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非洲真正的解放(五)(1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12144 字 29天前

1944年1月1日,开罗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开罗的街道,冲刷掉了弥漫在街头的便溺气味。

春雨贵如油,在埃及更是如此。便是部队的军服被打湿,也没有让准备再次进攻阿拉曼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第11集团军的官兵们感到不快。大家享受着难得的湿润天气,准备着出发的命令。

11集团军下辖41、42、43三个军。世界人民解放军采用33制,一个集团军包括专门的运输部队,其全部兵力达到了20万之多。

得知以亚洲人员与黑人为主的第11集团军再次进攻阿拉曼,正在埃及进行整顿训练的其他部队心里面都感觉不太是滋味。世界人民解放军讲究各国人员尽可能分配到各个部队,以免造成隔阂。但上一次阿拉曼战役,这些部队打的很糟糕。

第41、42、43军的步兵都是由中国直接从东非的编户齐民中选拔,指挥官基本都是中日朝三国人员。紧急组建第11集团军,明显证明中国方面已经不愿意相信其他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战斗力。

世界人民解放军组成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大家也是有脾气的。见到自己被如此的轻视,不少成员都因为不快而生出些看热闹的心思。此时其他部队都在埃及地区进行修整训练,各部队的指挥官们不约而同的想开个小会,很快也就碰了个头。

由于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委员会比较反对执行严格的军事纪律,导致各部队事后的确进行了反思,却只有职务的撤换。并没有如同其他国家军队那样对战役指挥员们进行包括枪毙和入狱之类的严惩。

看到第11集团军的编制,原本就底气不足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大部分委员们都感觉很尴尬。世界人民解放军与那种征兵制度的国家军队不同,国家军队的严惩不仅要那些必须承担失败责任的军官与士兵在肉体上死亡,还要从社会关系上让他们死亡。世界人民解放军由志愿者组成,从本质上就不存在这样的基础。

委员们认为,如果世界人民解放军处决犯下个人罪行的人员,还可以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但是人道主义却无法支持对于负有战争责任的个人进行处决。即便想处决,也需要在找出那些人通敌,故意出卖部队的证明后,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名义处决人。

如果只是因为战败就处决负责人,处决就会成为一种压迫。与志愿者组成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的本质相冲突。

因为战败,也没人用此事说事。非亚洲出身的委员们就讨论起第11集团军的战斗力。

“这些黑人也就训练了一年左右,因为语言的缘故,大多数并没有完成军校教育。”

“但是日本与朝鲜的官兵们都精通汉语。这会不会变成一种新的殖民地军队模式。”一位印度志愿者忧心忡忡。这种部队组织模式与英属印度军队非常相似,非得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英属印度军队的军官基本都是英国人,士官与低阶军官是印度人。而11集团军中的军官是中国人,士官与低阶军官是日本人与朝鲜人。而且11集团军中还有由日本人与朝鲜人单独组成的部队。

在此时的世界上,欧洲人认为中日朝三国人民的血缘远比欧洲各国之间的血缘近,三国的关系大概可以用哈布斯堡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下的自由领的类似关系。也有不少欧洲人认为朝鲜是中国的海外省,日本则是中国的仆从国。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眼下的当务之急乃是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能否打赢。如果第11集团军同样战败,就证明世界人民解放军本身战斗力不如欧洲列强军队。如果11集团军打赢了,就证明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就是比志愿者组成的军队更强。这对于世界人民解放军当下的组织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与会的非亚洲委员们左右为难,他们又希望第11集团军吃鳖,又期待第11集团军能打赢。

远在东非的程若凡知道世界人民解放军现在面对的矛盾,也知道从内在的道理上,的确不能杀人。所以才将11集团军调到前线,负责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第11集团军是按照国家军队的模式组建,建设方式完全模仿东北军时代的要点。

最初的时候,连中国同志都觉得这种模式里面浓厚的接地气作坊导致了部队中的“土气”浓厚到有些难以形容。如果非得说,这支军队像是一支小学生组织的团队,甚至是幼儿园生的团队,也不是完全没有相似处。

大家也没想到,此时竟然得靠第11集团军来执行进攻阿拉曼的战役。

程若凡在43年12月31日给北美的胡秀山发去一封电报,问候之余,还询问了世界人民解放军在阿拉曼战役的失败,有没有影响到北美战役。

胡秀山在1月1日回了电报,电报上只有六个字,“没影响。新年好。”

这种回答让程若凡有些讪讪的感觉。不过胡秀山说没影响,应该的确没影响。毕竟当下的加拿大地区已经普降大雪,中国军队可以依靠着山区进行防御。在恶劣的气候下,山区的防御难度大大降低。以胡秀山的细致以及北美战区部队的精锐程度,此时的防御战应该很好打。

确定了没什么连锁反应,程若凡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继续在非洲进行解放的工作上,只是让秘书将最新战报记录下来,程若凡有空就会去看。

