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个不留(2 / 2)

“真乃猛将。”撤退的李幕见此不由的称赞了一声。

“将军我们快走。”身边的江庆高声催促着:“不然等建武皇帝回过神,我们想走都走不了了。”

当江庆提到赵弘明的时候,身边所有赵将都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

连浩然宗主都不是对手,更不要说他们了。

要是被盯下只有死路一条。

见到身边人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李幕也知道耽误不得。

他拔出挂在腰上的宝剑,跟其他赵军将领一道换下了将领装扮,率领众人开始突围。

李幕本就是武胆境的修为,魏军中能阻挡他的人不多。

在赵军五万旧部的掩护下,李幕等人顺利突围,悄然退出了潞州,朝着安泽城退离。

而在李幕等人撤离之后,潞州城中剩下的赵军就算顽强抵抗,但也无济于事,在魏军的猛攻之下逐渐溃败。

城头上,赵军的旗帜被人随手丢弃,魏国的旗帜被一杆杆竖起。

取得胜利的魏军,涌上城头,朝着赵弘明山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

魏军在赵弘明的协助之下,终于顺利攻下了潞州城,打开了上党郡的局面。

战后的潞州城,烟火尚未消散,空气中还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城中到处都是赵军的尸体。

已经调息差不多的赵弘明骑着龙驹,缓缓进入战场。

周围的魏军将领纷纷向他跪地行礼,脸上充满了深深敬佩,乃至有了崇拜之意。

“开始打扫战场,统计战果。”赵弘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他跳下龙驹,走到一名亲信将领面前,接过他递过来的战报。

各属下纷纷行动起来,开始清理战场上的尸体和残骸。

不久之后,一名将领走到赵弘明面前,向他汇报了战果:“启禀陛下,我军斩杀赵军两万人,俘虏赵军将士共计一千人,缴获粮草、军械、财物无数。”

赵弘明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他环顾四周,看到战场上的惨状,脸上并无任何的波澜。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这样的战场他早已不是第一次经历,对于这样的战场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赵弘明说道:“让督战军统计战功,所缴获的财物就地论功行赏。另外,封刀一日,只对城中武学势力下手,其余不得扰民。”

众将听到赵弘明的话语后,不由的一喜,连连称呼万岁。

如今天下各国的大军攻下城池后,向来有屠城的传统,就是魏国各军也都不能免俗。

特别是那些修炼有成的武夫,平日便是我行我素。

应招进入军中,自我情绪就被压抑得厉害。

因此在攻破城池之后,便会有意无意的释放这种压抑的情绪。

有些将领为了维持士气,还会有意放纵。

这乃是人性使然。

如果刻意强行压制的话,对接下来的战事很是不利。

好在魏武卒到底是赵弘明一手训练起来的精锐之师,大部分也都出生于底层,对底层百姓抱有同理心。

加上军功制,奖励充足,他们对于屠城之事便没有其他各军那么热衷,让赵弘明也都能控制的住。

不过,话说回来。

赵弘明对那些底层的穷鬼百姓没有兴趣,愿意约束着部下,不准扰民,但是对那些鱼肉乡里的武学势力倒是有兴趣。

不仅有,而且还很大。

留在城中的这些敌国武学势力,要是不扫除的话,后院起火也是麻烦。

所以赵弘明凡攻下一城,都会纵兵攻灭当地的武学势力。

既让部下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也能消除隐患。

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陛下,俘获的一千赵军俘虏我们该如何处置?”吴起抬头问道。

“我们的粮草可并不是很充裕,养不了他们。杀了吧,一个不留。”赵弘明嘴唇微动,吐出森然的话语。

吴起并没有任何意外,抱拳道:“是,陛下。”

潞州攻下的当天,沁州、泽州两翼也传来了消息。

这两城没有他们这一路这么顺利,遇到了不少挫折,至今没有攻下。

吴起等将领知道这消息并不着急。

眼下潞州已经拿下,对他们而言已经打开了局面,攻占的潞州城就是一根钉子一样嵌入了上党郡。

只需稳定住补给线,加上赵弘明的坐镇,他们总会有新机会,不必急着进攻。

在吴起的眼中,赵军虽然战败,但实力犹存,如果贸然进攻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几日后,当潞州失守的消息传回韩国朝廷,整个宫廷瞬间陷入了一片惶恐和混乱之中。

韩国的群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惊惧的神色。

他们不敢相信,强大的魏军竟然能够如此迅速地攻破潞州,竟连赵军也不是对手。

更可怕的是,连浩然宗主都在城中陨落,被赵弘明斩杀。

速度之快,让他们上下都有些的措手不及。

宣惠帝韩威的脸色苍白如纸,他的双手紧握在一起,仿佛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的眼神中充满着慌乱和无助的光芒,仿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突如其来消息。

大殿上下呈现死一般的寂静,他们的脸上都充满了紧张和焦虑。

这些韩国臣子也都明白,如果上党被魏军拿下,以后韩国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宣惠帝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表现出任何的软弱和犹豫,否则很可能会让群臣们失去信心。

过了一会儿,他命道:“传朕命令,全国进入战备状态!调集所有的军队,准备抵御魏军的进攻!”

“遵命。”

“申公与丞相你们几位留下,朕要与你商讨下接下来的应对之法。”

整个韩国都笼罩在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气氛之中。

人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一些人已经看出来,魏国已然崛起,韩国灭亡是早晚的事了。

另外一边,李幕等赵军穿过曲折的山路,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安泽城。

这座城池虽然不如之前的坚固,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李幕当时也考虑了潞州失守的情况,所以他在此留下了一万左右的赵军,命他们加固城防,布置陷阱,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