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栽赃嫁祸(2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109 字 3个月前

比如说,陇右的采访使,一直就跟河西节度使绑定了,并不会单独设置。这也是因为河西防区的经济权重,远远高于陇右防区。

所以陇右采访使的驻地一直都是凉州。

如今方重勇就是担任着陇右道采访使与河西营田使,只是这种称谓不会经常拿出来说,直接用节度使覆盖就行了。

真要把方重勇身上的官职从头念到尾,那也别做事了,每天念官衔都要念几分钟。同样的道理放在李林甫等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其实他们管辖的政务,依旧只有那么多,这是唐代典型的“冗官兼任制”。

这种情况,跟方重勇前世政府里面“一套班子两套牌子”的概念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常规操作。而在官职设置的时候多一套牌子,只是方便中央集权的时候,在必要时多安插一套人马分权而已。

可以用,但具体用不用看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裴宽死了,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河北采访使人选。那么朝廷在应急之下,就会顺便让河北那边的某个节度使,兼任河北采访使,对吧?

反正陇右这边也是节度使兼任采访使的。”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说道。

采访使这个职务由节度使兼任,其实就是朝廷把监察地方官僚的权力让给节度使。至于这么玩会不会出事,那就要看节度使本人想不想搞事情了。

像方重勇这样志在扫平西域的节度使,包括基哥与李林甫在内,谁也不觉得他会用采访使这个职务搞什么地方一言堂。事实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方重勇要领兵出征小勃律,他也没有精力在河西陇右瞎折腾。

可若是这位节度使是个“有心人”,想把辖区政务也捞到手里,还想安插听话的政务官员,那么拿到采访使这个关键钥匙,就很有必要了。

“阿郎所言极是,妾身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河北二镇有皇甫惟明与安禄山为节度使,具体是谁还不太好说。”

王韫秀微微皱眉说道。

“皇甫惟明不可能,他与裴宽,都跟韦坚有旧,勉强能算是一党。

就算皇甫惟明要弄出什么动静,也没必要暗杀裴宽。”

方重勇此刻已经笃定,安禄山的嫌疑是最大的,他也极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人。

接下来只需要往皇甫惟明身上泼脏水就行了。

而且直接派刺客来暗杀中枢官员,这种气息……好像真有中晚唐藩镇的行事作风啊!

难道真是安禄山派来的人么?

方重勇心中犯嘀咕,总觉得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是被忽略了。

他忽然想到,安禄山为什么会知道裴宽要去河北呢?

远在营州的安禄山,怎么会知道长安发生的事情呢?

方重勇这个河西节度使,哪怕来长安了,只要没有特意去打听,压根就不知道类似的朝廷人事变动,就更别提安禄山这个胡人了。

而且安禄山的人,为什么会知道裴宽的具体行踪呢?

谁是最大受益人不难推测,但安禄山办事的手法,方重勇还是没看懂。

他暗暗琢磨着,连他这个在长安熟人不少的节度使,都不知道裴宽的行踪。那么安禄山的人脉,难道比他这个神策军大将军的儿子,还要灵通么?

方重勇觉得自己想得有点多,看起来安禄山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人,但他要办这件事的难度,却不是一般的大。

除非……在长安城内,安禄山有自己的内应,并且还在长安当官,并且级别还不低!

所以,那个人是谁呢?

方重勇陷入沉思之中。

“不如,你跟我一起去凉州吧。

长安太危险了。”

方重勇揽住王韫秀的肩膀,柔声说道。

“阿郎要奔赴西域,长安不留亲眷为质,伱让圣人怎么想?”

王韫秀无奈翻了个白眼,把头靠在方重勇肩膀上问道。

阿娜耶只是个妾室,裴秀是小三,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女人,根本无所谓。

但王韫秀是王忠嗣之女,还是基哥册封过的诰命夫人。她若是也到了河西,那就意味着方重勇造反已经不需要顾忌什么。

这显然是踩到了基哥的底线。

只要王韫秀一天在长安,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方重勇的定海神针,基哥就放心他带兵在西域横行。

“嗯,明日我便离开长安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那你什么时候再回家?”王韫秀低声问道,面色黯然。

“不知道,很久以后吧。”

……

刺杀裴宽的凶犯,第二天就被人找到了。这人不仅没被做掉,反而大大方方出现在长安某个坊内的胡饼摊子跟前,吃胡饼喝大酒!

被金吾卫抓到的时候,没有丝毫反抗。

刺客被金吾卫送到万年县县衙,担任万年县县令的李璬,打开县衙大门,允许长安百姓入堂旁观,然后开堂审问犯人。

这位刺杀裴宽的凶犯,面对李璬的种种提问一言不发。不得已之下,李璬让金吾卫的士卒将犯人押送到太子李琩掌管的京兆府!

这位刺客面对李琩这位京兆府尹,同样是一言不发。

李琩对此人无可奈何的原因,其实跟李璬是一样的。案件太敏感,万一把犯人打死了,有杀人灭口之嫌,谁也不肯担责。

于是凶犯又被送到了大理寺。

面对此刻已经担任大理寺卿的郑叔清,和前面的反应完全不同。这位行为古怪的刺客,完全没有任何犹豫,便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的供述。他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右相李林甫派来刺杀裴宽的!

在郑叔清的震惊之下,刺客还解释了刺杀的动机:杀裴宽,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这个户部尚书,耽误李林甫的所谓大事。

而怎么杀裴宽,则是由前来长安述职的河西节度使方重勇,来提供裴宽行踪的具体情报,并操盘刺杀之事。办完事后方重勇会潇洒离开长安,不留痕迹。

方重勇近期与李林甫多有接触,便是因为要谋划刺杀。

郑叔清追问李林甫的所谓大事到底是什么事,方重勇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刺客皆不答,保持沉默。

随后刺客趁人不注意,猛然用头撞击大理寺衙门大堂的一根柱子,就这么众目睽睽之下撞柱而亡!

郑叔清被吓傻了,这种无妄之灾,还有涉及大唐右相与河西节度使的所谓“大案”,让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无奈之下,老郑只好让担任大理寺少卿的颜真卿,写一份卷宗,将口供与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都描述得一清二楚,并誊写了好几份。

因为事关右相李林甫,所以卷宗原稿没有送到右相所在的议政堂,而是直接送到了兴庆宫。

高力士拿到卷宗,不敢耽搁,将其送到了基哥的案头。

随后,宫里派出宦官边令诚,快马追赶已经出发前往河西的方重勇,并在泾阳城外的驿站,找到了这位正在返回凉州驻地的河西节度使,二人一同返回了兴庆宫。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