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军人们的烦恼(十一)(2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8139 字 2023-05-17

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来了‘倭寇战争’与‘鸦片战争’两个名词。旁边的翻译连忙用汉字写了对应的名词。吴有平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两个名词大大的刺激到了吴有平。

不仅是吴有平,其他学员们也都是差不多的反应。

“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已经夺取了世界海上霸权。他们掌握了全球市场的物流,并且有能力用海上力量强行打开世界各国各地区市场的大门。在中国明朝的倭寇战争时代,倭寇的海上力量也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能够将其武装力量投放到中国沿海地区。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在其物流层面有类似性!你认同么?”

听着这个问题,吴有平回想着党校内的课程,迟疑片刻,不得不点头承认。

卡尔教授这才继续说了下去,“造成战争的原因又非常类似。明朝的中日贸易,清代的世界贸易,都导致了一个结果,日本以及全世界的贵金属正在大规模流入中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都在变的贫困。贸易量越大的国家,贫困速度就越快。”

教师里一阵沉默。吴有平咽了口口水,一个念头差点就脱口而出。而旁边的许嘉则说出了这个理由,“因为这样,他们就要入侵中国?”

作为德国人,卡尔教授并不怎么在意中国的立场。地缘政治学并非是一个煽动的学说,而是一个从自然环境入手的学科。人性在其中的比例非常有限。

不过卡尔教授很清楚情绪,于是尽量委婉的答道“如果中国不在意别国的死活,那么别国为何在意中国的死活?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可以讨论关于天朝朝贡制度,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历代做出的最优秀的平衡手段。就现在讨论的问题,我们要先弄清楚战争爆发的前置条件。在那个时代,中国掌握着决定性的商品,只有中国能够生产,中国还能以其他国家完全无法竞争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才是决定世界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这位同学提出的自由贸易,在当时是日本与世界各国,只存在选择不同中国销售商的自由。并不存在是否与中国贸易的自由。这样的贸易,使得成千上万吨的贵金属流入中国,导致了那些国家本国经济的贫困化。金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金银是有货币职能。中国把日本和全世界的货币都赚走了。想逆转这样的贸易趋势,只有一个手段,就是把货币抢回来,或者找到一个新的强势商品,用来平衡与中国的贸易。”

学员们是学习过一部分这样的内容,不过讲课的是何锐,所以没有这般激烈。此时听着德国教授卡尔博士的讲述,虽然觉得有道理,并且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心中的愤怒却直窜脑门。

卡尔教授转过身在黑板上继续写了起来,在这个时间里,大家互相对视着,甚至低声交谈着。交谈的话并非是针对卡尔教授所讲的内容,而是大大的不友好。

正当吴有平觉得非常不快之时,就觉得有人推了推自己,转头看向推自己的许嘉,就听许嘉低声说道“这个教授说的好像是对的?”

吴有平愣了愣,就听许嘉继续说道“建立一支能够保卫国家的军队,的确是国家的基础。”

“我觉得这教授完全……”吴有平把‘不是中国人’的话硬生生憋住了。虽然卡尔教授其貌不扬,完全没有存在感。但是教授本人真的不是中国人,自然不会从中国立场上看问题。

许嘉指了指前方,吴有平转过头,就见到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物流’与‘强势商品’,以及‘贸易主导’,‘贸易平衡’,并且在其上划出了连线,又在连线上写下了关系的几种可能性。

写完这些,卡尔教授觉得这群东北政府的上层人员应该平复了一些心情,这才继续授课,“德意志帝国的兴起,并非是从德意志诸国出现而存在的,也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衣钵。德意志帝国是从普鲁士开始的关税同盟而出现。这个关税同盟将破碎的德意志地区组合起来,使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经济体逐渐能够发展起本经济体的地缘优势。这种时候,地缘优势才有价值。而中国不同,中国与日本早就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主体国家,并且构建起了内部市场。在两个不同国家的市场中,在清朝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中,中国才是那个要求其他国家实施自由贸易的主导性力量。这点是同学们必须理解和认同的。”

说完,卡尔教授看着爆发出叹息与议论的课堂,继续说道“如果大家不能接受和认同这个理念,那么大家就可以不用再来上课了。因为这就是我来讲授课程的基础。”

许嘉甚至来不及对课程的内容有什么反应,完全被卡尔教授这欧洲大学教授范儿给震惊到了。一时间,许嘉想起了上课前与吴有平交谈中,提到的东北正在实施的‘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强制义务教育’。既然叫强制义务教育,那就不存在想不想学习的问题,不想学也得学。

在卡尔教授的课堂上,不认同就滚蛋,完全不存在有教无类的基础规律。在同学们的低声议论中,许嘉低声对吴有平说道“原来欧洲教授是这么讲课的?”

