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塞北平田出新贵 139章 望北悟道,郡府参事(2 / 2)

一剑吞鸿 曹家大官人 6199 字 10个月前

回想起父亲口述的天下世族分布图,睿智的刘懿稍一动脑,便猜出了天子为何率先于五郡行策,可自己左右猜想,也仅能用父亲曾是天子宠臣刘权生,来搪塞天子诏命自己这个毛头小子担此要职的原因。

窗外冷风吹过,打乱了刘懿的思绪,少年憨声一笑,自言自语:管他呢,政令施行自有政令,看来自己这五郡平田令,怕是少不了和五郡世族斗智斗勇喽!为了好好与这些个世族斗争一番,自己还需积蓄实力,寻找帮手啊。

熄了灯,窗外两番星聚,窗内好梦迢迢。

梦里,乔妙卿长出了一双小凤翅,挟着自己遨游五郡,在乔妙卿的保护之下,敌人的刀枪剑戟无法伤及自己分毫。可行到一座小山时,乔妙卿突然将自己撇到一处贼窝,洒然飞走,自己慌忙大喊‘妙卿救我’,可那看似心冷的要命的乔妙卿,终是没有理会。

刘懿猛地惊醒,奋力爬到桌边,奋笔疾书:生死不能握在一个人手里!

夜色昏沉,刘懿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他提笔瞬间,笔锋上的一点墨水裹挟劲道,将墙面凿开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小坑儿,如武人一拳破风。

......

十六日的寒晨,在应成和王三宝两个‘内鬼’的策应之下,刘懿摸着漆黑,小心地躲过夜巡卫士,窜到了郡守府内宅,来到内宅之时,应知已经翘首以待。

百年前三国一统,大汉王朝在重新立国后,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郡守府必须由内外两府组成,外府用以办公理事,内府则供在任郡守及家人居住,如此构造,一为方便郡守处理急难险重,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二为郡兵可以充当护卫,能够随时保护郡守及亲眷的安全,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这郡守府内宅又叫应府,当然,未来也可能叫成赵钱孙李府。

比起应知常呆的外府侧室,内府寒酸的紧,据应成闲聊所说,其父应知上任后,这内府再没有翻新过,屋里用的物件儿,大多也都是从长安带过来的。前段日子的水患,应成更是爹娘将攒下来的半辈子秩俸都花销了出去,不得不叫人唏嘘赞叹。

天下间如应知一般中正良直的纯臣,不在少数,但如应知一般,有刘权生和塞北黎两名得力干将内外相帮的臣子,却少之又少,刘彦撒出去的种子,大多数都如苏冉那般,野蛮生长,任凭雨打风吹,意志力顽强的,便能破开坚硬的顽石,开辟一方沃土,能力稍弱的,便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个世界的千古法则,从来没有变过。

应成娘是个样貌普通、性格温良的妇人,应知屈尊将刘懿引入偏厅后,两碟小菜和一盆稀粥便被应成娘随之端上,搞得刘懿倒是受宠若惊。

朴素的饭菜过后,应成匆匆忙忙带着王三宝赶往子归学堂上早课,应成娘收拾完残羹后,也躲了出去,偏厅内仅留下对坐而清饮的两人,一个满面堆笑,一个眉清目澈。

对于刘懿,这位封郡大吏此前仅是知晓和听说,知道那日刘彦四人秘密会晤之后,应知才旁敲侧击地打听起这位北城少年。今日之前,在应知心中,这位面值七分的玉冠,仅是有了一位好师傅、好父亲,多读了些书、脑子顺带灵光些而已,其他与常人无异,这样的孩子,一郡之内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不足为奇。

对于应知,刘懿倒是敬佩得很,不揽私财、坚韧不拔,比起樊听南的豪迈和苏冉的热烈,更多了一份中原士人的内敛和儒雅。抛开这些,仅从应知处理水患先公后私的处事态度来看,此人便值得刘懿尊重。

“刘平田清早赶来,不知所谓何事啊?”

应知以官相称,开门见山,看样子,他把这次会谈当做了公事。

刘懿自小便在酒楼帮忙,已经养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习惯,见应知一脸严肃,他也收起了笑容,恭恭敬敬地道,“应大人折煞小子了,若没有应大人提点,小子也不能受此官差。今日来此,特来拜谢大人恩情。”

应知公事公办,面上不露声色,“哈哈!那倒不必,对于刘平田的仕途,老夫并未多做干预,全都是你父亲的举荐之功,别忘了,你爹可是天子宠臣,就连我这个近侍黄门郎,都不见得比你爹更能俘获圣心。”

刘懿愈发恭谨,“应大人见笑啦。”

应知摆了摆手,咽了一口热茶,轻声道,“刘平田均五郡之田地既有我华兴一郡,刘平田如有所求所需,本郡守自然责无旁贷。不过,刘平田应该知道,我华兴郡刚刚经历水患,官府贫穷,百废待兴,恐怕,我郡百姓纵有拳拳报国之心,也是有心无力啊!”

