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仁天子御极之世,天下至幸!(2 / 2)

四月,夏天悄然而至,又到了最适合前往倭国的信风季,密州远洋商行的船队出发前往了长崎总督府,水程只有三天,得益于堪舆图、舟师、星图、针图的发展,这段水程的日程大大缩减,而且到济州岛还有海防巡检司为向导,过程十分的顺利。

太后下懿旨给皇帝后宫加人,陛下也答应了,可是军兵在前线卖命,陛下后方纳妃嫔这怎么听都不好听,这事拖了快一年了,京营不回来,陛下不纳妃嫔,礼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子粒粮是真正的皇粮,国帑内帑分家的时候,子粒粮归了内帑,就是九边军屯卫所需要给皇帝交的粮食,朱翊钧减免,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最终如此决定。

朱翊钧嘴角抽动了下,开口说道:“咳咳,大宗伯,日后不必如此浮夸。”

曾省吾详细介绍了客兵安置办法,其实就是螺旋门。从何处来,回何处去的螺旋门。

“臣谨遵圣诲。”万士和不是第一次答应了,但从来没改过。

潘季驯又在杀人,这都是今年的第二次了。

不能兑现的宝钞,在倭国大量泛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倭国彻底变成人间炼狱,这是织田信长布武天下的目标,一统倭国,结束战国,让倭人喘一口气。

景泰二年十一月,景皇帝朱祁钰下旨辽东诸卫并东宁六卫子粒粮免半,次年三月,再下旨全免,并永不加征。

谁敢欺负王皇后?!你皇帝去太傅家里蹭饭都要带着的王皇后!

凌云翼这两年在山东清丈,慑于他过去的威名,山东地面的遮奢户上赶着配合朝廷清丈,出人出粮出力,生怕惹得凌云翼不快,一个不遵朝廷之令,有悖逆之心的大帽子扣下去,那就是灭门之祸。

谁怕谁!

大明京营、水师这些主要是从官厂工匠窑民中遴选,在退役之后,在官厂的法例办做厂卫,也可以安排到各县做县尉、捕快、班头,现在又多了一个去处,工兵团营继续领着工兵,不过从打仗,改为了营造。

这个恐怖的税率由岛原藩松仓氏创下,而被大明水师总兵陈璘打穿的岛津家是八公二民,四民六公是北条家称霸关东的关键仁政。

织田信长要么认输,要么打到长崎去,没有别的选择,他发行的那些金银铜钱,只会被兑换成宝钞流通,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未来。

徐渭和孙克毅互相看了看,思索了片刻说道:“打的话咱们的人伤亡太大了,还是撤退到琉球,等待水师为宜,我们俩祭天就行了,你到时候跟着一起撤。”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边方地区的产粮真的很少,人少地少,皇帝再取粮食,卫所逃卒的现象只会更加严重。

募兵制之下的客兵战力强横,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旦用完,就要面临着解散之时,当时最好的办法,也是给安家银二十五两,让客兵自谋生路,即便如此,但凡是有人鼓噪生事,客兵聚啸哗变就是令人头疼无比的大事。

像侯于赵这种缺心眼,对自己得失计较不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徐渭眉头一挑笑着说道:“那岂不是正好?他最好打过来,然后把我们都给杀了,到那时候,朝堂上再反对灭倭之人,都得闭嘴了,进攻如同水到渠成一样的合理。”

朱元璋只有马皇后和马皇后所出的孩子才是家人,朱棣更是在徐皇后死后,再无一个孩子诞生,也没有另立皇后,朱瞻基更是废后另立。

长崎总督府织田信长有信心赢,可长崎总督府背后的大明呢?还有织田信长他的那些敌人呢?

毛利辉元,长宗我部元亲、上杉景胜、北条氏直,当织田信长彻底开罪大明,并且大明拥有庞大水师的时候,这四家会如何选择呢?

应对这四家已经是很艰难的事儿了,再加上一个大明,织田信长必须要考虑,他的军事天赋能不能让他打赢接来的硬仗。

被倭寇俘虏,万一得卖钩子,那岂不是奇耻大辱?即便是不用卖钩子,日后中原那帮读书人,一定会问罗应和为何能活下来?一定是卖了钩子!

织田信长是雄主,这一点徐渭他们也都认可,织田信长就是看清楚了宝钞的可怕危害,才铸造金银铜钱,来应对这次的危机。

“我们多了一千五百客兵,再加上总督府的牙兵,织田信长未必是我们的对手。”罗应和觉得织田信长打过来,也赢不了,这一千五百客兵,可谓是及时雨。

在这件事上,朝廷绝对不能退,退一步就是得寸进尺。

徐渭、孙克毅、罗应和都算不上什么好人,他们请陛下送宝钞过来那一天,就知道宝钞对倭国的可怕危害。

长崎总督徐渭终于等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宝钞,还有一千五百客兵。

“三边迁绥远军屯卫所子粒粮尽数诏免,永不加征。”朱翊钧看向了曾省吾,说起了一个税收的减免政策。

“陛下,太后懿旨遴选两名妃嫔入宫的事儿,都拖了一年半了,是不是可以进行了?”万士和一听戚继光班师,立刻说道。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万士和,都有点嫌弃,你这大宗伯,到底准备了多少套词,张口就来?也太熟练了吧。