吴有平摇摇头,“是欧洲大学的教授才这么做。”

“所有教授都这样?”许嘉大感兴趣。

吴有平又摇摇头,“那些专业课教授才这样,你知道么?教授在欧洲可是一个非常尊贵体面的职业。一个系里面,不,一个专业里面一般只有一位教授。这位教授就是此专业的带头人。不把这位教授搞掉,其他人就升不了教授。”

许嘉是做组织工作,听到这话之后着实大感兴趣,立刻问道“那其他教授呢?”

“其他的只有副教授,没有教授。”吴有平低声答道。

“有趣,有趣。”许嘉觉得这个办法或许应该在组织里面也尝试着推行。

课程结束的时候也没能讲完这个内容。很快,何锐办公室里面就聚集了一些人,也有高级干部打电话到何锐办公室,询问卡尔教授到底是什么来头。

何锐只是让大家好好听课,并没有说更多。

对于何锐来说,卡尔·恩斯特·豪斯霍费尔博士,代表着欧洲相当高水平的教授。是个狠人。

豪斯霍费尔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他逐渐意识到了单独的陆权、海权,军事战术,地缘战略等都太过狭义,必须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上,综合研究地理、军事和政治,才能在更高的维度上得到一个普遍适用的答案,真正解决德国的困境。他的理论大致以有机国家——生存空间——自给自足——轴心国——泛区为线。

他认为,国家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个动态的有机体,它的边境不是取决于地理上的河流,山川,而是文化,“我们的义务不仅是保护现存的土地,还有广阔边境之外的德意志文化”,文化本身并不能带来扩张,但文化是比军事和商业更有用的控制手段,国家的边境应随着文化而动态调整。于是国家的存在便取决于它的生存空间,对生存空间的追求是国家生存的基础。德国的人口密度太高,殖民帝国的人口密度却很低,这给了德国使命,去扩张边境领土和将弱小国家变为缓冲国来实现德国的生存和发展。德国的邻居都是小家伙,他们的存在和不稳定是地区冲突和国际矛盾的重要原因,理应被纳入更有秩序、更加高效的秩序之中。同时荷兰、比利时等小国即使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本身的弱小使得现存资源无法有效利用,在德国的治理下,这些地区利用将变得更加高效。之后将形成一个闭合性自给自足的经济带,使得这一个地区的经济都可以得到合理的配置,不再因外部环境的波动而大受冲击。当一个国家在物质上完全自给自足,在文化上拥有辐射周围广大地区的影响力,“轴心国”这一地区支柱国家便诞生了,轴心国的辐射区域称为“泛区”(pa-regios),最终世界将由数个轴心国对泛区形成稳定的统治,形成世界新秩序。在他的理想世界中,是由四个轴心国主导的四大泛区

泛美区pa-aria美国主导的南北美洲

泛欧区earo-afria德国主导的欧洲和非洲

泛亚区pa-asia日本主导的东亚和南亚

泛苏区pa-rsia苏联主导的从北冰洋到印度

要达成这个目的,必须联合苏联和日本全面攻击旧殖民帝国,苏联是最重要的力量,日本是崛起的新兴力量,而意大利只是可有可无的棋子。大英帝国在持续衰弱,三者必须首先全面肢解英、法帝国,同时避免与美国交战,最终三者齐头并进向南,彻底把美国赶出欧亚大陆,任其自身在美洲发展,形成世界的新秩序。

在何锐看来,作为地缘政治入门课程,卡尔教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卡尔教授已经跳出了盎格鲁萨克逊文明的限制。

而这也是何锐建立文明党的基础。在何锐看来,这样的认知远远不够,非得有更先进的文明来替代不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