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耗子给猫系铃铛(1 / 2)

“政令的制定都和这个集体没有丝毫的关系,那朝廷是站在什么立场来对他们征税呢?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李贽完整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对自由的理解。

尼德兰地区的独立斗争,就是无代表、不纳税,就是没有利益代言人,不参与政令制定,我尼德兰地区为何要给你西班牙地区交税呢?沉重的税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尼德兰人上到贵族下到奴隶,都只能下海当海盗为生,极尽所能的压迫来到了无处不在的反抗。

最终形成了尼德兰地区的独立,北同盟南联盟共同组建议会,共议国是。

朱翊钧好奇李贽是不是从泰西尼德兰人斗争中吸取了经验,但仔细想想,大约不是,因为在这块上,中原的造反经验,也是极其丰富的。

李贽的观点,其实更进一步就是: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比如大明官僚的完全对上负责制度,就是如此,大明官员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任命,李开芳的弟弟李开藻就是因为鼓噪邀名,被皇帝划去了进士录上的名字。

台下的名儒们、过来看热闹的儒学士们已经有点麻了,刚才就不该回来,就该直接离开的!

看看这个李贽说的这些话!太大逆不道了!

“即便是那些喊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士大夫们,他们口中的民,他们对民的定义,不是当牛做马的穷民苦力,而是乡贤缙绅及以上,虽然穷民苦力才是多数。”

这都是蓄势。

全天下的朝官得罪王崇古,很有可能会上《清流名儒风流韵事》的,唯独王崇古被张居正欺负了,只能嘴硬一句,不跟你一般计较。

收回成命,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比杀了他还难受。

“可不能胡说!”李贽直接就急了,他立刻说道:“我可没有指斥乘舆的想法,你找死别带上大家啊!”

朱翊钧立刻开口说道:“那么民选的标准呢?”

李贽沉默了下来,说不过根本说不过。

朱翊钧有的时候也知道自己的一些政令不太合适,宁愿它成为沉睡条款,也不愿意收回成命,比如他曾经下旨土地荒废纳入考成,一旦荒废四分之一,那就是下下评,但最终实践的结果就是,不合适,或者说时机不对,这个条款陷入了沉睡之中,不在考成的范围之内。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了,咱先回了,你们继续吧。”

对付狂夫朱翊钧经验丰富,比他厉害就行了,当然现在朱载堉在格物一道一骑绝尘,朱翊钧也只能仰望那座高山了。

“不知。”李贽也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他连有这件事都不知道,更遑论原因了。

不蓄势当然也能当皇帝,比如隆庆皇帝就直接神隐,自己躲在宫里逍遥快活去了,但隆庆皇帝能够逍遥快活,是因为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当年裕王府的人。

朱翊钧这十多年来,跟朝臣们口诛笔伐,来来往往的辩论了那么多的问题,其思辨能力,连张居正都要说一句:陛下,看看帝鉴图说,就是转移话题。

刚才编排皇帝谜面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怕呢?!

刚才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呢?恢复一下!

王谦都要乐死了,他太了解陛下了,陛下最擅长的就是这一招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用你的话狠狠的回敬你,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回旋镖。

你李贽也知道怕啊!

李贽提出了一个绝对自由下的理想国,但这个理想国的观点,刚刚被抛出来,其地基就被同为自由派的林辅成的观点,给驳倒了。

李开芳犹豫了很久很久,最后还是在黄昏时分,毅然决然的迈出了那一步,整个皇宫都洋溢着兴奋的鼓声,这么多年了,缇骑们打廷杖的手艺都生疏了!

“好,我们再抛开这个问题不谈。”朱翊钧又退了一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下去,他选择放过了李贽,李贽都认输了,真的没必要。

“那么朝堂之上,有哪些集体没有代表呢?江陵公的阶级论将人划分为了穷民苦力、乡贤缙绅、势要豪右、官选官、世袭官等等阶级,那么是哪个阶级集体失声,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无法影响朝廷的决策呢?”朱翊钧从包厢里走了出来,站在凭栏处,大声的问道。

朱翊钧接着说道:“为什么说李开芳是个傻子呢?也就是皇帝爱惜人才,懒得跟他计较,他开了伏阙这个头儿,这么久了,一个朝官都不敢去伏阙,就是知道皇帝会杀人,谁去谁死。”

从洪武十年起,太子朱标开始视事,就是所有的事儿他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整个洪武朝,朱标都没有发过一份太子令,洪武十五年起到洪武三十年,朝中大小事都是朱元璋一个人在管,直到龙驭上宾。

所以,朱元璋收回成命,是真的觉得这样做不行。

朱翊钧发出了第三问,如何遴选辅官?

