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给大明当狗,是你想当就能当的?(2 / 2)

徐渭这番话的第二个陷阱就出现了,平民意识到了宝钞和擦屁股纸一样不值钱,那不是钞法败坏了吗?

王谦立刻低声说道:“爹你怎么这么怕张居正啊,他是辅臣,你也是辅臣,他有考成法、清丈还田,爹也有官厂团造、工兵团营,怕他作甚!”

大明不想制造更多的杀孽,但人多地狭粮食产量不足的倭国,对耕地更多、纵深更高的中原觊觎良久了。

大明的宝钞是渡来钱,织田信长只要推出宝钞,不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吗?这样一来织田信长没有什么损失,而倭国货币的矛盾和过去还是一样。

“你说会不会呢?神户信孝。”

胆怯的织田信长。

严世藩索贿裕王府,就是严世藩干的最大蠢事,王谦不会这样,王谦可不敢索贿朱常治。

这年头出海是个苦差事,只有万般无奈,活不下去,才会想到出海谋生,大明开拓的路上,总有脏活累活要有人干,在织田信长统一了日本后,日本的武士也是有去处的,追随大明强大的水师,烧杀抢掠,大明礼仪之邦,总有些事是不方便做的,比如杀人,倭国正好充当杀人的利刃。

“即便是倭寇里的倭人,也都是流浪武士?为何流浪呢?普遍的高税赋,让日本处于战乱时代,平民、底层武士不得不出海谋求生路,而我父亲,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才要做天下人的,如果年供能和大明一样,只有三十抽一,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颠沛流离。”神户信孝跪在地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王崇古最近在用考成法,不得不说,是真的好用!

“要怎样才能结束?”神户信孝深吸了几口气,惊恐的问道。

而且神户信孝成为了伊势国神户城主神户具盛的养子,故此他叫神户信孝,而不是织田信孝。

但,倭寇就是倭寇,是以倭人为主导的海盗。

大明和织田信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彻底消灭倭患,但愿海波平,就是共同的目标。

倭寇的成分虽然很复杂,幕后的老板是东南海商,倭人、大明的亡命之徒、红毛番、黑番构成,劫掠大明的同时也在劫掠倭国朝鲜琉球,大明最后消灭了倭寇,而倭国完全没有,至今海盗依旧是盘踞在倭人头上的一把利刃。

“消灭海盗对大明很重要,对天下人而言也很重要,海盗劫掠大明东南,同样皆劫掠我日本良善之辈,还请天使明鉴!”

“现在考成法不这样了。”王崇古由衷的说道:“考成法弄清楚了权责,层层追责,去年江西隐匿615万田亩,除了巡抚王遴,其他全都被拿下了,这还是王遴发现了奏闻朝廷,否则王遴难逃此劫,啧啧,大地震哟,还有四川戥头案,四川巡抚罗瑶都离任了,还被追责了。”

长崎总督府倒是把织田信长的请求报给了大明朝廷。

大明无法安置客兵,织田信长就能安置那些打了几辈子仗的武士了吗?统一倭国或者说自从织田信长上洛之后,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扩张、扩张、扩张,根本不可能停下脚步。

王崇古颇为肯定的说道:“你在这方面眼光还是很准的,不错,还是记得陛下那句话,衣食住行不要投机,否则死的时候,没人能救得了你。”

“站在我的角度去看考成法。”王崇古靠在椅背上说道:“就一个考成法,那就不是我能抗衡的了,在我看来,这考成法厉害的地方,反而旁人都没注意到。”

“对于大明而言,海寇人人得而诛之,对于我日本而言,也是如此,海寇之危害,不弱于大明。”

读书人,素来杀人不见血。

柴有了,油锅也支起了,小火慢炖,煮的烂。

“为何?”王崇古的手指搓动了几下,面色凝重的说道:“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就是朝廷僵化的最直观体现。”

“这就是设限,就是限时完成的妙处了。”

“不知道啊。”徐渭认真想了想,给了一个答案。

“不知道?”

“折腾衣食住行那点东西才多少钱?”王谦满不在乎的说道。

倭国的大名们会成为长崎总督府的帮凶,就他们那个穷凶极恶的样子,消灭掉农户之后,就是消灭足轻,而后是武士,最后是自己。

这样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织田信长没想到,还要徐渭来提醒呢?

“魔王!简直就是魔王!”神户信孝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后,猛地站了起来,猛地退后数步,不敢置信的说道:“都说我父亲是魔王,天使才是魔王!险些上了当!”

