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番外(三十二)(2 / 2)

(弹幕)【也不算敛财吧!毕竟巴蜀的皇家盐场每月赚得就能让刘瑞的手腕写到抽筋。刨除成本与巴蜀本地的收益份额,内帑每年就能净收十二万金。要是算上关东闽中的海盐场,江南织造局,辽东、楼兰、巴蜀的经济特区,刘瑞就算拉上全家签上一年,也不够那内帑的零头。】

“嘶……”蠢归蠢,但在接手代国这个穷困地后也能理解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刘武难以置信道:“他怎么能这么赚?”

十二万金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少,但是换做十二亿钱呢?

要知道,刘邦时的人均月薪也就五百,而文景时的人均刚到八百之数。

参考现代的人均五千,实际却有一半人口人均一千。西汉的家庭要是去做富人的庸工,给主人干活的话是可以混得五口之食,但也不能拿到五百的人均收入,而是会在三百上下。

在此情况下,当兵和进宫做婢女、宦官,居然成了不错的出路——因为宫里好歹要脸,不会随便处死宫婢。而当兵的虽然容易毙命,但是军官除非是被发钱的文官剥削狠了,否则不会揩油揩到底层的士兵开始造反。

十二亿钱……

相当于文景交接的内帑年收。

刘邦时百废待兴,不去找世家借钱就不错了,哪有剩余。

吕雉就更不必提了。她接手的大汉内忧外患,留下的多是战马、田地、人口等难以量化的资产,所以刘瑞登基能用的也就只有文景留下的膨胀资金,重铸后也不过原来的三分之二。

所以……

“他到底是怎么挣钱的?”所有人都期待天幕道出刘瑞的生钱秘籍,可对方显然不会去聊这种秘籍,而是接着刘瑞的趣事继续说道:【薄太后的介入让刘瑞丢了发财的渠道,但很快便找到一个两全之策。】

【既然我在国内卖皇帝签名是有违身份,那我卖给国外的冤大头不就行了。】

观幕的土著:还有这种操作?

刘邦对曾孙的执着有了新的认识:“他就那么想丢脸吗?”

不过想想一字两千的报价,他又觉得可以接受。

(弹幕)【em……国外的黄金怎么不算黄金呢?】

(弹幕)【这就是现代还有一百张孝高武真迹的原因吧!只要我写得够多,就不怕被人为摧毁。(飙泪笑)。】

动画上的刘瑞小人微笑着不同人种、打扮的外国富商、使者写推荐信,然后对着一堆黄金打起算盘。

【笑归笑,但刘瑞不是只进不出的葛朗台。为了给边境的军队、上林苑的墨者工坊、乃至关中、洛阳、闵中等重要地区筹备资金,他也是把内帑当成国库血包,在大汉身上倾注了从日常抠来的每一分钱。】

画面上的刘瑞用黄金换来一堆工具,冲着写有“一级建筑”的大汉模型一顿敲打,很快将其建成一个金光闪闪的满级建筑。

【也难怪有学者戏称大汉才是刘瑞的爱女,连孝仁都要退居其次。】

他居然有这么爱!!

刘邦的直觉告诉他这浓烈的爱意有点不对。

怎么说呢!

就是很奇怪。

即使带入家天下的独|裁者或青史留名的面子爱好者也过于奇怪。

就好像是……

像是……

刘邦在那儿抓耳挠腮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合适词汇。

与此同时,天幕还在继续“吐槽”刘瑞的离谱:【大汉在把北边的匈奴搞分裂前一直处于缺钱状态,所以为给国库减少开支压力,刘瑞和吕雉一样停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甚至为此无限拖延皇陵的定址。】

“皇陵的定址?”文帝想起前面提到刘瑞还想蹭进霸陵,啃老啃到酆都大帝那儿,就不免被惊得撒了杯里的美酒。

他不会是……

想起那段“父慈女孝”的动画剧情,文帝还是没能忍住喷涌而出的吐槽欲:“他能不能收敛点”。好歹给老刘家的留点颜面。

【众所周知,新帝即位后的次要工作就是选择自己的陵址,而刘瑞的生死观非常大胆,大胆到他在自己的日记里明确吐槽不想建陵,不想在密封的环境里发烂发臭。因此在宗正等人的疯狂催促下,他一直到四十二岁才勉强同意开建皇陵,但又在开建前要求先建五万人口的延陵县,最后还是孝仁女帝看不惯这磨蹭的行径,带着祖母逼宫阿父才重新开建刘瑞的皇陵。】

【至此,刘瑞这个在位三十一年,当了三十五年太上皇的孝高武帝的延陵只比惠帝的安陵稍大一些。按照他的遗嘱,陵寝里也不设黄金,不设人俑,而是将毕生收藏的文献石碑带入地下。】

【《孝高武杂谈》里最让我动容的是刘瑞对成功皇帝的注解。】

【毋香膏华璋,纤罗雾縠。毋雕玉之舆,金鼓鸣籁。】

【英主之姿见于史册,明君之风见于人心。】

【吾已尽得后者之评,剩下的便有别人去说。】

【至此,西汉开启长达百年的荣耀时代。】

天幕黑屏,渐渐消失。

得知自己不必接住啃老逆孙的文帝放下心中的巨石,然后冲着消失的天幕露出笑容:“干得不错。”

“干得……”

“真心不错。”

天幕虽没细说刘瑞的很多政策,但是仅凭对方透露的一星半点,他们也能避开原本的很多大坑,给逆孙(逆子)(逆曾孙)留更多家产,然后……

“他出生后孤一定要好好管教。”刘启磨着后槽牙道:“无礼到那种地步,显然是孤这阿父没有教好,才会让他如此放浪。”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