“民选!”李贽大声的说道,他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官选官对应的是什么?是民选官!

李贽觉得自己就够狂了,他觉得自己提出这个观点,一定能把京师这帮贱儒们给吓得说不出话来,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些个贱儒已经在座位上汗流浃背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已经很大胆了,结果有人比他还要大胆!

李贽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谦,信心十足的上台来,结果处处被黄公子压在了下风。

朱翊钧并没有继续为难,他看着李贽满脸通红,满头大汗也知道,这些具体的问题,李贽真的没想过,所以才如此的手足无措。

“你是想说春夏秋冬四辅官吗?”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询问李贽的具体意思。

李贽已经满头大汗了,他就是来聚谈,为了打响自己的名声,结果可倒好,这真的是踢到了铁板之上,他现在已经有点像念经的和尚,只能念经了。

“这个,这个,唉,确实是。”李贽沉默了,他觉得自己该回泉州,而不是入京。

李贽这完全是撞枪口上了,他本意是借着太白楼的聚谈,和两位京师的大公子们搭上关系,并且抛出自己让人害怕的观点,一举成名,而后慢慢去完善自己的理论,但是这刚刚出山,就碰到了高手中的高高手。

王崇古到现在对张居正就是耗子见了猫,能躲就躲,因为陛下不拉偏架,他王崇古也斗不过。

李贽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穷民苦力。”

不收回成命,就是一种我虽然错了,但朕是皇帝,朕就没有错,全是臣子们不够忠君体国,不收回成命,就是一种朕现在做不到,但以后朕能做到的时候,一定会去做,都记在小本本上。

朱翊钧这才总结性的说道:“现在朝堂上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更多的货币,一派主张更多的货物,这两派的主张不是泾渭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多的是一种倾向,但是这两派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普遍受惠。”

因为根基站不住脚。

这是一个需要值得探讨的问题。

“所以穷民苦力,不该纳税。”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李贽啊,你想过没有,如果穷民苦力不该纳税的话,咱大明是不是人人都是穷民苦力了?咱记得,林大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过张冠李戴,不同意恩科里以出身来眷录进士。”

起于庶民的四季辅官,就是在中书省革罢之后,朱元璋的尝试,这些庶民出身的辅官完全没有达到朱元璋的预期,在设立一年十个月后,朱元璋只能自食其言,革罢了四季辅官。

“这也是当年太祖高皇帝无法解决的问题啊,本来太祖高皇帝指望着他们能为老百姓们说几句话,结果发现他们,慢慢的就变成了士大夫的样子,和那些士大夫们说话一模一样。”朱翊钧看着李贽无奈的说道。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朱元璋是一个不肯轻易低头的人,但最后他还是取消了四辅官,选择了一力肩抗。

没想过就是没想过,被人驳斥了,提出了质疑,去思考去完善就是。

“耗子给猫系铃铛,能系的上?”

“斗不过吗?有陛下的支持也不行吗?”李贽眉头紧蹙的说道,他本来主张绝对自由,但现在居然要求助于威权头子也就是皇帝,来行使皇权主持正义。

“还有这等事儿?!”李贽大感惊讶,他根本就不知道原来大明朝早在国初,洪武年间就已经进行了制度探索,而且失败了。

李贽沉默了很久才说道:“既然辅官来自于庶民,自然要接受庶民的监督和废黜,如此一来,如此一来,人生而自由,不再枷锁之中!”

而李贽用更具体的事,来进行表述,大家的道路是一致的。

他陷入了和之前儒学士一样的窘境之中,不了解所以无法聚谈。

“谁把这些魔君放出去的?朝廷。”

理越辩越明。

那朱翊钧这个被磨坊的驴称赞的勤勉君王,面对朱元璋的时候,也是相形见绌。

李贽和耿定向的弟弟耿定理是好友,耿定向不喜欢李贽的张狂和他的主张,而耿定理强留李贽在府上久住,耿定理病逝之后,李贽到了麻城定居,后来听说京师聚谈之风,就不远千里上京来了,结果还不如不来,被一个年轻人逼问到这种地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