孙克毅也不是一开始就疯的,他哥哥被徐阶弄断了腿,他们孙家一落千丈,百般周转没人帮衬,才疯的,徐阶死后,孙克毅大仇得报,就剩下了倭患的仇还没报。

罗应和想了想被俘虏和一起上天,选择了后者。

相比较绥远,辽东要好上太多了。

二十五年银子的安家费看起来不少,但是这笔钱往往发不到军兵的手中,彼时贪腐横行,这笔银子过一遍手就是一手的肉,其次,客兵骁勇善战,长期征战一身的本事就只会杀人,习惯了军伍生活,安置也是落草为寇,成为隐患。

“上天的时候,算我一个吧。”罗应和咬着牙说道,跟着疯子在一起,只会发疯。

“他要是打过来呢?”巡按御史罗应和略微有些担忧的问道。

很快朱翊钧收到了潘季驯的奏疏,原来是哗变。

连汉宣帝刚从民间回到宫中,都能用故剑情深来立自己的心爱的人为皇后。

尤其是倭国处于半自然、半小农的经济体系下,根本无法承受宝钞的冲击。

倭国的平民,除了承担年供之外,还有段税、栋别钱、若役等等等等,花样之多,让徐渭、孙克毅、罗应和大开眼界。

客兵安置问题,不是曾省吾突然提起,朝廷明公们都已经忘了,还有这一茬。

织田信长自诩天下人,是整个倭国最良心的大名了,他是一公二民,土地田亩产出,三分之一年供,剩余为平民自留,而且织田信长被佛家称之为魔王,是因为织田信长灭佛,焚像毁寺从不手软。

大明人数最多的客兵就是京营十万锐卒,九万水师,共计十九万人,京营和水师的退役制度已经极为完善,其次就是辽东李成梁手下的客兵,在册三千客兵,再加上李成梁的家丁,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再其次就是山东巡抚凌云翼手中的三千客兵,那是皇帝为了让凌云翼对付兖州孔府招募,现在这支客兵在山东剿响马。

这么多宝钞,织田信长那点大判货币,拿什么跟长崎总督府斗?

李妃和刘妃也都有了身孕,陛下身边伺候的只有王皇后、周妃、冉妃了。

凌云翼上奏朝廷,请命把一千五百客兵发往长崎总督府,朝廷回覆之后,凌云翼将一千五百客兵调到了长崎,山东的局势已经稳定,用不了这么多客兵了,而且客兵对于杀倭寇这件事,热情极高。

但当初新京营初建只有一万人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京营三大团营为一个整体,任务有难有易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军功均分,京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京营的军纪严明,最重要的是皇帝的额外封赏格外恩厚。

一箱又一箱的宝钞,总计超过了一万万贯面值的宝钞静静的躺在箱子里,即便是按照七钱银一贯兑换,也是七千万两白银,宝钞太多了,凌云翼判断长崎总督府恐怕会有危险,派客兵前来,就是助阵。

凌云翼这两年收起了杀心,好杀人的名头就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无毒不丈夫,不是度量的度,是狠毒的毒。[注1]

一时间,好杀人的恶名,落在了潘季驯的头上。

万士和不再多言,其实他很想大声的说:就陛下对皇后的宠溺,哪个妃嫔敢欺负皇后?

仁天子?问问张四维,问问孔府,问问新都杨氏,哪怕是问问王崇古,都不会得到这个仁字。

慈不掌兵,这些个俘虏,多数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潘季驯不动用雷霆手段,如何震慑?这些俘虏营的俘虏,全都是消耗品,绥远最难最危险的活儿,都是这些俘虏去干。

七百四十三人,被潘季驯插上了亡命牌,开始游街,当着所有俘虏的面前,全部枭首。

“进一步降价吧,有驰道直通,有港口有船厂,贫瘠不过是暂时的,如果不乐意前往,就流放。”王崇古拿出了旧办法来,降价,不行就流放。

没仗打也就罢了,还和别的步营领一样的赏,多少有些羞耻。

振武团营参将麻贵,上了一份很长很长的奏疏,说了一堆的牢骚话。

罗应和放下了手,面露绝望,孙克毅也是个疯子。

剩下就只有被俘虏和一起上天了。

绥远的确远,胡汉杂居,确实比较危险,有抵触情绪也正常,但是辽东都经营多少年了,又不是让人去吉林当官,就这估计愿意前往的也不多,王崇古自认为自己是僭越佞臣,但也好过贱儒。

陛下信誉好,既然答应了,说了凯旋后再议,那就凯旋之后再说,礼部这个夹板气,还能受得住。

一条消息传回了京师,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徐渭不是一开始就疯的,他是胡宗宪瘐死天牢,他被关了七年,自杀九次被救下才疯的,所以他在倭国的动作,向来大开大合,不停的刺激着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一旦进攻长崎总督府,大明水师就会全面攻伐倭国,然后彻底灭倭。

而且要快,因为已经尝到了甜味的大名们,收到消息后一定会蜂拥而至兑换宝钞。

织田信长既然要做天下人,就要为倭国的万民做主,面对大明的盘剥,就必须要拿出对策来。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