刘懿还是有些稚嫩,见这位官场老油条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刘懿决定曲线救国,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后,恭谨地对应知说道,“小子久在家父身边,总听家父提起应大人光明磊落、豪杰仗义、忠正良直,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一统、百姓福祉之事,于公于私,应大人都会出手相助,乃大汉郡守之楷模。”

应知是何等精明的人,三角眼一提,咧嘴一笑,“臭小子,去去去!别和你爹一般,说个话要拐个十万八千里的弯儿,老夫可不吃这一套。”

应知嘴上说着不要,心里却很诚实,面对刘懿的一番糖衣炮弹,脸上露出了沾沾自喜的微笑。

见应知面露喜色,刘懿那张鹅蛋脸顿时挒成了倭瓜,有点谄媚地对应知说,“小鬼儿哪里敢在阎王面前撒野,今日来此,斗胆向阎王爷搬些鬼兵鬼将,行走五郡,也好应对牛鬼蛇神啊!”

应知疑惑问道,“就这事儿?”

刘懿斩钉截铁,“就这事儿!”

应知抿了一口野山茶,问道,“你爹可是致物境的天仙,有他在,还用得着我手底下这些牛头马面?”

“家事有家法,国难有国兵,自不可同语。”刘懿神色忽然有些没落,“如果一辈子都要背负‘靠爹吃饭’的标签,我这一生,会很窝囊吧。”

应知并没有感同身受,小眼滴溜溜一转,哈哈一笑,“看在你给我儿子那本《石鲸剑》的份儿上,老夫便助你一臂,说吧,想要多少人马?”

刘懿伸出手指,“郡兵二十人,外加卸甲境界的王大力王大哥,您看如何?当然,跟随我一路平田的官兵,除了官家俸禄外,我这小小的望南楼每月也会拿出一些心意,补贴壮士以家用。如果不幸遇事身亡,除朝廷抚恤外,晚辈愿额外支付十倍之钱银,用以告慰壮士天灵。”

应知眉毛横起,“刘平田,你觉得,人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刘懿面不改色,“江湖腥风血雨,世族贼胆包天,谁又能保证能带着这些人毫发无损的凯旋归来呢?既然注定有死的危险,倒不如在活着的时候,把一切都谈的妥当,省得死前后悔。”

应知没有和刘懿再打嘴仗,淡淡地道,“你小子倒是没有狮子大开口,二十名郡兵倒是不多,可老夫仅有两名郡卫长,处理日常兵务还不够,在这一块儿,你这少年倒是有些狮子大开口了。”

刘懿谄媚地道,“应大人手下猛将如云,还差一个王大哥么?”

应知假装恶狠狠地对刘懿说道,“你这胆大包天的性格,倒是和你爹如出一辙。”

小刘懿仗着年少,开始得了便宜卖乖,“嘻嘻嘻!谢应大人夸奖,那,还劳烦大人知会王大哥一声,小子稍后便去领人了!”

应知开始讨价还价,“那本郡守呢,你许本郡守以何报酬?”

“还您一个五郡太平,还不够?”刘懿这话有些赖皮。

应知怭怭摇头,又微微一笑,命人唤来王大力。说明情况后,王大力爽口答应,王大力不知道的是,他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刘懿很怕应知反悔,匆匆客套了几句,便强拉硬拽着王大力,消失在废物蔓延的轻雪中。

应知站在偏厅门口,目送那少年缓缓离去,一片片小雪花落到了凌源大地上,一时间,应知竟还有些怀念少年策马的时光,他长叹一声,兀自笑道,“回屋关门,先睡个回笼觉吧!”

素衣唤起风尘叹,犹及功成方还乡,少年,等你凯旋,老夫给你留一碗庆功酒。

......

顶雪独北行,少年刘懿清澈的双眼中多了一丝刚毅,苦读《五谷民令》后,他忽然不想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了,师傅的江湖他没有走,羽妹的江南他没有走,公孙老爷子的江河他没有走,天子的江山他也没有走,若十二岁便窝在一座酒楼里了此终生,岂不寂寞?

‘有一分才,便要放一寸光’,成老,您的话,我已有些懂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