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荒唐的浪漫!凹字形的编曲风格!(2 / 2)

歌词的曲调并不是一直保持在同一个节奏,而是在不停地上下起伏,搭配一些半韵脚的结尾,让旋律和歌词进行了完美地融合。

在歌词的引领下,所有听众再次感受到来自公元前的爱。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丰饶肥沃的新月沃地,涌现出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两河文明就是在这里形成。

泥板,古巴比伦人的书写材料。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发明的文字。

在苏白的歌声故事中,这些古文明全部被男人用来表达对恋人的爱意。

男人用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刻下对恋人的爱意,而这块泥板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尘土掩盖了千年之久,如今泥板已经出土,自己对恋人的爱意也变得清晰可见。

这样荒唐的浪漫是所有听众从未感受过的。

正如歌词中所说,男人用楔形文字写下了自己的爱意。

而这样的歌词,对于所有听众来说,同样也成为脑海里不可忘却的楔形文字。

“祭祀,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旁,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

相同的歌声再次响起,但给所有听众的感触依旧极为深刻。

他们静静聆听着苏白的歌声,生怕自己发出一点动静而影响苏白的歌声。

他们在苏白的歌声中,尽情地遐想。

那些史书文卷中是否真的隐藏着无人知晓的爱,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爱即使真的存在,也只能成为神秘的图腾符号。

那么,这个年代的爱,又会是怎样的呢。

……

评委席上。

席琳迪翁已经不自觉地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沉浸苏白的歌声之中。

相比普通观众只在乎听觉上的享受,席琳迪翁更在乎苏白在演唱中所的惊艳之处。

除了歌曲的前奏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之外,这首歌曲在转调上也是极为出其不意。

一般来说,为了渲染感情的递进,音乐作品里常常会有升调。

而在升调之前,为了过渡,使转调显得自然一点,一般都会Ab段之间进一段间奏或者写一段bridge,也就是通常说的桥。

但是在苏白的这首《爱在西元前》里,不但没有过渡,在第二段A段开始的时候,直接从降A调降到了G调。

如果把一般在一首歌里,为了渲染情绪递进,连续两次升调的做法,图像化成一个上升的阶梯的话。

那么,在苏白的这首歌里,可以图像化一个凹字形,在第二段降为G调的主歌、副歌和bridge之后,这首歌又被直接拉回到起始的降A调。

如果是普通的连续升调,一首歌要用到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调,才能让人感受到两次变化。

而在苏白的这首《爱在西元前》里,这种直接降下去再硬拉回来的处理,仅仅用到两个调就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而这种编曲处理,就是让席琳迪翁最为佩服的地方。

此时,她真的觉得,苏白在编曲方面,完全就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