第11集团军的黑人下士奥巴马是工兵中的一员,他家在前莫桑比克的一个城市家庭,父亲是一个小公务员,外祖父是当地一名商人。哥哥姐姐都前往中国留学,奥巴马原本也觉得自己会前往中国留学。因为以他家的成绩,完全考不上英国的学校,更考不上本地的学校。

本地学校之所以更难考,是因为太多本地黑人官员与买办家庭的子弟都在上本地的学校。导致入学的资格很高,奥巴马父亲这种小公务员非得倾家荡产才能送一个孩子继续上学深造。

然后,中国军队来解放非洲了。奥巴马的哥哥姐姐也与中国军队一起来了,并且很快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官员。经过政治审查,奥巴马的父亲与英国关系并不深厚,奥巴马的外祖父是本地商人,而不是买办。所以奥巴马就从军了。

此时的奥巴马并没有考虑那些复杂的政治问题,他与工兵团的朝鲜同志一起用蹩脚的中文讨论着手里的几种英国和意大利的地雷样本。

由于奥巴马想去中国留学,也就先学习了汉语。他本来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很一般,与朝鲜战友在一起后就恢复了自信。论起南腔北调,朝鲜战友也差不多。

而且现在讨论的问题的确很有意思,奥巴马一直觉得英国很厉害,所以英国的装备应该比意大利更好。然而眼前的地雷却不支持奥巴马的看法,英国地雷结构简单,排除方法并不复杂。反倒是意大利的地雷虽然制造的有点偷工减料,但是在细节上相当的阴险。排除英国地雷需要7个步骤,排除意大利地雷就需要10个步骤,其中一个还得很小心。

对面的宋永福眉头皱着,很不高兴的说道:“奥巴马,你手又快又稳,抽掉那个栓扣的工作由你来做。”

听到这话,奥巴马原本就黑的脸更黑了。他原本觉得自己家乡的阳光已经很炙烈,却没想到北美的阳光更炽烈,他已经被晒黑了。而且抽掉栓扣可是很危险的,奥巴马不愿意做这个工作。

宋永福看奥巴马脸色难看,当即命道:“你完成10个,1周内就不会让你再处理意大利地雷!”

工兵们的工作看似不用上前线拼杀,实际上工兵们的工作在很多时候其实更加危险。排雷,假设野战桥梁,假设浮桥,甚至是铺设电话线,都不比战斗更安全。一旦敌人发现工兵们,会尽可能去攻击工兵。

听到自己只用拆掉10颗意大利地雷,奥巴马动了心。此时班长刘兆基开口说道:“就这么定吧。黑人同志排除10颗地雷,其他的地雷我们来排除。”

阿拉曼地区距离埃及只有350公里,乃是一个交通要道。第11集团军是摩托化行军,10轮大卡车开了1天就抵达了目的地。

此时的英意联军已经在阿拉曼地区靠开罗的东部布置了大量的雷区,1月2日一大早,11集团军的炮兵们就对着平坦地区的雷区开始炮击,准备用炮火进行一次排雷。

同时,奥巴马所属的的工兵部队则穿着沙漠迷彩服,开始在更靠南部的地区排雷。部队要求的排雷宽度只有不到100米,目标是让一支装甲部队在开战后从这里突破。

此时的天空中,中国战斗机开始持续轰炸远处的意大利人阵地。11集团军的狙击手与神枪手们则时刻准备杀伤那些靠近雷区的意大利军人。在这样的保护下,工兵部队开始前进。

奥巴马拿出了一个磁力探测器,这种设备可以对地下的大个金属物品起反应。很快,探测器上向着奥巴马那边的绿灯熄灭,红灯亮起。奥巴马跪在沙子上,拉出身上的一根带子,上面别满了曲别针。取下一根曲别针,将曲别针的一头拉直,奥巴马将针探入沙土之中。

这是在南非进行过数十次扫雷后完全掌握的手段,虽然探针的效率看着很低,却也基本不会在触及地雷后触发地雷。靠着这一手从中国扫雷专家那里学来的手法,奥巴马很快找到了一枚英军的地雷,并且将其从沙土里拆除掉。

在奥巴马身边,不管是黑人还是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都如奥巴马一样认真的工作。并非是这么多有相似特质的人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而是通过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人员特质得到了发现,之后根据其特质进行工作安排。

从投弹与扫射的声音来判断,对面的意大利人被轰炸得很惨。然而这些动静并没有影响工兵部队依旧进行的细致工作。一颗颗地雷被排除,拆掉引信后送到后面。

虽然是意大利人把守的地区,正面布置的地雷却是英国制造,这让工兵部队安心了很多。奥巴马从排除掉第20颗地雷后就记不住数量了。这不是说他不懂算数,而是因为精神太紧张,而不再考虑数字。