徐渭伸出手,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你想错了啊,把倭人杀光,不用我大明人动手啊,我是读书人,两手不沾阳春水的读书人,怎么会见血呢,那多有辱斯文!只要,你们自己把自己给杀光了,不就好了吗?”

代价最终由谁来承受?自然是倭国的平民,过量的货币不断钞法,平民手中的宝钞,今日还能买一石米,明天连一升都买不到了。

织田信长做得到吗?以前的话可以,现在的话很难。

“织田信长认怂了吗?好生无趣。”徐渭意兴阑珊的说道,派人来谈,而不是派人讨伐,就显得很无聊了,显然织田信长不想发生军事冲突,这对徐渭而言不是个好消息。

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

衙役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但衙役要为这件事负责,中间所有人,都不需要对此负责,可不就围绕着这种案子,不顾事情如何解决,先斗的你死我活再说?

科层制,一层层的官僚制度的僵化,就是如此的僵化,发现、处置和担责全都压在末端之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不报,小小吏员,真的扛不起这个责任。

徐渭在四月底的时候,收到了朝廷的回覆,陛下还是批复的那八个字,任意施为,朕不在乎。

“无论是谁都要承担责任,可不就得先解决问题,问题放在哪儿不解决,全都得死,解决了再斗不迟。”

以四川戥头案为例,衙役知道戥头问题所在,衙役、县丞、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六部、文华殿、司礼监、陛下层层上报,再沿着文华殿、六部这个脉络向下层层传递,最后的结果,就是衙役去解决。

这大明宝钞,就是杀人不见血的那把刀。

混淆概念,倭寇就是倭寇。

穷民苦力衣食住行才几个钱啊,去折腾那些,还要承担政治风险。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你没发现问题吗?发现、处置、承担责任都是地方的小官小吏,中间绕这么大个圈子,全都不用承担责任,不用发现和解决问题。”

王崇古摇头说道:“发现某个问题的地方官吏,和解决这件事的地方官吏,都是一批人,而且还是承担责任的这批人,但兜这么大个圈子,等到朝廷的批示,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是僵化的最直观的体现。”

神户信孝是织田信长比较器重的儿子,这次织田信长派神户信孝前来,显然是想通过和谈的手段解决一些问题,更加直白的讲,拖延一些时间。

“你发现了吗?”

王谦第一次怀疑自己的眼光不够,他根本没有什么发现,一直以来,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织田信长意图通过统一各令制国,成为天下人,让倭人能够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倭患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孙克毅嗤笑的说道:“那是倭寇。”

每一次的不在乎,对倭国而言,都是向更深的地狱滑落。

“你猜这个圈里的人,有几个人是真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围着这个问题,为自己争取利益的?”

“养不熟的狼崽子,还是杀了干净,永绝后患!你想当就给你当?你算哪根葱?”

“现在办什么事,都是多个衙门联合去做,而不是单打独斗,单打独斗有些事儿一辈子都不可能办成的,比如剿匪,光巡检司的弓兵或者衙役或者都司卫军,单打独斗都不够,需要巡检司提供情报,衙役负责准备和善后,都司卫军进剿,这就是多个衙门通力合作。”

当货币不够充足的时候,货物就无法正常流转,这是钱荒;当货币稍微多过货物的时候,货物的流传正常,一切都会欣欣向荣;当货币的数量过于充足的时候,货物的价格就会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这考成法说白了就是设立时限,限期解决,逼着衙门里的多头不得不放下内讧,联合起来办事。”

“尊敬的天朝上使,我代表父亲前来拜谒。”神户信孝很有礼数,他完全参照了《藩国仪注》进行行礼,不敢有任何的差池和逾越,他俯首帖耳的说道:“我这次是来乞降的,我父亲的意图和大明的意图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永平匪患。”

值得注意的是,给徐渭这把刀的人是大明皇帝,一次就送来了一万万贯,而建议皇帝把宝钞试行放在倭国的是张居正,这两尊大佛在朝中坐镇,徐渭的作为,是得到了朝中的鼎力支持的,一点都不用担心,朝廷不再支持他的行动了。

要说这东西也没什么新奇的,就是《大诰》里瓜蔓连坐的弱化版,一体担责,但就是这么个弱化版,让大明官场终于不再是一潭死水,整日里以勾心斗角,人情往来为主了。

朝廷两大难题,除了僵化就是臃肿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