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第 290 章 于单挖坑乌桓有了跳……(2 / 2)

至于那位乌桓阏氏愿不愿合作……

呵!

罗姑比都六十多了,常年征战又岂能久活。

匈奴有人殉的习俗。

像罗姑比这样的贵族死去肯定会有大批的奴隶,宠爱的妻妾侍从为其殉葬。

当然,一些出身尊贵,有特殊政治意义的阏氏侍从是不必殉葬的,可以被新任单于或王姓收继婚,甚至回母家改嫁。

可乌桓阏氏不同。

乌桓在匈奴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因此在右贤王死后,乌桓阏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为罗姑比殉葬。

顺带一提,有野史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传统派的匈奴贵族要求王昭君殉葬,但却被呼韩邪的大阏氏和复株累若鞮单于制止了。

毕竟那时王昭君的儿子伊屠智伢师还活着,并且在呼韩邪单于和汉室的操作下极有可能继承兄长的单于之位。

那些匈奴贵族又不傻,冒然杀了汉室的公主,未来单于的母阏氏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只可惜乌桓阏氏没这种好运。

同理。

那些在在王昭君之前陪嫁汉室公主的宫女们也没这好运。

她们当不成冯嫽、也当不成蔡文姬,而是成了单于墓里的陪葬品,和被掳去的汉人一样,等着汉军将其接回。

于单以为自己是在恩赐对方,结果却让乌桓人感到非常耻辱。

《魏书》记载:“乌桓贵少贱老,其性悍骜,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父兄以己为种,不复报者故也。部落内,除战争外,一切皆从妇女之计”。

乌桓的母系言重一方面是传统,一方面是生存空间被不断压榨后必须得扩大参军的男丁人数,然后让妇女顶上生计之劳,鼓励她们多多生育。

匈奴这种已经壮大了三四代的部落自然不懂乌桓在与外部较量时甚至要把老弱妇幼拉上马来撑撑场面的难处。

他们只会不断压榨乌桓的男人,掠夺乌桓的女人,然后像灭掉东胡,灭掉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部落一样渐渐灭掉乌桓这个东胡之后。

一想到这儿,乌桓人在走出大帐的那刻仰望天空,祈求历代的先大人们予以提示。

要不他和东胡王卢他广一样投汉吧!

可是汉人真的愿意接纳他吗?

毕竟他们南下抢劫的事还历历在目呢!

而且就边境汉人对游牧民族的仇恨程度来看,乌桓这个匈奴人的狗腿子是最可恨的。

所以明白古代的统治者为何喜欢异族前锋吗?一方面是拿其当炮灰来“纯化”那些吞并的土地,而另一方面是异族镇压农民起义没有负担。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唐肃宗时以让回鹘洗劫长安来转移已对唐室不满的黔首们的仇恨对象。

其次就是沙皇用哥萨克人和鞑靼人镇压斯拉夫人的农奴起义,驱逐国内的犹太人,使得斯拉夫人和犹太人的仇恨对象被成功转移。直至沙俄像晚清对待东北旗人般发不出饷又不许他们退役谋生后,那些层参与镇压工作的哥萨克和鞑靼士兵也调转枪头,决定给沙皇些颜色瞧瞧。

乌桓的情况与沙俄时的鞑靼人有点相似,但却没有鞑靼人的族群规模与较高地位,所以沦为历史的炮灰也是无可奈何的悲哀。

“小帅(邑落的统帅,地位次于本部落的大人),左贤王那儿是怎么说的?”回话的乌桓人离帐归乡时,随行的骑兵小声问道:“渐氏大人(乌桓部落的首领之一,地位次于众首领之首的乌桓大人)怎么向乌桓大人回话啊!”

要知道被伊稚斜抢走的不仅有乌桓大人的女儿,还有那些乌桓部落的大人之女。

同理,于单让乌桓大人的儿子上战场时肯定会有大批的乌桓骑兵沦为炮灰,这对乌桓而言绝对是灭顶之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