也不知道排除了多少地雷,奥巴马直觉的自己已经撑不住了,抹掉头上的大汗,奥巴马转头看向班长等人,就见他们同样满头大汗,身上的迷彩服都被汗水打湿了。但是班长他们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必须将规定地区的地雷完全排除干净,否则很可能就会因为漏掉的一颗地雷影响到了装甲部队进攻。

但此时太累,奥巴马索性喝光了水壶里的水,就在雷场的一个小凹坑内躺下休息。没人指责奥巴马,因为工兵同志们在雷场内也是这么干的。

如果从此时的高空中的飞机上看下去,茫茫的沙漠中根本看不到这些身穿迷彩服的小点的存在。即便能看到,他们也不过是广袤沙漠中的一群小蚂蚁。而这些蚂蚁想靠自己的努力在这浩瀚沙漠中开辟出一条一公里长的通道,怎么看都像是杯水车薪。

然而这些小蚂蚁们虽然疲惫,虽然因为精神紧张而大汗淋漓,却没人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奥巴马躺在沙坑里,想到了家乡的稻田,想到了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他参军打仗就是为了打跑那些在父亲头上趾高气扬的白人殖民官员,以及看不起哥哥姐姐以及奥巴马的当地黑人买办首领。打败了这些人,奥巴马就可以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根据约定,奥巴马还能够前往中国留学,远了他的梦想。

至于去考什么专业,奥巴马已经想好了。部队里的干部们讨论过,认为工兵们退役后最好能去铁路上工作,铁路可是个能持续上百年的产业,一旦进了铁路,就等于是端上铁饭碗。

奥巴马只在电影教学片里看到过能够行动的铁路,在书上也看到过。虽然不知道那种钢铁机械内部构造,但是奥巴马已经决定,要去兰州铁道学院上学。因为部队里的中国干部说过,兰州那边沙地多,相当接近非洲的地址。虽然兰州铁道学院在中国一众铁道学院中未必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奥巴马的学校。

胡思乱想一阵,心情轻松了,体力也恢复了。奥巴马爬起身,继续开始自己的扫雷工作。

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当探针中一个地雷的时候,奥巴马脸色变了。从探针上的细微变化,他感觉自己挖到了一颗该死的意大利地雷。仔细的将地雷上的沙土挖开,果然露出了阴险的意大利地雷的外形。

这种地雷实质上是一个装有7磅(合3千克)炸药的长长的木盒子,通过盖子上的压力引爆。使用木盒子的很大原因是意大利的工业资源不行,木盒子成本低,容易加工。但是这种因简旧陋的方法却意外造成了其磁性信号弱,中国的扫雷设备很难察觉的问题。

意大利的木盒子还导致了内部的布线十分不规整,这有利于意大利工人生产,却让排雷必须面对各种意外情况。

按照排雷步骤,奥巴马找到了那个栓扣,屏住呼吸,又悠长的呼吸几次,奥巴马凭借手指的感觉灵活的抽掉了栓扣。做到这个动作并非是靠认知,而是靠感觉。那需要手指在很短时间内三次发力两次放松。奥巴马的战友们怎么都做不到奥巴马这样流畅的水平。

抽掉了栓扣,小心的打开盒子,果然看到盒子里的安装十分扯淡。虽然连线都在,但是爆炸物的方向与规定的方向相反。虽然这玩意不至于导致地雷失效,但是这么搞,如果是不小心用“正确方式”打开,有可能直接把地雷引爆。

工兵排雷部队可是亲眼看过各种地雷爆炸的威力,意大利地雷里头安装了3千克炸药,一旦爆炸,奥巴马就死定了。

拆除掉了这颗意大利地雷后,奥巴马很是不解,他对上前小心来运走拆除好的地雷的班长说道:“怎么突然就有了意大利地雷?”

班长刘兆基神色严肃。看到这神色,奥巴马直觉的知道,班长在思考。果然,等刘兆基的眉头舒展开,他答道:“我们接下来很可能就会遇到大量意大利地雷。”

奥巴马想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甚至不太想询问。因为班长刘兆基是一名中国高中毕业生,他能想到的很多事情的思路非常奇特。至少奥巴马怎么都想不到。

不过这次刘兆基没有卖关子,他问道:“奥巴马,咱们先前拆除的英国地雷是谁埋下的?”

“英国人。”奥巴马当即答道。这种问题难不倒他,他也很喜欢证明自己并不差。

“意大利地雷是谁埋下的?”

“意大利人。”

“那么意大利人是在英国人前面,还是躲在英国人后面?”

听到这里,奥巴马觉得豁然开朗,他素来认为英国人比意大利人离开,所以意大利人肯定会躲在更厉害的英国人后面。奥巴马当即答道:“班长是说,这条防线后面是意大利人?”

刘兆基一愣,他没想到奥巴马竟然能够想到这个程度。随机心中有些惭愧,因为刘兆基也认为,黑人天生就有些笨。但眼前的事实证明,黑人只是没经验而已。.1944年1月1日,开罗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开罗的街道,冲刷掉了弥漫在街头的便溺气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