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重走靖难路!(1 / 2)

徐妙云笑着爬在朱棣胸膛,食指轻轻点了点朱棣唇角,轻声道: “今天让我给你做顿饭,好吗?"

这一走,来来回回至少两个月,恐怕得十一月底才能回来。她想亲自做顿饭。

让四郎吃了她做的饭,再出发。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道:“我做吧,万一你闻到烟味,呕吐怎么办?”昨晚,非要拉着他,给他洗头。在这么下去,他都不想走了。

“你帮我烧灶,我来做,早上的饭都是清淡的,不会呕吐。”看徐妙云满眼执拗,朱棣笑道: “行,我们起床喽!”话音响起同时,抱着徐妙云坐起。随后,他帮着烧灶,妙云做饭。一顿早饭结束后。

徐妙云来到小桌前。

想打开包袱重新检查一遍,朱棣伸手按住,笑道: “昨晚,你都检查了好几遍,该带的都带上了。"

说着,把人抱起放在小桌上。“四郎……”

外面传来八叔的喊声,徐妙云知道要出发了,伸手搂住朱棣脖子,腿紧紧盘主朱棣的腰……

一吻结束。

两人额头相抵。

朱棣看着脸红扑扑,喘息的徐妙云,笑着打趣: “这五天内,我换下五件内衬,等穿的没有我的味道了,要是难受,你就只能闻鞋子了。"

噗!

徐妙云顿时被逗笑,离别的情绪,也减轻了几分。

紧紧抱住朱棣,低语道: “要安全回来,我和孩子在家里等着你。”我和孩子在家里等着你……

“嗯!”

朱棣含笑重重点了点头,来到这个时代,这句话,最让他有归属感。

话罢,松开,笑着给徐妙云整理衣服,还有乱了的头发,继续打趣: “这次整理好,别像上次,听八婶儿她们说,上次你鞋子都没穿好,踩着鞋后跟就跑出来

“不许说!”徐妙云脸通红,含笑娇嗔。

情不自禁,想到了上次朱棣去江宁县服徭役时,她追出去的一幕。婶子们,直到现在,还拿这段事,打趣她呢!

朱棣把包袱和带着路上吃的干粮装好,走到墙边,把从蓝玉手中赢来的弓和箭壶背好。

至于剑就算了。

在家里挂一挂就行了。蓝玉的剑,很多人认识。

拿出去使用,那就是直接把蓝玉的脸皮撕下来,扔在地上摩擦了。做人呢,不能没有锋芒。但千万不能学蓝玉那样,时时刻刻,都浑身锋芒。

做人和刀剑配鞘是一个道理,需要时,显露锋芒,平日里,藏于鞘中养锋。可惜,蓝玉天天与刀兵为伍,却不明白这個道理。

这种人,可凭着机缘、能力一时显贵,若不能醒悟,做出改变,一定会倒大霉的。

临出门,朱棣转身,叮咛道: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为我牵肠挂肚,我肯定能照顾好自己。

“嗯。”徐妙云控制着,人未走,就产生的思归情,她太难过,四郎走的也不放心,莞尔笑道: “辉祖昨天就回家了,今天就会和妙音过来,还有村里的婶子,这么多人,我也会照顾好自己的。”

朱棣这才放心的拉开门。

院子外面站满了人。八叔他们。送行的婶子们。还有孩子们。

带着妙云来到院外,朱棣笑着说道: “八婶儿,大丫就拜托你们了。”“放心吧。”

“对,四郎你就放一百个心!”

朱棣看了看孩子们, "不要调皮,师傅一定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来。"和众人分别说了几句。

朱棣扭头,冲八叔笑道: “八叔,出发吧。”

“出发喽!”

八叔喊了一嗓子。

一群大佬爷们儿,在老人、女人、孩子的注视下,出发……

等大家走远,一群送别的老人、女人、孩子再也忍不住,大声喊话叮嘱。“孩子他爹,身体要紧,不要为了省钱,不顾身体!”

"杨老八,你给老娘活着回来!"

朱棣等人,转身……所有人都好像变成了一个人,都笑着边往前走边招手。这或许就是,有担当爷们儿的一种共性吧。把笑容留给家人,让她们放心。

临近天黑,行至江宁县。蒋进忠、周浪已经在县城外,官道边等着了。

见面后,周浪就笑道: “朱先生,我请求大人派我,跟着朱先生出去见识见识市面,从出生到现在,我去过最远的地方,还是前不久的金陵城。"

大都督府对地方下达,用于军事用途的徭役征召令。

地方必须派出官员随行。负责管理。

如果出了事,首先就要问责地方。这种差事,一般没人喜欢干。路远不说。

这次还有风险。

蒋进忠笑道: “朱先生,真是周浪极力请求的,我也觉他最合适,土桥村本来就是他的包片,且他和土桥村乡亲们,相处的也不错……"

朱棣看着周浪,笑道: “行,那我们就出发,时间有点赶,晚上还要再走一段夜

路才行。

"没问题!"见朱棣同意,周浪立即笑着拍胸脯。朱棣一行人擦黑,继续赶路。

蒋进忠冲着背影,大喊道: “朱先生,一路顺风!”等人走远后,才放下挥动的手。

身边一个穿儒衫的老头子,嘀咕道: “大少爷,这个周浪疯了吗?竟然争着抢着去。I

蒋进忠扭头瞥了眼。

这位老人,是他的本家远枝,刚来江宁不久。

元朝时期就开始考,一直考考考,洪武初年,才考中秀才。连他也不如。

家业已经败光,新朝鼎立,给分了地,可这位老族亲不愿种地。田地佃租出去,租子又养活不了一大家子。光景过的一地稀碎。

求到家里,老父亲,就把人安排到他这里,给他担任个幕僚,发挥发挥余热,他家花点钱,接济帮衬着把日子过下去。

“你老可说错了!”蒋进忠笑道: “朱先生可不是一般人,周浪的选择十分正确。"

“我敢把话撂在这儿,这趟出去,跟着朱先生涨涨见识,周浪往后绝对受益匪浅!"

“县衙那群蠢货,平日里,想巴结朱先生。现在怕风险,就不敢去了,咱们老家那边,有句老话说得好,风浪越大鱼越贵!看着吧,这些人往后啊,会越来越不如周浪,或许,有一天,见了周浪,他们还得陪着笑脸,请安!"

说着,不由冷笑。首先,患难见真情。

就凭周浪争着抢着去,朱先生都会记在心里。其次,此行虽有风险。

可对于一群,在江宁打转转,没有多少学识的普通人来说,此行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个人,行万里路后。

即便目不识丁,能力也会变强!这是祖先写在书本中,留给后人的智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