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朱棣吓跑道人,朱标启用锦衣卫!(1 / 2)

浙江。

青田县,石门洞。临江旗、鼓两峰劈立,对峙如门,故称“石门”。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似洞非洞,适成仙洞。”,从唐代开始,石门洞就是道教36洞天中,

第12洞天。

刘伯温师从铁冠道人张中,儒道兼修,长期以来,石门洞就是刘伯温修学、修身、修养、修炼、休整的重要场合。

数日后。

几辆马车停靠在山脚。

朱棣、徐妙云抱着两个小家伙,从马车上下来。视线沿着入山石阶向上延伸。目视所及,郁郁葱葱。朱棣不免有些感慨。

眼下此处清幽,罕见人迹,只有刘伯温这种隐士,又或者有钱的闲雅之士,亦或是李白这种文学大家,才会来此地。

搁在几百年后,这里可就是著名旅游景区了。

朱棣收敛思绪,转头, “娘,要不你就在山脚下等吧,我上去请老滑头。”虽然看样子沿途都有台阶,可也不轻松。

"娘还没到了,连这点路都走不了的地步。"马秀英含笑摇头, “早听石门洞景色优美,既然出来一趟,怎么也要看看。"

同时,她也想和刘伯温单独谈谈。

问一问刘伯温,他欠了老四什么,让重八在洪武九年,那么铁石心肠,把老四贬为庶人,逐出族谱。

“走吧。

马秀英率先提步,沿阶而上。徐妙云看了眼朱棣,笑笑,朱棣含笑瞪了眼……小夫妻两,抱着两个小家伙忙跟上。

山中清幽。

临近中午,山林中更是惬意。

竹林深处。

一竹屋若隐若现。

竹屋前。

一老者躺在一把竹制躺椅上,摇着一把竹扇打盹,身侧竹编小桌上,摆放着一副已经下完的棋盘。

两个茶杯。

很明显,不久前,这里应该有两个人。某刻。

老者缓缓睁开眼,眯眼看着竹林深处, “璟儿。”

“父亲,何事?”声音先从老者旁侧,冒着青烟的竹屋内传出,紧接着,一壮年男子,擦手从竹屋走出,快步来到老者身边。

老者用竹扇点了点山林深处,吩咐: “有客要来,午饭多准备点,应该还不少。”

刘璟狐疑看着老父亲, “袁相士刚走,咱们这荒野山林,怎么可能客人如此频繁,父亲莫不是真把自己当能掐会算的神仙了。”

刘伯温无奈摇头, "为父当然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神仙,你仔细观察,今天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刘璟拧眉仔细观察,竖耳朵倾听。

片刻后,摇头: “没什么不同。”

“算了,去做饭!”朽木不可雕也,他何必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刘璟察觉老父亲失望,郑重一拜, "儿愚钝,请父亲教。"

刘伯温微微点头,资质是平庸了点,可胜在心性纯良,未来承平年景,虽不可能极尽显贵。但也不怕没有出路。

随即细细教导:“你陪为父整日住在这山里,却没认真观察所处环境的规律……”

他之所以被人称道:才智过人。很大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观察、总结。

“你何时见过,临近中午,风和日丽,山中的飞鸟却如此活跃?必然是受惊!”

刘璟再仔细辩听,的确,隐隐间,山中鸟鸣声不断。

“聪慧是由先天决定的,但能力、才智却可通过后天努力,一定程度弥补,在一个新环境中,首先要学会观察,总结环境中内在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如此,环境变化,你就能第一时间察觉……”

刘璟耐心听完后,郑重一拜, "儿记住了,儿这就去多准备些饭食。"

刘伯温微微点头。

待刘璟返回竹屋后。

哎!

