利用众生信仰聚集灵力,增加修行的速度。

大魏上下官员的俸禄,除了金银之物,还包括愿石一物。

冯大宝一个月俸禄中,就有十颗愿石。

凭借着大魏的资源俸禄,他已经晋升先天八品,少数愿石已影响不到他的修行。

冯大宝也深知建安帝仅是想出口气而已,无伤大雅,此事算是揭过去了:“谢陛下赐罚。”

等了会,赵佣煦开口说道:“朕听闻陈尚书之女在武学上颇有些才能,传朕口谕,隔日让陈尚书之女进宫,指点一下五皇子的修行吧。”

冯大宝微微一怔。

五殿下由于性格的原因,加上没有母妃的支持,在一众皇子中最是没有存在感。

工部尚书陈谋最近与太子走得近,陛下反而让其女靠近五殿下。

看来是有几分敲打的意思了。

冯大宝没再多想,卑恭道:“奴才遵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