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最能代表长安的瓷器(1 / 2)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53章最能代表长安的瓷器

“不不不,我可不和博物馆的人沟通。”

宝友好像突然明白了所谓的好事是什么意思,一脸警惕的看向张扬。

甚至往后退了半步。

他虽然没有在张扬的直播间经受过洗礼,但是好歹有这么多年的收藏经历,知道只有一种情况下,普通藏家会和博物馆对话。

那就是——博物馆看上藏家的东西了。

所以他这么警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谁愿意自己手里的宝贝,变成证书+500块啊。

“大哥你别紧张,我之所以要博物馆的人联系你,是因为你这件东西的珍贵之处,可能远远超过了伱的想象。”

“起码不是证书能打发的。”

“真的吗?”张扬的坦诚,让宝友放松了一点戒备,“你是记者,可别骗我啊。”

“怎么可能骗你,这么说吧,半坡博物馆知道吗?那么有名的地方,都没有这种玉簪。”

“目前同类型的器物,只有陕博有,而且数量还没你这里的多……”张扬非常耐心的解释道。

一般的文物,根本轮不到他这么重视。

主要还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玉簪,有非常大的考古价值。

相比之下,它的经济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加上现在政策收紧,宝友也不能卖这类高古文物,继续放在手里,也是明珠蒙尘。

要知道,在考古界,仰韶文化时期到底有没有成系统的玉文化,依然是有个争议的话题。

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发掘出的玉器太少了。

而宝友这几枚玉簪,刚好可以填补下空缺,对于论证仰韶文化的玉器文化存在,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当然,我们也不会强求说让你捐赠、或者卖给博物馆什么的,其实完全可以用借的。”

“不会因为是高古文物,就强买强卖,这一点你可以放心。而且我说实话,这类东西就算运出国,市场价值也不高。”

根据目前展示出来的物品信息,宝友这些东西,来源没有太大的问题。

五件,无一例外,都是很多年前,当地的村民挖出来的,后来辗转到了宝友的手里。

虽然是买的,但最迟的一件,到现在也有七八年了,案值很低,问题不大。

如果来源是盗墓贼赃物,那张扬就不是叫专家了,而是叫警察。

在张扬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下,宝友终于同意,等会儿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聊聊。

至于博物馆的人能不能说动他,就不干张扬的事了。

他就是帮个忙。

这次和官方合作,还要上电视,这种高古文物,就不要想带回临海去了,本地的文保部门都盯着呢。

……

“观众朋友们,看得出来,咱们长安的民间藏家,还是非常有水平的。”

“让我们赶紧接触下一位宝友。”

念完转场词后,张扬迅速在各个队伍里寻找目标。

很快,又有大哥主动送上门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件舟型、带背光的鎏金铜佛。

“记者同志,我这是一件北魏、两晋时期的佛像。”

大哥非常配合的把佛像展示在镜头前。

阳光洒下来,金光闪闪的,有点扎眼。

不过这全身金灿灿的佛像,真和北魏关系不大吧?

传承超过一千五百多年,得是真空保存的,才能连包浆都这么完整。

“大哥的这件佛像,是从何而来啊?”

“我在外县收的。”

“哦?买的吗?花了多少钱?”

“挺贵的,花了五万,毕竟是鎏金的呢。”

“那开发票了没?”张扬替对方考虑着问道。

“这个没有,是一个藏家转让给我的,发票……有什么用吗?”宝友疑惑的问道。

“如果是找个人买的话,确实没啥用,但是如果找商家买的话就很有用,有机会找对方退款。”

“因为你这件啊,是100%新造的佛像,绝对不值五万,五百块最多了。”张扬懒得磨叽,直接给结论了。

这么新的佛像,不仅说是北魏的,还是花钱买的……

要素太多,全都不对,宝友就像个纯新手。

“啊?”宝友听见张扬的话,应激的把佛像抱在了胸前,好像怕被人抢走一样。

明显是在防张扬。

“你这个记者,不是采访吗?怎么直接帮我鉴定起来了呀?”

“大哥,你说你的东西是北魏的,错的实在太离谱了。”张扬有些无奈的摊摊手,“我也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错?错哪儿了?”宝友反问道。

“那错的,可太多咯。”

张扬直接掰着手指头,开始数错误的点。

最明显的就是佛像背光上的那些小佛。

小佛像基本都是明清时候的形象。

北魏的时候,佛教才刚刚兴起,很多现代常见的佛像造型,在那个时候都是不存在的。

很多造假的人会忘记这一点。

其次就是台座的底足上,竟然浮雕了两座佛。

这种地方,一般雕的是“供养人”,也就是信徒。

不可能出现佛供养佛,那太怪了。

最搞笑的是,佛像的背面和底面,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凹陷。

宝友说是砸的,问题这佛像是实心的,怎么砸出来呢?

“像这种凹陷,是硅胶模具导致的。古代用失蜡法铸造,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看就是现代的工艺。”

“你就不用费劲找补了。”

张扬说完,旁边不少排队的藏家,自发的鼓起了掌。

一时间掌声热烈,配上导演和摄像师,不知道的还以为领导下来视察了。

大家议论纷纷:

“这位记者很有水平啊。”

“确实,不过要我说,还是这个佛像假的太明显了。”

“我反正是学到了。”

“请的记者都这么专业,活动的主办方我不敢想。”

“兄弟们都是托儿吗?人家张大师鉴定一个佛像,要吹成这个样子?有点搞笑了。”

人群中有句话非常刺耳。

大家纷纷把头转向说话的人。

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被大家关注以后,紧张的直眨眼。

张扬对此只是笑了笑,赶紧带着导演和摄像师离开了现场。

这时候肯定不能承认啊。

不然那些不想排队的藏家会直接上来,把他里三层外三层的给包围起来。

逃离现场的路上,摄像师有点急,走的时候撞到了一个姑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