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一代强人皇帝的生命尽头!(2 / 2)

“咱们兄弟,君臣,一直从元末那个活不下去,人吃人的世道走来。”朱元璋突然开口,欣慰看着蓝玉,“你和沐英是那个时代走来众人中,年纪最小的佼佼者,其实,咱从一开始,对你们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

蓝玉闻言,不由想到,洪武初年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陛下……”

他现在,回想洪武初年那个蓝玉。

都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

立国后,陛下对大伙儿是严厉。

可站在一个帝王,一国之君父的角度上。

陛下若是纵容他们。

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

朱元璋摆手制止蓝玉,“洪武初年,你的表现的确让咱很失望,所幸,后来你经历了一些挫折,幡然醒悟,变了。”

“你的每一点变化,咱都看在眼中,咱都认真观察了,若非如此,咱也不会,把北境军十五万精锐交到你手中。”

……

“此番军中大规模调整,咱没有把你调回朝中,你心里不要多想。”

“不调你回去,是咱认为,十五万北境军,交给谁,都不如交给你蓝玉,更让人放心。”

“其次,别看你是标儿的妻舅,可这些年,你充当革新急先锋,也与标儿的想法不符,未来,标儿继承皇位,雄英为储君,他们父子思想有分歧,必然发生争执,你在朝中,咱知道,依着你的性格,一定会维护雄英。”

“就像上次,你抢先站在雄英面前,为雄英挡下砸来的茶杯。”

“所以,可以预见,一旦你回朝,你和标儿之间的冲突,在标儿登基后,一定会加大,在有心人的挑拨离间中,这种分歧会更大,与其如此,不如留在北境军中,你掌握十五万北境军精锐,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

“而你,却能远离中枢,远离矛盾的源泉。”

“太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将来他登基后,依旧会信任你,但也不会调你回京,在朝堂上,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他会继续让你在北境,统帅北境军。”

……

蓝玉听闻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后。

起身。

噗通跪倒。

额头触地,哽咽道:“臣蓝玉,谢陛下为臣考虑的如此周全!”

洪武初年,他做了那么多错事。

如今,陛下走到生命的尽头,却还替他蓝玉做了周祥考虑。

这不是施恩。

对他,陛下没必要施恩笼络。

毕竟,即便不施恩。

难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亲外甥雄英了?

至于他掌握兵权会不会造反,要不要为此而笼络他?

也没必要。

雄英最大的支持者,根本不是他。

而是燕王!

有这位在。

除了那些不甘失败的保守派,可能铤而走险。

其他人绝不会,也绝不敢!

朱老四的海陆军,可不是吃干饭的。

别说,他蓝玉从未想过学杨坚。

即便他想学杨坚。

今天他造反。

朱老四听闻消息的当天,燕华就会总动员,战争机器就会运转起来。

发出战争之音。

朱元璋看着匍匐跪在地上的蓝玉,摆了摆手,“好了,你蓝玉也不是婆婆妈妈之人,这种小女儿作态就收起来,这或许是咱最后一次,和你如此促膝长谈了。”

蓝玉听着朱元璋疲惫的声音。

一时间,心头堵得很难受。

……

翌日。

张北毛纺厂。

蒸汽机的轰鸣声中。

朱元璋、朱樉等人,在蓝玉的陪同下,行走在宽大厂房的一条蒸汽生产线旁。

看着梳理后,根根干净的纯白羊毛,在工人手中,卷入一根高速旋转的丝线中。

很快细长的丝线,就变成了一根均匀的毛线。

朱元璋倍感新奇。

练子宁笑着介绍道:“陛下,在大十字铁路协议达成后,我们示范区趁着这个机会,和燕华达成了引进协议,我们示范区出资,雇佣燕华的研究团队,帮忙研制了这条,蒸汽毛纺生产线,燕华以技术为本金,拥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在过去五年,我们一共建立了十五条,这样的生产线,从清洗、梳毛、纺线,全都实现了蒸汽化。”

“现在,这个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总计有工人一万名,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可产毛线两万卷,去岁,工厂实现了满产能,总计生产毛线七百万卷。”

“现在,我们已经能完全消化示范区内的羊毛,毛线已经成为咱们蒙汉示范区的一张名片。”

“毛衣更是逐渐,成为御寒的时髦衣服,这条产业链,产生的价值,每年就能为示范区带来将近五百万两白银的效益!”

……

“我们准备,继续扩大产能,现在毛线的价格还很贵,而且,阴山以北,还有很多羊毛原材料,几乎被浪费,一旦扩大产能,成本降低,不但普通百姓能穿上毛线织成的毛衣,我们还能把毛线,打造成,类似于咱们的丝绸,贩运到极西之地。”

“据说,当初燕王说过,纺织毛线这个产业,有希望,成为一个最少千万两级别的产业,甚至,三千万两,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努力。”

“或许,等陛下下次来,就能看到,张北城变成一个,毛纺产业基地了!”

……

朱元璋兴致勃勃听着。

唇角的笑容就一直没有消失。

等从厂房出来后。

嘈杂的噪音减弱了不少时。

朱元璋看着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许久后,看向练子宁等人:“咱希望,无论将来中枢和燕华发生什么,你们蒙汉示范区,以及福建,都能和燕华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

“这座毛纺厂,就是最好的证明!”

“臣等遵旨!”

……

朱元璋在蒙汉示范区停留休整、参观月余后。

动身启程。

折返北平后。

接见了燕华来中原的援建工程队。

对工程队的付出,予以褒奖,并且希望,援建工程队能再接再厉,早点实现东西横线的贯通。

随后,朱元璋南下。

途径金陵,短暂停留。

由金福线,向南参观,纵线南端。

抵达福建,花费两月,参观福建的种种建设成果。

再一次,对福建和燕华的合作,予以肯定和褒奖。

整个过程,朱元璋的谈话,也以邸报的形式,被发往大明各地官府。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一路的发言、褒奖、肯定。

其实都是对大明、燕华合作,对革新,表露的强硬支持态度。

很多人也意识到,朱元璋如此高调,且频繁的对革新,对大明燕华合作,表态支持。

无疑也表明了,这位强人皇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为将来,尽可能奠定一些基础。

保守派虽然恨得咬牙切齿。

却也默默等待着最终消息传来的时刻。

果不其然,就在洪武三十五年末。

朱元璋返程,途径江浙时。

率先传出,马秀英病倒的消息。

紧接着,就传出,朱元璋忧心过度,也病倒。

一时间,随着朱元璋一路讲话,而本就躁动的大明,顿时暗流涌动。

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向燕华、向大明周边所有藩属邦国扩散。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