忽然叹息一声, “是这清净要结束了?”话罢,扭头看向身侧棋盘,微微皱眉。

一子子将棋子分好,放入棋盒……

沙沙沙……

刚收拾好,就听到密集脚步声靠近,转头……

马秀英含笑带着一群人走来, “刘基,满朝文武恐怕就你最懂人生二字。”刘伯温已经起身,跪倒参拜: “臣刘基,拜见娘娘。”

刘璟听闻动静出来,看到马秀英时,也忙跑到刘伯温身边跪下。

马秀英快走几步,扶起刘伯温,苦笑:“我们叨扰你清幽闲适的日子,你可别在心里埋怨。”“臣怎敢。"刘伯温含笑说着,看向朱棣,随即郑重一拜, “臣刘基谢朱秀才救命之恩。”这位落得现在的境况。

他也有很大原因。朱棣忙闪避躲开。

直到现在,他都想不起,到底什么时候帮过刘伯温。刘伯温微微错愕。

马秀英看了眼,笑道: “重八说你欠我们家老四的,他跟着莪来请你出山,你肯定会来,不过,我路上问了,老四却想不起来。"

刘伯温眉头微皱,看向朱棣。朱棣笑着点点头。

午饭后。

马秀英和刘伯温下棋,扭头看了眼坐在身后的朱棣、徐妙云, “这里景色挺不错,你们小夫妻两去看看吧。”

朱棣随即起身,伸了伸腰,笑道: “娘,你可总算发话了。”

说着,扭头: “明霞,你帮我们看着两个小家伙,我和妙云好好逛逛。”马秀英没好气笑着瞪了眼。刘伯温一直默默观察。

很快,夫妻二人把两个小家伙丢下,便离开了。走远一些。徐妙云低着头,手悄悄,假做不小心碰了碰朱棣手背。

朱棣一把握住,含笑侧头,揶揄: “我们虽然不是老夫老妻,但牵个手,没必要这么害羞了吧?"

“谁害羞了!"徐妙云侧身,微微仰头,俏脸红扑扑,唇角泛着明媚笑意, “我就是想让你主动。”

朱棣笑笑,牵着徐妙云手往前走。徐妙云偷偷笑着。某刻,好奇询问: “母后肯定是询问,刘伯温欠你什么?你就不想知道?”

竹屋前。

已经只剩马秀英、刘伯温二人。

马秀英盯着棋盘落子同时说道: “我们家老四,好像忘了曾帮助过你,重八对我说,他洪武九年,那么狠心对老四,和你欠老四有关,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吗?”

洪武九年的变故。

改变了老四的一生!

她身为母亲,就是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但她要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必须了解事情始末。

刘伯温略微沉默, “洪武八年正月下旬,臣感染风寒……”马秀英微微皱眉。

洪武八年,凤阳陪都行宫,历时六年刚刚建好。

重八就带着她、标儿,趁着年节休沐,回陪都行宫查看。刘伯温染风寒。

胡惟庸即便带御医去,也不可能是重八指派。胡惟庸再假传圣旨!

胡惟庸为何假传圣旨,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二人的关系,一直以来就不好。恐怕不怀好意吧!

"当时燕王应该是趁陛下、娘娘不在宫内,偷偷溜出宫,不知为何,就与胡惟庸相遇……"马秀英听着听着。

就全都明白了。

老四也看出其中有猫腻,所以阻止了胡惟庸。怪不得,刘伯温说老四对他有救命之恩。怪不得,重八说刘伯温欠老四的。胡惟庸假传圣旨,亲自带御医去刘伯温府上,分明就是不怀好意。

却被老四给破坏了。

自从刘伯温辅佐重八建立大明后,民间就一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大明刚立国时。

兄弟们变了,重八如履薄冰,才压了刘伯温的爵位。汤和也一样,汤和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

开国那会儿,有老兄弟,为了自己能封的高一点,甚至私下里议论,汤和应该封王。而洪武九年,当老四为了拒绝封藩,喊出争储夺嫡时。

重八就想到了老四接触刘伯温。

加重重八对老四的怀疑。

所以才会发生,一贬到底后,老四还被重八严密监视之事。马秀英回神, "你以为,老四当时抱着什么目的,出手救你?""臣不知。"刘伯温摇头。

这两年隐居,他也琢磨过这个问题。

抬头,笑着反问: “娘娘,现在的情况,这个问题很重要吗?臣看,朱解元只想过点安稳日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